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成年离开母亲后,再见到还会认出母亲吗?
在野生条件下,独居的动物幼崽在成年之后会离开自己的母亲,独自闯荡世界。然而我们知道,野生动物四处游荡,不仅寻找猎物,还会寻找自己的配偶。那它们在离开母亲若干年后遇到再次遇到母亲,它们能认出来吗?它们应该怎么避免近亲繁殖呢?动物在成年离开母亲后,再见到还会认出母亲吗?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动物专家John介绍说:宠物猫能够分辨出它们的异性亲属。我们知道,猫咪属于独居生物,而且只有母猫参与抚养后代之中,雄性从不参与。但是一些雌性幼崽,长大后能够分辨出它们的雄性亲属,这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对此,John介绍说,猫和其他动物分辨彼此的方式叫做表型匹配,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了解亲属的特征,比如:独特的气味,特定的方式,并凭借这种特征来识别出亲属。
比如:藏原羊生活在高原上,当它们遇到狼群时,藏原羊们会四下逃散。藏原羊的屁股上有一个爱心形状的白色毛发,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时,它们会站在高处。高原上紫外线强烈,它们屁股处的白色毛发可以反射太阳光线,让亲属找到自己。
不过,不同的动物寻找亲属的目的并不同,有些动物寻找亲属的目的是为了生存或繁衍,比如:在非洲草原上,落单的小象生存处境非常危险,它只有找到种群才能对抗大型食肉动物。也有些动物,认亲的目的不是生存或繁衍,而是避免近亲繁殖。虽然母猫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以及父系家族成员,但它能凭借独特的气味分辨出对方的身份,并避免繁衍后代。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幼崽能够认出自己的母亲,有时也会回交。比如:无毛猫的繁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加拿大一个养殖户发现自家的猫咪幼崽毛发非常稀疏,对市场敏锐的她意识到这或许可以培养成一种新品种,于是她让自家的小猫和母猫进行回交,培养了加拿大无毛猫,只不过这种回交方式得来的品种会导致猫咪患有多种遗传病。
对于动物来说,即使认不出自己的母亲也无关紧要,它们早就有了应对近亲繁殖的机制。对于群居生物而言,它们的后代在长大后,总会有一方要离开自己的种群,加入别的种群。比如:狮子,当狮群中的雄狮长大到2-3岁时,雄狮就会被狮王赶跑,在草原上流浪,等到它们身强体壮时,它们会通过武力决斗战胜别的狮群的狮王,加入别的狮群,并在该种群中繁衍生息。
狮群的雌性虽然不会离开自己的种群,但如果种群的狮王是自己的生父,那么这群雌性的性成熟期会明显推迟。但一般情况下,一个狮王只会在同一个种群中待上两年左右,而此时的雌性幼崽还未达到性成熟时期。
人类社会和狮子也一样, 只不过人类社会是女性离开自己的种群,通过婚姻加入到别的家族。无论是雄性离开自己的种群,还是雌性加入别的家族,本质上都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
对于独居的生物而言,当它们长大后,它们要离开母亲,到很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领地。而且,即使有些动物认不出自己的亲属,它们也能够避免近亲交配。比如:蟋蟀和青蛙虽然认不出自己的亲属,但它们在择偶时更倾向于选择血缘较远的异性。
只有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动物们才会从自己的亲属中选择配偶。比如:华南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只华南虎,然而这些华南虎都是上个世纪从野外捕获的6只野生华南虎后代。由于原始种群不够多,以至于现如今所有的华南虎都是近亲繁殖的产物。
在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够认出自己的母亲,而且,即使认出对方的身份,也不会像人类一样赡养自己的母亲。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能量是有限的,年长的动物个体死亡有助于节约能量养育更多的后代,对于种群的延续而言,抚养后代比赡养老人更重要。
除此之外,有些动物即使认出自己的母亲,也不会像人类一样开心,因为它们认出自己亲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而不是为了团聚,更不是为了诉说不在一起的时候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