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太多,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记得回归课本
首先要关注课本定义
相信不少老师都强调生物课本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最后不能忽略课本,深挖课本概念。
以下是我高三抽空整理的生物课本定义(必修三部分)
-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 淋巴液: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的液体,也叫淋巴,内含许多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协调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 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 中枢神经系统: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小脑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 语言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
-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调节方式。
-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 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卫作用
-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 过敏: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木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体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主动运输)
- 生长素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有和I AA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技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捉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行重捕,根据从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 迁入率/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 年龄结构:一个总群内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 信息素:也称做外激素,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它具有通讯功能。(eg: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 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随机,集群)
-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 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成J型。
- “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叫K值。
-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自然界,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相互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群落)
-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物种:指的是不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全部生物。这些生物可以是不同地域的 ,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如两个不连通的湖泊中的鲤鱼可以称作是一个物种。
- 种群:指的是 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物种 个体的总和,这些个体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聚集在一起,个体之间应该 存在联系 (如互相交配,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如一座山上有八群猴子,但这八群猴子各自独立生活,互不联系,那就是八个种群。
-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 空间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 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初生演替: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岩)
-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方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未利用的能量: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课本的定义很重要
记得曾有一道题:父亲是隐性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那么他的致病基因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
倘若我们直接判断,那应该会判对,但是有些同学喜欢找特例,提出:如果治病基因在细胞质不就不行了。
展开全部
首先一定得抓住重点知识去记忆,仔细的去分析历来考试容易出的知识点,然后将重心放在这些知识点上面就可以大大减少记忆的压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有一些小卡片,写上生物知识或画出图,随身携带,没事的时候多瞄几眼,增加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记不住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理解性的记忆。还可以选择一天中自己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进行背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