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汉能否统一天下呢?
即使荆州仍控制在蜀汉手中,其仍然难以统一天下,理由如下:
第一,据有荆州虽满足了《隆中对》中北伐中原的两大条件,但仍有一个条件难以达成
诸葛亮的《隆中对》被视为蜀汉立国的“顶层设计”,就其本身内容而言确实有高超的预判性和严密性,统一天下是《隆中对》的终极目标,但在步骤上分为两步走:先鼎立,再北伐。
《隆中对》给北伐设定了3项条件:一是从襄阳出兵,二是从汉中出兵,三是北方“有变时”。最后一个条件容易被大家忽视,其实它更重要,因为它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但最后面的这个条件却很难达到,北方“有变时”意味着曹魏统治失序,要么出现昏君,要么出现严重内斗,届时趁乱出兵无疑是最佳时机,但从曹操到曹丕、曹睿,很难有这样的情况,后来的司马懿倒是权臣,但魏晋以禅代形式实现权力交接,留给外界反击的机会实在有限。
第二,在敌我双方都不出错的情况下,综合实力是取胜的最终决定因素,在这方面蜀汉劣势明显
如果以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来分析,天下共13个州,蜀汉占有益州,荆州即使不失也并非全由蜀汉所占,荆州七郡最北面的南阳郡在曹魏手中,南郡的襄阳也在曹魏手中,东部的江夏郡大部分在孙吴手中,蜀汉只能说占有荆州的一大半,总实力算一个半州。
孙吴占有交州,扬州的江南各郡在孙吴手中,在江北也有少部分,扬州的重镇寿春、合肥仍为曹魏所占,考虑到孙吴对交州的控制并没有那么严密,所以将孙吴的总势力也算为一个半州。
假如关羽不失荆州,鼎立三方的总实力对比是:曹魏占有13个州中的约10个州,孙吴、蜀汉各占一个半。司马懿在曹操晚年做出“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判断虽夸张了些,但“十分天下而有其七”是有的。
第三,从各方支撑战争的经济能力看蜀汉和孙吴都容易先崩溃,而曹魏的战争后劲更足
从地盘大小分析三方实力,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蜀汉地盘虽不大,但益州是“天府之国”,支撑战争的经济能力更强,其实这是错觉。
益州面积虽然广大,但占面积一大半的南中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真正的“天府之国”仅是成都附近的蜀郡、广汉郡的一部分县而已。据东汉最后一次人口统计情况,益州总人口为700万,也仅占全国的约13%。
为维持一支能与曹魏抗衡的军事力量,益州百姓必须承受更重的负担,即便如此,蜀汉也只能保持10万人左右的常规军,再多就无法承受了。
从货币的角度更能看出三方实力的对比,魏、蜀、吴三方一开始都用五铢钱,但在通货膨胀下蜀汉首先扛不住了,发行“直百五铢”,还是一枚铜钱,但铸上“直百”就当100枚铜钱使,等于滥印钞票。孙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推出了“大泉五百”,一枚当500枚使,后来干脆铸“大泉当千”。
反观曹魏,因为战争影响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但曹魏有屯田的传统,又占据北方广大适宜农耕的土地,内部缓冲能力相对较大,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曹魏曾于黄初二年(221年)至太和元年(227年)实行了一阵“实物交换”的货币政策,但很快又恢复了五铢钱的地位。
尽管曹魏在经济上也在“死扛”,但人家扛住了,相对而言蜀汉和孙吴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继续鼎立下去,时间并不站在蜀汉或孙吴的一边,曹魏或由曹魏所衍生出的政权统一它们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