藩镇割据是何时出现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藩镇割据出现于安史之乱以后。当时中央权力衰弱,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互相攻伐,开启了藩镇割据时代。
历史学家把安史之乱以后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藩镇割据,这时候各地将领拥兵自重,经常不听中央招呼。说来也怪,藩镇最初是朝廷设置的,但朝廷的本意是好的。藩是保卫保护的意思,镇指军镇,安史之乱中,为了抵抗安禄山的叛军,李隆基在全国各地扩充藩镇,甚至于内地也有了藩镇。
在这之前,只有唐朝边境地区才有藩镇,目的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和外国的可能的入侵。著名的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就是凭借三地节度使的兵权才“成事”,否则安禄山只是一只蹦哒不起来的蚂蚱。最开始,节度使的职权没有这么大,但在实际过程中,李隆基有意无意扩大他们的职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出现。
实力日益壮大的藩镇肯定不会老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权力大幅度削弱,根本没有力量钳制地方藩镇。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节度使不听中央招呼,带着手下的士兵互相攻伐,扩大自己的地盘,俨然把藩镇变成了唐朝的国中国。面对这一乱象,唐朝政府也是想管,但有心无力,手上根本没有可用之兵。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一直到唐末的藩镇割据像定时炸弹一样,把唐朝炸了个粉碎碎骨。
唐朝灭亡以后,天下迎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这本质上还是反正割据的延续。以前的藩镇是没有挑明,还说自己是臣子,只是当个山大王,现在的五代十国是个个争着当“天子”。到了赵匡胤开创宋朝之后,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收回武将权利,并大力打压武将地位,这才结束了藩镇割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