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分类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6-0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銎、盉、簋、甗、敦、轙、罍、鬲、軎、甑、箅、匜、匕、觥、觚、觯、斝、豆、彝、卣、钺、卮、盨、甗、镈、鑃、缶、瓿、铎、铍、镞、樽、斛。1、銎:指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装柄把的孔。2、盉: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3、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青铜器的分类:

1、銎:指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装柄把的孔,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解释为“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2、盉: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盛行于殷代及西周初期。

3、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

4、甗:是蒸食器,分上下两部分甑和鬲,有的是连体,有的是分开的。

5、敦: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

6、轙:古代马车构件。马车的车衡两侧各装一件铜轙,马嘴上的缰绳分别从四个轙孔中穿过到达驾车者手中,可避免缰绳缠绕在一起。

7、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8、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9、軎: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

10、甑:古代炊具,多为陶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11、箅: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

12、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13、匕: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14、觥: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

15、觚:饮酒器,作用与爵、角相同。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

16、觯:古时饮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17、斝: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18、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

19、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20、卣: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21、钺: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22、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23、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24、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

25、镈:古代钟一类的乐器或是古代锄类。

26、鑃:古乐器,形似铎铃,以木槌敲击,祭祀和宴乐时用。

27、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28、瓿: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29、铎: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

30、铍:长矛。

31、镞:箭头。

3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33、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东莞市宝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_
2024-10-23 广告
类型有:下落式和翻转式密炼机,大型下落式密炼机,用于生产轮胎。翻转式用于橡塑制品的混炼。同等型号的下落式和翻转式相比,下落式的价格较高.有需要可以咨询下宝品精密仪器.密炼机行业的专家....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东莞市宝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