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一方面,抑郁的产生当然与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被6个大人包围(圈养)的模式,抛开先天基因的基础,他们从呱呱坠地就被动进入了将有可能导致“自私”的生活怪圈中。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稍有不顺,则情绪低落,消极、易冲动,甚至不计后果。
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校主要是学业压力、论文与毕业(就业)压力;家庭则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人的非理性期待与家庭经济状况——姑且称之为来自于家庭环境的“三座大山”。
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作用异常重要。而医生的角色,应该说是相对狭窄的:一是及时给予那些达到医学诊断标准的个体合理的药物干预(包括中、西药物),再结合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干预;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比如纠正认知、合理宣泄、理性情绪疗法等等,使得他们能从容地应对所谓的挫折。
最后,针对疫情之下的大学生就业前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应届毕业生作为几十亿人口当中的一分子,自然深陷其中。此时,任何狭隘的、片面的想法均有违客观现实。不枉将它看成是一场人生中的重大考验,此时“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等等“阿Q”精神对于减轻或消除焦虑十分奏效。在这场危机面前,既要防护好自己,科学、理性地去对待,同时又要善于在“危难”之中寻求“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被战胜后,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们一定会迈上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
2024-05-11 广告
一是焦虑感。工作压力对人们心理的最主要影响是增加了人的焦虑感。当人们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时,会模模糊糊地感到很容易受周围环境中其他人和事物的伤害,觉得自己对工作、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控制,时常经受着工作环境中难以预料的困难,却又担心无力去处理那些并不一定出现的潜在威胁,为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是沮丧感。压力也增加沮丧情绪。当人们的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行为受到妨碍时,情绪就受到了伤害。根据这种伤害的程度不同,人们情绪上的反应也不同。
消极情绪。当人们虽几经努力,却屡遭失败以后,人们对某种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放弃这种行为,冷眼看世界。
敌视态度。当人们在经受较大的挫折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后,可能会产生敌视态度,变得孤独、不善与人交往,无论对什么人或什么事都吹毛求疵,并伴有攻击性行为。
悲观情绪。当人们付出了很大努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变得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厌世。当人们觉得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太多,自己实在无力应付这种不利环境时,就很容易出现厌世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此外,工作压力失控还可能导致精神衰竭、强迫症、抑郁症、疮症等神经官能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些精神性障碍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