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包括哪几部分?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彗星是星际物质,也被称为“扫帚星”。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彗星是灾难星,将彗星的出现与世界上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中国有彗星记录。《春秋》记载,“一星入北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准确记录哈雷彗星的地方,《天文学概论》写道:“彗星是怪异的恒星,有头有尾。它们因其共同的形状而被称为‘扫帚星’。”现在用望远镜平均每年能发现10多颗彗星,但是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很少。彗星的外观很特殊,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球体,即原子核,核外的雾状涂层称为彗差,两者统称为彗差头。
彗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天体。历史上观测到的第一颗周期性彗星是哈雷彗星。哈雷意识到它是周期性的,周期为76年。史料记载,每次经过太阳都有人观测到。哈雷彗星现在广为人知。彗星远离太阳时亮度很低,它的光谱简单来说就是反射太阳光的光谱。当彗星进入离太阳8个天文单位以内时,亮度开始迅速增加,光谱急剧变化。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构成彗星的固体物质突然变热。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天体,主要由冻结的水、氨和甲烷组成,只含有少量的岩石物质,因此被冠之以“脏雪球”。典型的彗星通常以非常平坦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因此有时它们会非常靠近太阳。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内部的冰会因热量而融化,形成明亮的特征
根据传统的“脏雪球”模型,彗星是岩石、尘埃和挥发性物质(主要是水冰)的混合物。因为彗星轨道的偏心率往往比较大(也就是轨道很平),大多数情况下彗星离太阳很远。这些时候彗星非常不活跃,彗星的形状也非常不规则,所以彗星和小行星除了轨道偏心之外,视觉上差别不是很大。
一旦彗星轨道运行到靠近太阳的地方(即近日点附近),挥发性物质因受热开始挥发,会放出气体,形成长尾(即彗星尾)。近日点附近有明显的活动(彗星尾),这是我们判断小天体是否为彗星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小天体很可能是彗星,但由于近日点附近缺乏观测(如轨道周期过长或近日点附近太暗)而没有被人类识别。
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一旦其靠近太阳,就会因蒸发而损失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