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惨败,其中原因却迷雾重重(上)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98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6万
展开全部

导读:120多年前,中日爆发甲午海战,邓世昌指挥着北洋水师英勇作战。可惜,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输的很惨。那么,当年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要说北洋水师的覆灭,咱们先说大东沟海战。那天上午,北洋舰队护送四千名官兵前往朝鲜。中午返航的时候,在大东沟海域,遭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提督丁汝昌召集了各舰管带开会,下令以夹缝雁翎阵迎敌。

雁翎阵,是以定远和镇远两艘主舰居中,其他八艘战舰,从两侧向后排开。日本海军的十二艘战舰,则是成一字纵队阵型。松岛号旗舰居中,最左边是驱逐舰吉野号。

注意,甲午大海战的第一个谜案出现了,怎么呢?海战开始,日军先后击沉,北洋舰队右侧的超勇舰和扬威舰。而后吉野等四艘穿插到了后面,北洋水师顿时是阵型大乱。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提督丁汝昌不懂海军,他布的雁翎阵有问题。这种说法的流传很广,丁汝真的不懂海军吗?丁汝昌,安徽庐江人,早年投身淮军名将刘铭传部下,镇压过太平天国,后北上征剿捻军,当过骑兵司令。此人打仗勇猛,立战功赫赫。后来,在李鸿章推荐下,升任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的确是陆军出身,那李鸿章为什么要安排他当这个水师提督呢?李鸿章他有私心,因为丁汝昌是安徽老乡,又是老淮军,为人又厚道厚道。李鸿章可以通过他,牢牢的控制住北洋水师。这是不是说丁汝昌的真的不懂海军呢?他布的雁翎阵,就真的有问题呢?

来看舰船,北洋旗舰定远号和镇远舰,都是大型铁甲舰。它们的钢甲厚度300毫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海军炮弹能不能打穿的界限是114毫米,114毫米以下的钢板可以打穿的。114毫米以上,当时的炮弹是打不穿的。

而当时这样的舰船,全亚洲就两艘,就是中国的定远、镇远,这也是北洋水师为什么号称亚洲第一的原因。那么,日本的舰船怎么样呢?日本的主旗舰吉野号,英国造的巡洋舰,排水量4200吨,跟日军旗舰松岛号基本同一个级别,但是吉野号的航速更快。

好,回到大海战,那为什么要布雁翎阵呢?我们注意看阵型,中间定远、镇远的位置相对突出,这样可以凭借两艘巨舰的厚甲,抵抗日军火力,从而保护其他的弱舰,这是其一。

其二,布雁翎阵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火炮。当时定远舰上的大炮,是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巨炮,口径305毫米。这是当时最大的炮,可发射320公斤的炮弹。这样的炮弹一旦击中,只要两发,日舰基本玩完。定远号上有几门呢?四门,都装在船首位,镇远号也一样。

注意啊,把主炮装在船首,这是当时国际流行的设计。要发挥出这种设计的最大威力,也只有雁翎阵才能做到。再看日本联合舰队,他排的是传统的一种纵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的传统阵法会打败主流阵法呢?说起来,还是跟火炮有关。

当时日本在舰队装备上,是无法和我国抗衡的。于是,他们就不断的研究北洋水师的弱点,结果发现克虏伯大炮有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威力最大,但发射的速度很慢,几分钟才能发一炮。那怎么对付它呢?快。

当时,日舰的主力大炮名叫哈乞开斯炮,又叫速射炮。口径虽然小,只有47毫米,但它的速度却是极快,每分钟可发射十多发炮弹 日本人巨舰买不起,这样的泡,还是可以多多益善的。而当时日本舰船有多少速射炮吗?81门,全装在船舷两侧。

可当时,中方这样速射炮,只有可怜的三门,这也是日本联合舰队,当年为什么采用一字纵阵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这个阵型,才能充分发挥船舷两侧速射炮的优势。

对于甲午海战失利,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甲午开战之时,北洋水师所谓的“亚洲第一”的称号是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懂军事的朋友知道,舰队的战斗力,它由什么决定呢?战舰的排水量。

咱们来看看有关数据。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的时候,总排水量是两万七千吨,而日本海军到1890年的时候不过一万七千吨。但是到开战时,北洋水师的总排水量,只有不到四万吨,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却已经达到了七万两千吨。多出了北洋水师的将近一倍,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那几年,清政府忙着干了几件大事,第一件,重修颐和园,就这一件事就耗资数千万两银子。有人折算,说假如拿这些钱买船,定远号这样的巨无霸可以买十艘。第二、光绪大婚,耗银六百万两,这些钱也够买两艘定远号。

但可悲的是,这仅仅是假设。另外,也有人认为,其实交战当中的北洋舰队是有机会的,只是在炮弹上出了问题。多部反映甲午海战的影片里,都提到过一个问题,炮弹不够用。这是真的么?

有人还真找到了数据证明。有人统计过,黄海大战,北洋水师的平均每艘舰船中弹102发,日本舰船的平均中弹却只有11发,双方中弹比例达到了九比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打到后来,北洋舰队没炮弹了。

那问题来了,堂堂北洋水师,大战之际怎么会没有炮弹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呢,咱们得先来说说另一桩发生在颐和园的“昆明换渤海”谜案。什么是昆明换渤海呢?

说是有一天,慈禧在朝堂议事,醇亲王兼海军衙门总理大臣奕譞突然上奏,请恢复昆明湖水操旧制,以强海军,壮大清军威。说的那是义正词严,很感人。那昆明湖在哪呢?就在颐和园里。那水操旧制又是怎么回事?

据说,乾隆当年确实是在昆明湖里面操练过一次水军。不过呢,当时操练的那是内河水师,那这内河水师跟海军是一回事吗?完全两个概念,在一个小湖里怎么可能操练海军呢?但是您猜怎么着?准,奏慈禧居然批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慈禧是一个糊涂蛋。你说可能吗?掌管一国朝政的太后,她能不懂海军跟内河水师的区别吗?那明知有问题,那慈禧为什么还同意呢?原来,身为海军衙门总理大臣的奕譞,他正是颐和园重修工程的主管。可当时他碰到了大问题,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

据说当时他和慈禧就玩了这么一出,把这海军军费挪到修颐和园上面去了。而正是这件事,导致了北洋海军军备得不到更新,炮弹供应不足,所以能造成甲午海战的大失败,这就是昆明换渤海的来历。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呢?海军衙门到底在重修颐和园上,花了多少钱呢?据维新派的梁启超说,大概白银三千万两。不过,有研究发现,这里面的情况挺复杂。

首先,海军衙门在修颐和园上,花没花钱呢?花了,但没有梁启超说的那么多。粗略统计,大概六百万两。其实这些钱,也不全是直接从海军军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由李鸿章出面,向沿海各省的地方高官筹借。

你说奇怪吧,那既然慈禧并没有直接挪用海军军费去修颐和园,那么为什么中日交战北洋水师的战舰还会没炮弹打呢?真正的原因,恐怕大家都想象不到。黄海海战之后,时任直隶候补道的徐建寅,曾经查验北洋水师的军备。

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舰七艘战舰的库存炮弹,仅开花爆破弹一项,您知道有多少吗?多达3431枚。

其中的3071枚呢,其实早就拨给了北洋海军。也就是说,所谓海军军费被挪用,已致北洋海军没钱买炮弹,根本就不是事实。那你要问了,电影里描述的黄海大战,北洋舰队打的没炮弹了,难道那不是真事,而是艺术家的演绎?

好了,故事太长,文章篇幅有限,我们下文继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