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皇帝是一代传一代,早己突破了三代。还有比帝王更厉返塌亩害的孔圣人家,从受皇封的一代开始到末代孔德成已历77代。所以说富不过三代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在这些极少数人之外,还有难以计数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存在漏森体现出了"富穷不过三代"的这句话的正确性。
事实上,从辩证法角度讲,一个人再穷,只要你努力了,总有翻身的一天,一个人再有钱,如果尽吃老本,而不去继续营生,多有钱也会有河干见底的一天。
当然也有"穷不过三辈"这种情况,因为太穷了,到了第二辈娶不到老婆,所以穷到二辈就到头。但大多数情况下,穷不止三代的很多。拿清代的中兴之臣曾国藩来说,史学家考证他家从其父之前是八代赤贫!后来怎么样?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衫尺,最终改变了命运!三代是一个泛指。穷人的后代,只要代代努力不会永远穷下去,而富人后代只要不努力,就会一代不如一代,如果出了败家子,假使王健林那么富,但用不了一代,就会挥霍个精光,别说那点钱,就算是金山银山都能挥霍完。
“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穷不过三代”这句话本身还有高于其上的励志意义,这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含义是一样的。所以教育部把《触龙说赵太后》编入了中学教材。其目的就是教育学生树立励志思想。就是说“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穷不过三代”不是无条件的,富不能久传是因为富了容易耽于安乐,丧失锐意进取的动力;穷不一定代代穷,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也就有了另一句名言流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