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道法术器
展开全部
“道、法、术、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传承所强调的四个层面。所谓“道”即万物变迁循环中亘古不变的规律,是灵魂,是方向,是指导思想;“法”是在探求“道”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思考、归纳总结出的规则体系和方法原则;“术”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技术,只要“道、法”不变,“术”可千变万化;“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有形的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用“道法术器”形容事物的不同层面,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肤浅的认识,而要深入内里,掌握规律,把握原则,了解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和环境。
将“道法术器”理念融入学校管理,改进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道、法、术、器”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传承强调这样四个字,“道”、“法”、“术”、“器”。
“道”,是自然环境、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发展方向;即“天道”。
“法”,是为循“道”、成事、达到目标制定的方法;即“人法”。
“术”,是为使“人法”得到落地实施采取的技术层面的技巧和方法。
“器”,是为使“术”取得更好、更有效率的结果所必需的工具。
简而言之,可总结为: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愿景和战略;策划制定符合事物规律、规避风险和实现愿景的目标、方法、方案、行动路线;在“道法”的统御下,具体策划制定具体实施的技术层面的方法、技巧,以有效的做好每一件事;并在做事时使用适宜的工具器具,以保证达到“术”的结果,提高“术”的效率。
“道、法、术、器”在教育理论中的理解
1、教育的道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唯一不变的道就是: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者自我的成长上,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不是要求孩子怎么样。孩子身上呈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在折射他们的渴望,这些渴望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给到的。比如家长太浮躁,定不下来,孩子就会多动,不专注,因为他渴望宁静;比如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会沉溺于电子游戏,因为他渴望陪伴和理解。
教育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道作为最高境界,也代表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愿景目标和办学理念。根据外部环境、政策措施和学校类型层次等因素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学校要发展到何种程度;以什么方式和速度达到发展方向最终目标。通常,学校愿景较为抽象宏大,表明学校未来要达到的位置。但是学校目标必须是具体、可衡量的,制定目标是为了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以达到愿景。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及其干部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使命。
2、教育的法
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育者本身的状态,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教育者本身就像是一杯满满的水,从杯口自然而然溢出来的水,就是最好的滋养。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状态,是教育者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所谓的状态,就是人生的高度,如果教育者的身心都在一种很低下的状态,整天纠缠于名利得失,鸡毛蒜皮,孩子如何能够有灵性,有智慧?就是原本有灵性的孩子,也被邪气和俗气蒙蔽。
教育者应该怎么修炼自己的状态?扎根到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内心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唐朝的施肩吾语)
倡导“大其心”,就是格局要大。所谓的格局,就是一个空间,包括长宽高。长,就是眼光要长,以未来定义现在,基于三十年之后的孩子的生命状态,来考虑现在的教育。站在三十年以后看,现在的很多教育都不必要,有些甚至在洒毒药。宽,就是包容,接纳更多的美好。所谓“容”,就是下化之,把不好的人和事拿过来而化之。高,就是人格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格局的就是高度。教育者的格局越大,给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孩子的格局就越大。
讲究“虚其心”,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所有的智慧都来自敬畏之心,一个人没有敬畏之心,智慧是会绕着他走的。敬畏什么呢?敬畏天命、敬畏大自然、敬畏大人。
拥有“平其心”,就是保持平和。只有控制好自己地情绪,才可以就事论事。人生修炼到最后,就是两个字:平和。所有的大教育家,都是平和的。
力求“潜其心”,就是克服浮躁,沉潜到水的深处,扎扎实实成长。教育的清流,在水的深处。可是大部分人都漂浮在水面上,只能喝苦水。(作为一个老师,对这一段真是深有感触!天天忙着做表面文章,整一个又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申请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比赛,每天都很忙,我们真的是在做教育吗?)
