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对唐朝廷统治的影响,为什么如此深远呢?
因为在黄巢起义下,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这三股势力之间的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朝臣、宦官势力衰退,地方藩镇势力则彻底一家独大,并迅即转型涌现出了一批以朱温、李克用等为首的足以开邦建国的强藩,历史开始不可逆转地由藩镇割据经五代十国走向宋代的重新统一。
唐朝主要是依赖于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三股势力,三者彼此相互制衡,皆无法破局以取唐朝而代之。黄巢起义爆发之后,唐朝镇压起义也完全依赖于这三股势力。
黄巢起义后文臣藩帅的被淘汰
晚唐时期,朝臣和藩镇之间的关系,大多通过朝臣出任藩帅来建立联系。节度使本是集民政、兵权于一身的职务,特别是军事职能占重要的位置,故开元、天宝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安史之下来之后,文臣出任节度使,特别是观察使的情况就日渐增多。平定初期,武将出任节度使还是十分普遍的情况,但到了宪宗元和以后,当全国范围内大部分藩镇安稳。
在黄巢起义之前,藩镇的格局可以划分为:河朔长期割据型、河朔一度割据型、中原一度割据(防遏)型、中原长期防遏型、西北长期御边型、西南一度御边(财源)型、东南长期财源型七大类。
在黄巢起义的猛烈打击之下,各地文臣出身的节度使或是纷纷被杀或是狼狈逃亡,取而代之的或为地方武人势力,或为朝廷所任命的武将。
唐末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下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主持公正;二是不能维持秩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归诸于黄巢起义的冲击,也可以说是由黄巢起义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经过黄巢起义,除了文臣藩帅的消退,宦官系武人藩镇的上升,还有地方武人势力对藩镇权力的彻底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