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自称朕,王爷自称孤,那太子的自称什么?
王爷称孤,皇帝称朕,太子称储君。那么君主帝王的自称则主要为孤、寡人、朕。这些自称有何来历和讲究呢?
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定太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盈。秦朝虽然确立了皇帝制度,但并没有立太子,刘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太子,第一个官方确立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首先孤在汉语解释里的主要意思是:父亲亡故或父母双亡的孩子。而先秦时代,有很讲究礼制,在比较大的诸侯国君王遭遇凶事,如父亡或父母双亡,他成了孤儿,便自称为孤,或曰孤王、孤家,这是一种谦称。君主和诸侯王称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不过随着后期的国家统一,皇权加强,那些诸侯们就很少有在称孤的了。
寡人也是古代诸侯君王的另一种谦称,寡人在汉语解释里的主要意思:寡德之人,指道德不够、不足,德不配位。历史上用寡人自称的也不在少数,在秦末汉初项羽、刘邦所分封的诸王,以及后来的汉朝诸侯,大都自称寡人。北魏、北周、隋朝的帝王及诸侯王、称王的军阀首领,也多自称寡人,很少称孤。
而说道朕,是秦始皇以后变成了皇帝的专用自称,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而在当时不分尊卑贵贱,人人皆可自称朕。屈原在离骚中,就用过朕皇考,也就是我的祖先。但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则多自称“我”、“吾”、“孤”、“寡人”等。而朕一般只会出现在正式的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而太子一词也是由来已久,在商周的时候,称呼继承者一般为太子或者世子。到了两汉,皇帝的储君和诸侯王的储君都可以称作太子,但只有皇帝的储君可以称作“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储君称作“世子”,“太子”一词成为皇位继承者的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