明悉“定其心”,就是知止,知止而后定。关于知止,本身就需要讲的太多,应悉心揣摩,也未必说的清楚,自己领悟吧。
当教育者自己修炼到一定的状态,你就能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叫“感动”。感动真的东西,感动于美好,感动于善良。这种感动会传递给孩子,让教育进入一个更宁静和美好的状态。
教育的法也有尊重规律的内涵,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清晰的,一类是不清晰的。所谓的清晰,就是能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教育的规律,就是生命的发展规律。教育应该“率性而为”,所谓的率性,就是顺应和尊重人的本性。
当然这里也包括学校治理的“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而是指确保学校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讲究合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在规章制度中,学校章程是立校之本,而管理制度是贯彻学校章程的重要保障。
3、教育之术
所谓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引领。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要掌握合适的唤醒点,不早不晚,这个唤醒的点,一般都是和自尊心有关,自尊心是把自信心和责任心链接在一起的链条。用真善美的东西去感动孩子,人一旦被感动,很容易触发自尊。
教育者的使命不是教育,而是引领。你如果身上有光,就能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你要站得足够高,走的足够远,成为一个有光的人,你的光亮能够照亮孩子前行。成为一个有光的人,是教育者的使命。
学校之“术”也应包含选人用人之“术”。学校要想发展壮大,首先就要选对人,建设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之“术”应注重团队合作。如果教师想要在专业上快速成长,那就必须构成一个团队,团队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校之“术”在于鼓励和加强学习。需要建立内部学习机制,并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干部教师勤总结、勤思考、勤交流,转化学习和科研成果等。
4、教育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指有形的工具和载体。善于使用“器”的学校,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之“器”一般包括学校环境、发展平台、核心项目等。
学校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文化建设。一是环境设施,包括办公室、交通环境、室内光线、布局设计、办公设备等因素。二是文化氛围,真诚自由、平等向上的文化氛围最能带动干部教师朝好的方向发展。学校要自主搭建或者借力各种发展平台,还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要加强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的需要;落实“课堂革命”,推动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总结
千年沿袭的处事哲学中蕴含着一脉相承的教学智慧,道、法、术、器四者各为基石,彼此交融,相辅相成,缺一则不能成为体系,教学中只有坚持做到道明、法当、术巧、器精,四者并举,遵循规律才能教有所成,学有所得。
“道、法、术、器”这四个字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仍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特色,找准方向和着力点之后,才能达到“道、法、术、器”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灵活运用、合为一体的至高境界。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器”的管理,是循“道”而为的要求,是实施“法”的要求,是提高“术”的效率必然。
古人用“道法术器”形容事物的不同层面,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肤浅的认识,而要深入内里,掌握规律,把握原则,了解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和环境。
将“道法术器”理念融入学校管理,改进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道、法、术、器”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传承强调这样四个字,“道”、“法”、“术”、“器”。
“道”,是自然环境、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发展方向;即“天道”。
“法”,是为循“道”、成事、达到目标制定的方法;即“人法”。
“术”,是为使“人法”得到落地实施采取的技术层面的技巧和方法。
“器”,是为使“术”取得更好、更有效率的结果所必需的工具。
简而言之,可总结为: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愿景和战略;策划制定符合事物规律、规避风险和实现愿景的目标、方法、方案、行动路线;在“道法”的统御下,具体策划制定具体实施的技术层面的方法、技巧,以有效的做好每一件事;并在做事时使用适宜的工具器具,以保证达到“术”的结果,提高“术”的效率。
“道、法、术、器”在教育理论中的理解
1、教育的道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唯一不变的道就是: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者自我的成长上,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不是要求孩子怎么样。孩子身上呈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在折射他们的渴望,这些渴望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给到的。比如家长太浮躁,定不下来,孩子就会多动,不专注,因为他渴望宁静;比如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会沉溺于电子游戏,因为他渴望陪伴和理解。
教育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道作为最高境界,也代表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愿景目标和办学理念。根据外部环境、政策措施和学校类型层次等因素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学校要发展到何种程度;以什么方式和速度达到发展方向最终目标。通常,学校愿景较为抽象宏大,表明学校未来要达到的位置。但是学校目标必须是具体、可衡量的,制定目标是为了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以达到愿景。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及其干部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使命。
