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实践的作文

 我来答
影视达人17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59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9万
展开全部

  篇一:读书·实践·收获

  读书、实践和收获是智慧老人一家的三胞胎。有一天,老人问他们哥仨:“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来说,谁的贡献最大?”

  读书作为老大,率先发言:“那当然是我——读书了。”

  “书,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中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

  “书籍,被人们誉为心灵之良药。一本好书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能够博览群书就可以让你卓尔布裙,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不少人无论怎样装饰打扮都难有高贵典雅之气,这就是说:只有长相没有气质。什么是气质?气质从何而来?当然是从书中来了,可见读书的作用之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作为人类知识的基本载体,作为人类文明的有效传播者,在提升人们道德水平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啦,书也不是每本都充满正能量的!”

  “大家都知道,书是人类思想的记录。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一种思想都正确,而要进行检验就离不开实践。”

  “对啊,对啊!”实践早已按捺不住自己了,听到大哥喊他的名字,就脱口而出,“还是我的贡献大,连大哥都承认了。人们的思想正确不正确,都需要我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我实践可以行万里路,可以了解各地文化的差异,可以体会各种文化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而这些大哥是无法想象的。”

  “我早年就游历过不少的地方,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了解过粗犷的(或柔美的)、简单的(或奢华的)风土人情,饱览过现代大都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还观赏过名山秀峰的壮丽风貌,感受过江南一带的小桥流水,惊叹过茫茫沙漠的空旷无际……”

  “有句话说得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我实践,一切皆可以说子虚乌有。请问李白如没有游历大江南北的实践经历能书写名篇万千吗?徐霞客如没有翻山越岭的实践经历,会有《徐霞客游记》的诞生吗?”

  收获作为老三,面对大哥读书的肺腑之言和二哥实践的陈情,情绪也变得激昂了起来!

  “我认为:书往往都是前人编篡的,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有益途径,但如果想获得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领域,你就要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这个实践、探索、思考、总结的成果就是我收获。”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的说法并非都是真理,只有自己结合实践,才能领悟读书的真谛。这也正是我收获的真正内涵。”

  “读书大哥带给我们的可以说是一次心灵之旅,而实践二哥则能带给我们终生的教益。但只读书而不实践是迂腐,会使人变成书呆子。只是盲目地实践而不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往往导致错误,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只有将读书大哥和实践二哥巧妙结合,才能收获丰富多彩的人生。”

  “一边阅读,一边实践,让阅读丰富你的思想,让实践打开你的眼界,这才是我收获老三的灵魂所在!”

  智慧老人听到孩子们的发言,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读书作为老大很重要,但不要尽信书;实践老二很重要,但不要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收获老三很重要,离开读书和实践,哪有你的生存?你们哥仨,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人类才能和谐快速发展!”

  篇二:读书与实践

  谈起“读书”,没有人会否认它的必要性,因为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这也仅仅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自幼饱读兵书,讲起军事上的策略,连他的老父,那个当代的八大名将之一的赵奢,也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赵括的军事实战经验却极其匮乏。不过赵王很欣赏他对兵法的了解,于是在他的父亲过世后,将兵权交给了赵括,让他带领赵国的大军同另一位秦国的名将白起一战,赵括自以为自己此战必胜,就立下军令状。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与身经百战的白起相战,注定会失败,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赵括的家族也差点被灭满门。

  是啊,赵括他读书,读兵书,自幼读兵书,对于书中的知识他父亲也甘拜下风,但是他上了战场却不堪一击。所以,读书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实践却是必须的。

  其实,古人也一直在提醒我们,实践要远比读书重要。刘彝,宋朝的水利专家,提出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他更是为了实践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而跋涉过千山万水,从而实现知识的突破。

  而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课程中,不光只教授知识,还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不光要读课本,更要去实践,因为实践是另一种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是对书本知识的转化。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前人的经验,我们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么也就只有前人的高度;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知识的突破,达到一种更高、更远、更深的境界。

  因此,要读书,更要实践;要学习,更要深思。

  篇三:读书·实践·收获

  曾多次拜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捧起又放下。总是对那充满诗意的.书品产生了无尽的困惑:先生为何称旅行为苦旅?既然是苦旅,先生又缘何一次次地踏上旅程?

  循着先生的脚步,我展开了我的西行。旅行很快乐。我看见了尘封千年的兵马俑,我看见了大漠深处的月牙泉。我收获,因为浩瀚的秦史就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快乐,因为断绝人烟的大漠深处竟有如此一片绿洲。我的收获是形体上的。

  翻开文集,游于文字中,再借先生的眼睛观察,我却感到了一丝苦。我用心灵与兵马俑对话,我触到了繁华不再的咸阳城的一声叹息;我用心灵与月牙泉窃语,我感到风吹狂沙,小泉可能在弹指间被埋没的恐惧。我的收获是苦,是心灵上的苦。

  我惊异,去旅游、去躬行,竟能在快乐的游程中收获一丝哀伤!

  在西行途中,我再次翻开余秋雨先生的著作,越发地了解了他。他游敦煌,历兰州,攀沙山,览咸阳,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风景。一次次思想的游历,使他一次次收获到人世间的真谛,虽有苦感,咽下却觉甘甜,我想这大概就是先生一次又一次进行文化苦旅的原因吧?

  我不停地行走西行旅途中,带着《文化苦旅》边走边思:王安石的褒禅山之行是苦的,但他的心灵旅行却是有收获的,因为明白了以“志”“力”“假于物”达到人生的目标的道理。东坡先生的石钟山之行也是苦的,但他的心灵之旅也是有收获的,因为他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而今,我的西行之旅既快乐,又疲劳。不过,也有了自己独有的收获——读起《文化苦旅》时,旅途的疲惫渐已消失;读起《文化苦旅》时,孤独的感觉离己而去;读起《文化苦旅》时,更是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我的心灵随着《文化苦旅》而置于阳光下,扫除了阴霾,换上了温暖与明亮。我的心灵来到了阳光下、大漠上,充满了希望,满眼是生命的光彩。我在前人的心灵旅行中,终于找到了一边行走一边读书的轻松,终于收获到了只有心灵的苦旅才能越来越接近思想的天堂之真理。

  说得不错!读书、旅行、实践,尽管是一次“苦旅”,但又是人生的最大收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