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与烈度对照表是怎样的?
一般将小于 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 级,小于 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 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 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Mw9.5级地震。
扩展资料
震级
1~2: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到
3:室内少数人能感到轻微的震动
4~5:人们有不同的感觉,室内物件有些摆动和尘土掉落的现象。
6:较老的建筑物多数要损害,个别建筑物有倒塌的可能,有时在潮湿松现,少数山区发生土石散落。
7:家具倾覆破坏,水池中产生波浪,对坚固的住宅建筑有轻微的损坏,层大片脱落,瓦从屋顶掉下等,工厂的烟囱上部倒下,严重的破坏陈旧的建筑物和建时有喷砂冒水现象。
8:树干摇动很大,甚至折断,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坚固的建筑物墙损坏。
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震级与烈度对照表如下: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
扩展资料: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
1、地震等级;
2、震源深度;
3、震中距离;
4、土壤和地质条件;
5、建筑物的性能;
6、震源机制;
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