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笔记(上)

 我来答
新东都17
2022-06-06 · TA获得超过60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5万
展开全部
先说剧情:

奥勃朗斯基伯爵出轨夫人陶丽,请妹妹安娜前来调停。

奥勃朗斯基发小列文(贵族,常在乡下)前来与其谈话,告诉伯爵自己倾慕陶丽妹妹吉娣。

列文鼓起勇气向吉娣求婚,遭拒。吉娣已爱上“花花公子”伏伦斯基。

安娜从彼得堡回莫斯科,在车厢与伏伦斯基母子相遇。惊鸿一瞥。

安娜成功调解哥哥和嫂子关系,受邀参加舞会。(安娜已婚)

舞会上,大家都以为吉娣与伏伦斯基能确立关系,但伏伦斯基向安娜示爱,安娜未回应。

吉娣在舞会之后又羞愧又气愤,生了一场大病,到国外去休养。

安娜回到彼得堡,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伏伦斯基,忍受不了与丈夫卡列宁的压抑生活。

安娜开始热衷舞会,频繁接触伏伦斯基,并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意。

两人的风流事传出,卡列宁亦察觉。夫妻谈话,关系变得僵硬。

奥勃朗伯爵去列文那作客,带去吉娣未和伏伦斯基结合的好消息。列文重燃希望。

伏伦斯基参加军官赛马,本来稳操胜券却出现了失误,惜败。

安娜无法压抑感情,多次失态,和丈夫摊牌。

吉娣在国外认识了一个被贵族收养的养女,并被其劝说。身病心病治愈。

吉娣决定回到俄国去看望姐姐陶丽,而陶丽刚搬到离列文的庄园不远的乡下生活。

此时列文在自己的庄园想进行类似农奴制改革,与农民一起劳动。但改革困难。

列文心情好,决定去看望陶丽。在草垛上无意间看到来看望姐姐的吉娣,对其爱意不减。

卡列宁得知安娜出轨后表示不能接受在上流社会如此丢脸,于是提出保持三人现在的关系,只要伏伦斯基和安娜不要在自己家中幽会,他可以装作若无其事。

伏伦斯基的日子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风光。一旦和安娜私奔,他们将成为整个贵族圈耻笑的对象,母亲将不再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他的军旅仕途也将就此葬送。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他终于确定,安娜对他来说高于一切。不久之后,安娜和伏伦斯基在卡列宁家中幽会被卡列宁撞见,这使得怒不可遏的卡列宁下定决心和安娜离婚,并且夺走儿子的抚养权。伏伦斯基一心等待着卡列宁来找自己决斗,却没想到卡列宁根本不敢。

列文远赴欧洲游历,回国后到莫斯科向吉提求婚,这一次两人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不久后就决定结婚。

夹在两个男人中间的安娜觉得每天都生不如死。她怀上了伏伦斯基的孩子,随着产期的临近,总是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快要死了。长期抑郁导致难产,差点要了安娜的命,弥留之际她恳求卡列宁原谅自己。而卡列宁在见到安娜痛苦的模样,一番纠结后,宽恕了安娜和伏伦斯基,也解脱了自己。在这种高尚的宽恕中,卡列宁感到满足。而伏伦斯基因为长期以来内心一直鄙视卡列宁,突然被卡列宁宽恕使他感到自惭形秽。痛苦之下他选择自杀解脱,但是万幸的是子弹没有打中心脏,在生死之间徘徊了几天之后他渐渐康复。与此同时,难产的安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内心的愧疚让她一直觉得自己不该活着,最后她放弃了和丈夫离婚的权利,也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同伏伦斯基一起出国生活。

鸿篇巨制必然有作者特别用力之处。譬如说伏伦斯基与安娜的惊鸿一瞥。伏伦斯基一眼就看出安娜身上有一种“被压抑的生气”,关于这“生气”是什么,我想,是一种孩童的天性。毕竟安娜嫁给卡列宁时只有16岁,她身上残留着比较强烈的“孩子气”,导致她喜欢冲破规矩,只不过一直被卡列宁压抑,没有找到释放的地方。其实,中国的孩子应该对这种心理较好理解。小时候长期被家长拘束,长大后报复性娱乐等等。所以,安娜尽管婚后又生活了十来年,但她还是没有学会如何“生活”。我这里说的“生活”仅是一个中性词,意为能够适应社会的规则。如果更进一步,就是能够微微地凌驾于规则之上,征服规则。譬如书中的奥勃朗斯基:

他就是我所说会“生活”的人。即使自己出轨被发现也并没有良心发痛。(其实另一方面是俄国当时的上流社会并不痛斥婚外情,反而有时是一桩厉害的成就。就像伏伦斯基母亲一开始知道儿子能吸引已婚的安娜是很高心的)。而安娜是要破坏规矩的,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而伏伦斯基就是这个契机。对于被压抑的安娜,像狄金森的小诗所言:

安娜错把伏伦斯基当成了太阳,而他其实只是烟火一样的存在。(太阳也会升落明晦,只能是永恒的炬火)上课的时候大家一直在讨论伏伦斯基是不是渣男,又论讨什么是渣男,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们要明白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那么,主题呢,有人说是家庭,有人说是婚姻,有人说是爱情等等。我说,本书的主题是革命。

不要忘记本书写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值以英法为首的西欧国家猛烈变动之年。这些国家在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全民教育、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改革,既带动也反映着当时社会风俗的快速变迁。这些消息传到俄罗斯,迫使他们作出回应——别人已经不按老的一套办事了,他们已经走到了更新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办?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这么多新发展,新动向,我们应该学哪些,不学哪些。托尔斯泰在书中形容俄罗斯“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他深刻地意识到俄罗斯必须以崭新的方式走出农奴制时代,于是一次次地陷入有关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反思。

简单说,全社会都在酝酿着大革命前的暴风雨(即后面的农奴制改革),可以说,安娜的行为是一种爱情革命,或也可以影射到各方面的革命上去。

但我也说了,安娜之所以破坏规矩是因为她的孩童的天性。这区别于另一种破坏规矩的人——革命者,斗士。后者是看清了时代和环境的落后而勇敢地选择抗争。这便导致了安娜有革命性的行为却无革命性的思想,如同巴黎公社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安娜的故事所以动人,只是因为在爱情上,这种无视理性和规矩,是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安娜缺少信仰,她在难产濒死之际叫来卡列宁恳求他宽恕即可证明这一点,就像一个小孩子犯了错后自己难以弥补,只能害怕地寻求宽宥;而真正信仰坚定的人就不会这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伏伦斯基能够吸引到安娜。我们知道,安娜婚后也经常出没舞会。肯定遇到过帅的,有魅力的,但为什么偏偏伏伦斯基?我的答案是,他们之间有较大的相似性,就是说安娜之所以看上伏伦斯基是因为伏伦斯基可以看出安娜身上“被压抑的生气”,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富于激情。这点仿佛很奇怪、很玄,但确实有这种情况。《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主人公阿里萨在疯狂地和女人发生关系后,能够一眼看出哪些女人是和他一样“搜寻着猎物”。但对此我们不需要太多解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