2、教育的法
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育者本身的状态,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教育者本身就像是一杯满满的水,从杯口自然而然溢出来的水,就是最好的滋养。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状态,是教育者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所谓的状态,就是人生的高度,如果教育者的身心都在一种很低下的状态,整天纠缠于名利得失,鸡毛蒜皮,孩子如何能够有灵性,有智慧?就是原本有灵性的孩子,也被邪气和俗气蒙蔽。
教育者应该怎么修炼自己的状态?扎根到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内心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唐朝的施肩吾语)
倡导“大其心”,就是格局要大。所谓的格局,就是一个空间,包括长宽高。长,就是眼光要长,以未来定义现在,基于三十年之后的孩子的生命状态,来考虑现在的教育。站在三十年以后看,现在的很多教育都不必要,有些甚至在洒毒药。宽,就是包容,接纳更多的美好。所谓“容”,就是下化之,把不好的人和事拿过来而化之。高,就是人格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格局的就是高度。教育者的格局越大,给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孩子的格局就越大。
讲究“虚其心”,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所有的智慧都来自敬畏之心,一个人没有敬畏之心,智慧是会绕着他走的。敬畏什么呢?敬畏天命、敬畏大自然、敬畏大人。
拥有“平其心”,就是保持平和。只有控制好自己地情绪,才可以就事论事。人生修炼到最后,就是两个字:平和。所有的大教育家,都是平和的。
力求“潜其心”,就是克服浮躁,沉潜到水的深处,扎扎实实成长。教育的清流,在水的深处。可是大部分人都漂浮在水面上,只能喝苦水。(作为一个老师,对这一段真是深有感触!天天忙着做表面文章,整一个又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申请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比赛,每天都很忙,我们真的是在做教育吗?)
明悉“定其心”,就是知止,知止而后定。关于知止,本身就需要讲的太多,应悉心揣摩,也未必说的清楚,自己领悟吧。
当教育者自己修炼到一定的状态,你就能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叫“感动”。感动真的东西,感动于美好,感动于善良。这种感动会传递给孩子,让教育进入一个更宁静和美好的状态。
教育的法也有尊重规律的内涵,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清晰的,一类是不清晰的。所谓的清晰,就是能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教育的规律,就是生命的发展规律。教育应该“率性而为”,所谓的率性,就是顺应和尊重人的本性。
当然这里也包括学校治理的“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而是指确保学校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讲究合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在规章制度中,学校章程是立校之本,而管理制度是贯彻学校章程的重要保障。
3、教育之术
所谓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引领。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要掌握合适的唤醒点,不早不晚,这个唤醒的点,一般都是和自尊心有关,自尊心是把自信心和责任心链接在一起的链条。用真善美的东西去感动孩子,人一旦被感动,很容易触发自尊。
教育者的使命不是教育,而是引领。你如果身上有光,就能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你要站得足够高,走的足够远,成为一个有光的人,你的光亮能够照亮孩子前行。成为一个有光的人,是教育者的使命。
学校之“术”也应包含选人用人之“术”。学校要想发展壮大,首先就要选对人,建设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之“术”应注重团队合作。如果教师想要在专业上快速成长,那就必须构成一个团队,团队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校之“术”在于鼓励和加强学习。需要建立内部学习机制,并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干部教师勤总结、勤思考、勤交流,转化学习和科研成果等。
4、教育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指有形的工具和载体。善于使用“器”的学校,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之“器”一般包括学校环境、发展平台、核心项目等。
学校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文化建设。一是环境设施,包括办公室、交通环境、室内光线、布局设计、办公设备等因素。二是文化氛围,真诚自由、平等向上的文化氛围最能带动干部教师朝好的方向发展。学校要自主搭建或者借力各种发展平台,还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要加强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的需要;落实“课堂革命”,推动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总结
千年沿袭的处事哲学中蕴含着一脉相承的教学智慧,道、法、术、器四者各为基石,彼此交融,相辅相成,缺一则不能成为体系,教学中只有坚持做到道明、法当、术巧、器精,四者并举,遵循规律才能教有所成,学有所得。
“道、法、术、器”这四个字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仍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特色,找准方向和着力点之后,才能达到“道、法、术、器”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灵活运用、合为一体的至高境界。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器”的管理,是循“道”而为的要求,是实施“法”的要求,是提高“术”的效率必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