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展开全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宏观经济调节中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实经济中的各个因素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这些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进行着的,也就是不断地通过均衡-失衡-新的均衡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的。这些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在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我国应用利率这一宏观调控工具的实践过程
1979年4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总共进行了二十多次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了14次之多的调整,总体看来,我国利率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9-1985年,利率上调时期
改革之初,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就已注意到银行利率偏低的状况。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较高的利率不仅有利于筹措建设资金,而且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鉴于此种情况,如表1所示,在1979―1985年这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利率。
(二)1986―1995年,利率波动时期
这一阶段利率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体现利率与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三)1996―2003年,利率连续下跌时期
由于前几年针对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政策,利率调整的频率较多,幅度较大,使这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收缩效应。为此,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包括增发1000亿元国库债券,重点用于增加一些基础投资建设,1998年3月、7月和12月三次降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为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四)2004年10月29日至今,利率连续上调时期
前几年一连串的利率下调后,有效地拉动了经济,投资大量增加,致使经济又陷入过热状态,经济结构不是非常合理。为此,中央银行决定,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并没有有效地抑制经济过热的局面,于2006年两次连续上调利率,带来巨大影响。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实经济中的各个因素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这些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进行着的,也就是不断地通过均衡-失衡-新的均衡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的。这些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在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我国应用利率这一宏观调控工具的实践过程
1979年4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总共进行了二十多次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了14次之多的调整,总体看来,我国利率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9-1985年,利率上调时期
改革之初,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就已注意到银行利率偏低的状况。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较高的利率不仅有利于筹措建设资金,而且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鉴于此种情况,如表1所示,在1979―1985年这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利率。
(二)1986―1995年,利率波动时期
这一阶段利率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体现利率与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三)1996―2003年,利率连续下跌时期
由于前几年针对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政策,利率调整的频率较多,幅度较大,使这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收缩效应。为此,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包括增发1000亿元国库债券,重点用于增加一些基础投资建设,1998年3月、7月和12月三次降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为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四)2004年10月29日至今,利率连续上调时期
前几年一连串的利率下调后,有效地拉动了经济,投资大量增加,致使经济又陷入过热状态,经济结构不是非常合理。为此,中央银行决定,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并没有有效地抑制经济过热的局面,于2006年两次连续上调利率,带来巨大影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