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大胆买“赝品”,为什么鉴定会变成真国宝?
在我国的文物中,有一批文物受到特殊的保护,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它们无比的珍贵,大多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碎品。2002年,我国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在规定里一共有64件(组)文物不能运出境内参展,“晋侯苏”编钟就是其中一件。
说到编钟,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其实,历史上还有另外一套比曾侯乙钟早出四百多年,同样具有不菲的价值,那就是“晋侯苏”编钟。晋侯苏,史学家结合考古发现和史料推断,他便是西周时期诸侯国晋国的早期国君晋献侯。
位于今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一个叫曲村的小村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偶然发现了晋国9代19位晋侯及其夫人古墓,其中包括编钟的主人晋侯苏。该遗址冠名“晋侯墓地遗址”,也叫曲村天马遗址,墓葬规模宏大,时间上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费时的考古工程。然而,90年代时,该地的盗墓活动十分猖獗,由于保护得不周到,晋侯墓地8号墓遭到了盗掘,其中很多随葬品被窃取,其中就包括这套14件晋侯苏编钟。
按照正常的逻辑,被盗走的文物一般都会很快找到买家销往各地,可奇怪的是偏偏这套编钟无人相中,久而久之还流落到了香港的古玩市场。
明明是国宝,难道玩古董的人当真就没一个人识货?原来,这套编钟一直被所有“行家”都当成了赝品,其中包括当时拥有这件宝贝的文玩店老板!在出土的所有青铜器中,铭文和花纹都是事先镌刻在陶范上,然后在铸造的过程中再自然留在了青铜器上。这套编钟可好,不仅表面蒙了一层新鲜的土锈,而且上面的铭文也是用利器刻上去的,刻痕至今还非常明显,这“造假”的痕迹也太过了。所以,当时无论是个人收藏家还是博物馆都认为它是假货,根本无人问津。
直到后来,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无意中看到了它,他带着疑问询问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练就了一双鉴定文物“火眼金睛”的人马承源先生。马承源几乎半辈子都在跟文物打交道,根据自己长期浸淫青铜器的经验,单根据张教授从网上传过去的照片就隐约感觉到可能是真品。
后来他又仔细研究了每一个钟,再次肯定这些就是真的国宝,因为每个编钟上的铭文都不是单独成篇的,铭文上共刻有300多个字,上一个钟的内容衔接着下一个钟的内容,表达的是完整的叙事,连起来讲的就是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晋侯苏受命征伐夙夷的全过程。如果文物贩子要伪造,也没必要大费周章用金文写上这些连史料都没有记载的事件,另外,他们就算要造假,也应该造得更逼真才对,这样的赝品未免也太糊弄了。
判定出这些编钟货真价实后,马承源当即对此事表示高度关注,决定在古玩市场大胆买回这些“赝品”。申请上海市领导后,他紧急联系了远在香港的张光裕,让他马上和老板协商,无论如何也要“抢到”这套编钟。这老板当然是不知道真相的,有人肯买,价格又不错,自是愿意出手。就这样,14件钟被装进了14个箱子,连夜寄往了上海。除去编钟表面的锈迹,“晋侯苏”三个字显露了出来,令人喜出望外,上博的专家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流浪在外的瑰宝终于重见阳光,喑哑了三千多年的编钟,再次发出了声音。后来,在山西省晋侯墓地又出土了两件小编钟,大小和文字都能与前面14件连缀起来,这也再次证明了被当赝品的14件编钟真的是国宝,而原套编钟一共有16件。如今,其中14件馆藏在上海博物馆,另两件在留在了山西博物馆。
2024-04-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