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有没有写完这件事,到底是有哪些争论?
曹雪芹大体上完成了全书,有完整的回目,每回的叙述文字基本上都写好,只剩一些诗词等“部件”有待嵌入
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影响确实很大,以至到了今天,很多读者还是以为那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调包计”等与曹雪芹了无关系的情节,借助戏曲、电影等的改编流传,使许多人深信那就是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的《红楼梦》流传到今天,不完整,这当然是天大的遗憾。但是,有一个误会,一定要破除,那就是不少人以为,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他只写了大约八十回,没来得及往下写,就搁笔了,就去世了。不是这样的。曹雪芹是把整部《红楼梦》写完了的,不过全书不是一百二十回,根据周汝昌先生的研究,《红楼梦》通部的结构,是以九回为一个单元,又以十二为总揽人物和情节的组合数,因此,全书应该是9×12=108回。
曹雪芹大体上完成了全书,有完整的回目,每回的叙述文字基本上都写好,只剩一些诗词等“部件”有待嵌入,当然,也还需要再统稿,打磨掉一些前后矛盾或笔误性的“毛刺”。
那么,他既然已经把全书大体完成,怎么会后面大约三十回书,我们现在就看不到了呢?
曹雪芹是在极为艰苦的写作条件下,来写这部书的。后面三十回左右文稿的散佚,大体是这样一些原因:一,物理性损失。比如房屋漏雨造成的浸泡,长期翻阅造成的磨损,鼠灾,虫蛀等等;二,非恶性动机的人为损失。比如亲朋好友迫不及待地把刚写成的文稿借走阅读,或许是因为喜欢就留下未还,或许是欣赏不来就未加珍惜,或许是因为遇到困难想还也没有办法;三,有的借阅者借去后,阅读中觉得多有“碍语”,觉得自己保留那样的文稿会惹来麻烦,而且觉得曹雪芹再那样写下去不安全,所以看过就将其销毁了;四,恶意干预,形同查抄。这当然是“有来头”的人士,“索书甚急”,你不给他文稿不行,拿走后,即使不再来追究,也实行“检扣”,满纸璀璨明珠,就此投入黑暗深井;五,有预谋地加以扼杀。
周汝昌先生撰有《〈红楼梦〉全璧的背后》长文,可资参考。现在我扼要地介绍一下周老的考证成果:
周老首先全文引用了乾隆三十七年(公历1772年,距曹雪芹辞世约八年后)正月初四皇帝的一道谕旨,谕旨的大意是下令采购群书,意图是加以检查,然后将其中一批禁毁,这当然是非常严酷的文化专制措施。据资料显示,当时被禁毁的达三千多种,六七万部以上。但是,乾隆皇帝毕竟是个大政治家,他深知不能只是一味地禁毁,与其将有“碍语”的书籍一律斩尽杀绝,莫若将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改造”,使其从“有害”变成“无害”。于是,乾隆三十八年(公历1773年),就降旨开始了编修《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这是从“正面”来实施文化专制,在整理、保存现有书籍的前提下,形成文化积累,以显示他这皇帝不仅武功赫赫,文治也煌煌。这项工程持续多年,乾隆四十五年(公历1780年),和珅当上了编修《四库全书》的正总裁。乾隆四十七年(公历1782年),《四库全书》宣告完工。
周老论文考证得非常详尽,引了很多史料,形成了严密的逻辑链,这里不能全引。简言之,结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被全部禁毁,而是经过和珅这位“大人先生”安排的“改造”———找写手对前八十回“点窜原文”,对八十回后全盘重写,把它变成一部单纯的“情书”,也就是一部“无碍”的“爱情小说”———然后,允许活字摆印,广为流传。
和珅出重金、延文士“改造”曹雪芹的《红楼梦》,找到高鹗的直接证据,目前尚未发现,但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可寻。周先生把最可能将他引荐到和珅处的人士,搜寻了出来。乾隆五十三年(公历1788年)高鹗虽然考中举人,以后几年连续去考进士都落第,但在他“改造”完《红楼梦》,并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历1791年)排印出来以后,于乾隆六十年(公历1795年)顺利被录取为进士,而那一年和珅恰恰是读卷官,这也确实耐人寻味。“改造”过的《红楼梦》,不仅由书商程伟元活字摆印出版,还由皇家的出版机构“武英殿”正式印刷流布。
周老当面跟我说过,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反伪归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汇本《红楼梦》,最后将周汝昌先生有关八十回后探佚成果的文字收入,就是为了强化读者应有的这一认知: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周老还另有专著《红楼梦的真故事》,将他自己对曹雪芹《红楼梦》全貌的探佚成果,生动、通俗地集中展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