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越大脑容量越大,头大的人会比头小的人聪明吗?
一般来说,东亚黄种人的脑袋看起来最大,但对比其他人种的头围测量数据,却并不支撑这一“视觉认知”,黄种人的头围非但不比其他人种大,还略小。只不过因为脸正面大,就显得头大。王朔曾在小说中调侃自己小时候头大,是因为一年到头仰面朝天睡,后脑勺被压扁了,该往后长的都长前面脸上了。白人头围大还真是基本上都是大在后脑勺上了,他们从小就趴着睡。科学家通过研究确认脑袋大的确是脑容量大的基础,但脑容量也并不决定一切。
脑容量常常被用来衡量不同动物的脑部发育情况,黑猩猩和人类体重相近,脑容量却只是人类的三分之一。大象、鲸鱼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脑袋虽然比人类大很多,但那主要是为了匹配他们庞大的身躯。从头身比例这个角度,它们拥有大头也并不能超越人类的大脑,但它们彼此之间,脑容量更大那类一般来说也更聪明。蜜蜂脑袋虽然很小,但配以相应大小的身躯,它们仍然能做很多复杂的事情——战斗、采蜜、互相交流、饲养后代、保洁巢穴,甚至在蜂巢中争风吃醋。有人认为,蜜蜂甚至比人类婴儿学习能力更强。
啮齿动物老鼠,比人类出现的更早,但它们的大脑跟灵长类完全不同,它们的神经元大小与脑容量成正比例增长,脑容量增大神经元也增大但神经元数量却不因此增多,所以脑袋增大并不能提高它们的智力,因此也就没有变大的必要。脑袋大不了,体型相应也大不了,所以始终都是小个子,然而,这么小的脑袋对于它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它们生活得很好,繁殖也成功。总体数量比人类还多。可见,脑袋并不是越大越好,那只是动物对应环境的工具,超出标准的工具会变成累赘。更大的脑袋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有一种小孔雀鱼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后代数量非常明确,生几只就是几只。它们还有简单的数学计算能力。研究人员通过人工选择得到了脑袋更大的孔雀鱼,结果发现,脑袋增大的同时,它们的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缩小比例远大于脑袋增大的比例。增大脑袋的孔雀鱼虽然表现得更聪明,但因为肠道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水平跟不上,结果导致后代数量明显不足。这是典型的得不偿失,人类也无法逃脱这种制约。
一般来说,食草动物的肠道都百转千回,而人类的肠道明显缩短了,这正是脑袋增大所付出的代价。好在脑袋增大后,更聪明的大脑可以展开更有效的捕猎和采集活动,人类可以吃到更精细、容易消化的食物,因而获得更丰富的营养回报,对肠道的依赖性也就没有牛马它们那么大。而且,脑袋越大,肠道越短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人类的身材由此变得越来越好。很多动物都面临营养与智力的平衡问题,只有人类能够承受损失,从脑袋增大中所得到的好处远大于损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类都在为脑容量的迅速增加而津津乐道,但法国的一个学者却发现,人类的脑袋其实是比克罗马侬人的脑袋减少了两个鸡蛋那么多的容量,而且男女同步成比例减少,好不容易进化来的脑容量怎么又缩水了呢?有人认为,大脑变小跟运动量减少有关,农牧业的出现,使人宅家里的时间多了,降低在原野上奔跑追逐的几率,因而对大脑的需求就降低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脑袋消耗的能量少,工作效率反而高。其实,人类的大脑本来就在大小不定地变来变去,人口密度低时,头骨会扩大,人口密度高时头骨会缩小。
当人类无须像茹毛饮血年代那样生存时,就不必再兼顾多项技能,一些脑部功能也就逐步退化了。大脑各部分也并不是按比例缩小的,语言与注意力相关的区域就比以前更大了,这也表明现代人作出了某种取舍,整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的白领,的确没必要发展出对付野生动物的能力。脑袋变小只是知识结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智力降低造成的。
我觉得这种事还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头大跟智商高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我弟弟就比我头大但也没见得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