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的勤政到了几乎病态的地步,大明王朝为何还是倾覆了呢?
“吾弟当为尧舜。”
从此朱由检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之前,他从未想过会登上帝位,天启皇帝正值年少,魏忠贤权倾朝野,他一辈子都会是个小心翼翼的藩王,对于哥哥的统治不敢有任何不满和想法。
初登帝位,崇祯帝雷厉风行的解决了魏忠贤,天下为之一振,称赞“圣人出”。
崇祯帝很享受这种氛围,他要重整朝纲,中兴大明。
但他犯了第一个错误,魏忠贤并不等同于宦官集团,魏忠贤是敌人但宦官集团不是。
召回各地驻守太监,宦官不得出京,崇祯帝对于宦官集团的打击过于狠绝。
在东林党的一片称赞中,崇祯帝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代圣君了。
(魏忠贤与崇祯帝)
他很快就有些后悔了,刘鸿训的一句“主上毕竟冲主”,将他从这种迷梦中打醒。
他突然意识到文官集团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和听话。
处于权力巅峰的恐惧感与日俱增,宦官集团的没落使得崇祯帝发现自己的情报渠道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所以崇祯帝开始不能容忍任何欺骗,当袁崇焕说出那句只是“聊慰上意”的“五年平辽”之后,他的死也是迟早的事了。
满洲骑兵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之时,不管袁崇焕怎么补救,也不管有没有皇太极的那条反间计,愤怒的崇祯帝只想杀袁崇焕,一个欺骗过他的袁崇焕。
自此之后,失望的崇祯帝染上了一个毛病,狐疑和猜忌。
(袁崇焕)
可能是登基之初东林党人的称赞太过,崇祯帝对于自己的圣君形象非常看重。
任何人都可能错,朕不可能错。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大败,崇祯帝密使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军和谈。
希望能结束辽东战事,抽调边军来镇压日趋严重的农民起义。
之所以要秘密,是因为这事不光彩,堂堂天朝岂能与蛮夷和议。
但事情出了纰漏,陈新甲将双方往来的密信随手放在案几上,被家僮误以为是塘报给发了出去。
天下大哗,崇祯帝将事情一股脑推给了陈新甲,自己这种圣君怎么可能有这种污点,都是陈新甲企图卖国,蒙蔽主上,真是该死。
于是陈新甲被杀。
等到崇祯帝意欲南迁,需要另一个陈新甲站出来为君分忧之时。
没有人再站出来了。
所有人都记得这个爱惜羽毛的皇帝是怎么对待陈新甲的。
我可以去当秦桧,但皇上您连赵构都不想当是不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