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量不应大于水泥质量的多少????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混凝土外加剂一般情况下不大一直胶凝材料质量的5%。一般出售商品中会有个见意参量,试配中可以根据这个参量来上下调动做下比较。
一般掺加剂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仍按普通方法进行设计,往往不能适应实际施工需要。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掺加外加剂后,混凝土性质有所改变,需对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含量作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应根据施工时混凝土所处的实际环境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推荐于2020-01-07 · 知道合伙人艺术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是因选择的材料而异的,一般来说,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外加剂重缓凝组分的多少,只要不造成长时间缓凝,多掺一些问题不是很大,另外,如果含气量组分也有一些影响。
一般来说,假如推荐掺量是2%那么最高到4~5不一定不可以。但是,需要具体分析或者实验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假如推荐掺量是2%那么最高到4~5不一定不可以。但是,需要具体分析或者实验得出结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加剂的选用、添加方法及适应性将严重影响其发展。
引言
1.1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与命名,并对每一种被命名的外加剂给以定义。凡符合本标准第2、3章混凝土外加剂定义的每一种产品都应归属于本标准的某一类,并给予名称。
本标准也适用于水泥净浆或砂浆用外加剂。
1.2 每种外加剂按其具有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给出定义,并根据其主要功能命名。复合外加剂具有一种以上的主要功能,按其一种以上功能命名。
1.3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1.4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草案ISO/DIS 7690。
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2.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2.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2.4 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性能作用
最初使用外加剂,仅仅是为了节约水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掺用外加剂已成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措施。
由于有了高效减水剂,大流动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得到应用;由于有了增稠剂,水下混凝土的性能得以改善:由于有了缓凝剂,水泥的凝结时间得以延长,才有可能减少坍落度损失,延长施工操作时间:由于有了防冻剂,溶液冰点得以降低,或者冰晶结构变形不致造成冻害,才可能在负温下进行施工等。
总体来说,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 1 )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或者不增加用水量就能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
( 2 )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 3 )减少泌水和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抗水淘洗性。
( 4 )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增加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 5 )可以减少收缩,加入膨胀剂还可以补偿收缩。
( 6 )延缓混凝土初期水化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速度,减少裂缝发生。
( 7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防止负温下冻结。
( 8 )提高强度,增加抗冻性、抗渗性、抗磨性、耐腐蚀性。
( 9 )控制碱一骨料反应,阻止钢筋锈蚀,减少氯离子扩散。
( 10 )制成其他特殊性能的混凝土。
(11)降低混凝土粘度系数等。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加剂的选用、添加方法及适应性将严重影响其发展。
引言
1.1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与命名,并对每一种被命名的外加剂给以定义。凡符合本标准第2、3章混凝土外加剂定义的每一种产品都应归属于本标准的某一类,并给予名称。
本标准也适用于水泥净浆或砂浆用外加剂。
1.2 每种外加剂按其具有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给出定义,并根据其主要功能命名。复合外加剂具有一种以上的主要功能,按其一种以上功能命名。
1.3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1.4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草案ISO/DIS 7690。
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2.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2.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2.4 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性能作用
最初使用外加剂,仅仅是为了节约水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掺用外加剂已成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措施。
由于有了高效减水剂,大流动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得到应用;由于有了增稠剂,水下混凝土的性能得以改善:由于有了缓凝剂,水泥的凝结时间得以延长,才有可能减少坍落度损失,延长施工操作时间:由于有了防冻剂,溶液冰点得以降低,或者冰晶结构变形不致造成冻害,才可能在负温下进行施工等。
总体来说,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 1 )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或者不增加用水量就能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
( 2 )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 3 )减少泌水和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抗水淘洗性。
( 4 )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增加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 5 )可以减少收缩,加入膨胀剂还可以补偿收缩。
( 6 )延缓混凝土初期水化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速度,减少裂缝发生。
( 7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防止负温下冻结。
( 8 )提高强度,增加抗冻性、抗渗性、抗磨性、耐腐蚀性。
( 9 )控制碱一骨料反应,阻止钢筋锈蚀,减少氯离子扩散。
( 10 )制成其他特殊性能的混凝土。
(11)降低混凝土粘度系数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定义来说。按照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不超过5%的的才能称为外加剂,当然膨胀剂除外。你可以参看
GB8075-87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5-87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