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4.15:夫子道一以贯之,忠恕者勉力为仁

 我来答
家刀唱吹1s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尽力为仁。”

【注释】

“参”,音“申”,曾子之名。孔子称弟子皆呼其名。

“贯”,贯穿、贯通、贯彻。“一以贯之”,即以一理贯穿万事。孔子之道看似繁复,但究其根本,皆归于“仁”。

“唯”,诺也。答应之辞,如现代人回答“是”。疾应曰唯,缓应曰诺。

“门人”,即孔子之门人弟子。

“忠”,尽心竭力、竭诚。

“恕”,仁也。《程注》云:“恕者,仁之施也”;《朱注》亦云:“恕非宽假之谓”。故“忠恕”乃“尽力为仁”之意,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宽容原谅”之意。

【评析】

本章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忠恕”二字。通常是将其分别作“忠”、“恕”二道解,即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但此说值得商榷。

孔子之道看似内容繁复,但究其根本,皆归于“仁”。是故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仁”字虽然简单,却意蕴深邃、包罗万象。而“尽己之忠”和“推己之恕”不过是“万象”中之二端,显然并不能尽涵孔子之道。

曾子曾作《大学》,其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此境界观之,曾子对于“夫子之道”的领悟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因为“止于至善”,正是“夫子之道”——仁道的终极追求。因此,将“忠”“恕”分别作“尽己待人”和“推己及人”解,很可能是一种误读。

朱子在解释“恕”的时候说:“恕非宽假之谓”。也就是说,恕在此处并非宽恕、宽容、原谅之意。因此,后人将“恕道”理解为宽容、宽恕,便颇有望文生义之嫌。

事实上,“恕”是会意字,如心为恕。孟子曰:“仁,人心也”。因此,如心就是如仁。而在《说文》中,“恕”的本义正是“仁”。因此,程子将“恕”注为“仁之施也”是很准确的。

《礼记·中庸疏》云:“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也”。这也与程子对于“恕”的注释相类。因为“忖度其义于人也”意指“行义”,而“行义”即是“仁之施”。

因此,我认为“忠恕”的主体在“恕”,而“忠”只是作修饰用。也就是说,曾子所谓的“忠恕”与孟子所谓“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中的“强恕”,不但词形结构相同,所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尽力为仁”之意。

另外,曾子在本章中所表达的“尽力为仁”的“忠恕”思想与曾子在《大学》中所表达的“止于至善”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尽力为仁”正是“止于至善”之道。

可见,恕道即仁道,“忠恕”即尽力为仁,即“止于至善”。这才应当是孔子所谓的“吾道一以贯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