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始于 1930 年,当年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 剂研究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农药工业才得以发展,1957 年,我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有机磷杀虫剂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后,开始了有机磷农药对硫磷、 内吸磷、甲拌磷、敌百虫等品种的生产。1983 年,我国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 虫剂六六六、DDT 的生产,取而代之的是扩大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同时,甲霜磷、三唑酮、三环唑、代森锰 锌、百菌清等高效杀菌剂也相继投产。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药登记制度的实施,我国引进了一批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药新产品和新技术,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 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农药工业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农药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融入全球市场,以原药或中间体的形式切入国际农药巨头的供应链,广泛参与全球竞争,农药行业进出口贸易顺差迅速扩大。
农药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农药不仅进行农业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同时还可以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农药按原料药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来源于化学合成,生物农药的来源是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可生产300余种原药、千余种制剂,化学农药元原药产量由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近年来最高值的约378万吨(折有效成分100%,下同)。中国农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农药生产企业急剧增加,产能产量提升较快,为满足农业的需求、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粮食产量已超过国内需求,国家开始致力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国内的农药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慢。
第三阶段为进入21世纪到2015年,国家重新重视农业生产,陆续出台多项农业扶持政策,且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大棚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一年栽培数熟,对新型农药的需求有所增加;第四阶段为2016年以后的调整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实行去产能,清退淘汰农药行业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整个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