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为什么钢琴只能排最后?
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为什么钢琴只能排最后?
现在社会,不仅是大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也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中就有父母给自己报的兴趣班带来的压力。不能让孩子受到起跑线上,也是许多家长高喊的口号。有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被送去了早教班,后来又在周末会给孩子报许多的兴趣班,等孩子上学以后,又会给孩子不仅得报补习班。我们只能说,现在的孩子很少能拥有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大多数都被埋在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的重压之下。
说到兴趣班,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兴趣班也存在着一套自己的鄙视链。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中产家庭孩子一般就读于当地的公立学院,周末不停的要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种兴趣班往往是高级越受欢迎。很多太基础的兴趣班已经不是十分火爆,不能吸引家长的眼球。
火爆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许子言就在周末上马术班,很多人好奇,马术班应该是最没用的兴趣班了,因为平时没有人能够接触到马,也不会有人经常在马场玩耍。但是,由于马术班自身所带的豪华贵族光环,让它站在兴趣班鄙视链的最顶端。再往后的有高尔夫球、击剑、橄榄球、网球等等,其实这些运动也都实用性不大,而那些很常见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和跆拳道等运动却很少受到中产阶级家庭的欢迎。这也是由于在中产阶级家庭来看。体育也是一种精英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超过自己的阶层。走上上流社会,其实一节这种课程的价格要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块钱,但是他们父母也为了孩子能够受到好的培训教育咬紧牙关。
不仅是各种运动会存在着鄙视链,连乐器类也都存在着不少的鄙视链。被我们一贯以为十分高雅贵族的钢琴甚至排到了鄙视链的最后。而不常见的管风琴,竖琴和大提琴等则排在鄙视链的最前端,不得不说,这种现象真的十分有趣,可以说那些越罕见难得的乐器越是受到欢迎。但是我们也很好奇,钢琴一直是乐器中的贵族,为什么会在中产阶级的家庭中受到鄙视?有的网友道出的真相,原来是由于钢琴的价格比较昂贵,想要购入一架豪华高级的钢琴,往往他的花费是中产阶级家庭不能够完全接受的,而对于管风琴和竖琴、小提琴等这种小型乐器,想要购入一台较为高级的乐器是十分容易且花费并不高昂的。
教育是个千年不变的话题,从古代的君子六艺到现在的文艺与文化全能,无不都在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二是阶级意识的体现。
关于第一点想必大家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父母竭尽全力不惜掏空腰包也只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在将来面对社会的时候具备更强劲的竞争力,为此这些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什么马术,小提琴,钢琴,古筝,书法,围棋,击剑之类的,花样百出,父母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类的学习增长自家孩子的各项素质,拔高孩子的能力下限,使劲的托举他们,希望他们借此能够跃迁到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或者说是借此进入一个更具备层次感的生活圈子,直白的说,就是阶级流动。
关于第二点是自然而的事,无论是古代的君子六艺还是现在的各类兴趣辅导班,这些都是有钱人才有能力去学习的,没钱人你也耗不起啊,这就是阶级意识,阶级教育的体现。
“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打着教育口号行着圈钱之名的毒鸡汤,其实也只能圈那些有钱人的钱,比如中产,小资,土豪之类,他们会为此花大量的金钱给孩子加钟,学习各种文艺才能,没用吗,扯淡,非常有用,这些兴趣班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才能和眼界,还是非常有用的,其中兴趣班中以乐器类最受欢迎,但是根据网络上的反馈来看,乐器中的钢琴却成了贵族教育的鄙视链底端,这是为何?
精英教育本质上还是阶级意识的体现这还是要回到刚刚的第二点,精英教育本质来说是阶级意识的体现,有钱父母给孩子报各种班,一方面确实是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潜能,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这些家长本身的名利角逐场,孩子学什么反映了家长的眼界和阶级。钢琴这种乐器搁在十多年前还能被别人尊称乐器王子,会弹钢琴会被别人羡慕,但是放在现在,钢琴教育在中产阶级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很多中产家庭的孩子会钢琴,那么这样就没什么号令人羡慕的,也筛选不出更优质的圈子,于是,更有钱的人将目光转向更小众的乐器,比大提琴,竖琴之类的。因为在这个乐器圈可能会帮家长筛选出更优质的阶级。
- 现在很多中产爸妈报兴趣班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孩子潜能,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种标显,他们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去出发,选择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专业。由于钢琴的价格比较高,而且需要的付出代价也比较多。所以被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