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不上老师开的补习班,老师会平等对待学生吗?为什么?
大多数老师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偏袒某一个同学,都是在课堂上四十分钟传授知识,学生学得怎样,那是学生的事,老师没法控制,现在明文规定,不准老师开补习班,哪个老师还敢做?一个班五十个学生,肯定有差异,那些上课不专心,作业不会做的学生,家长要上班,没空督促、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放学回家后没人管,家长把他送到补习班补习,既不让他到处跑,保证他的安全,又能把当天的作业完成,巩固知识,掌握了当天所学知识,老师开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那不是好事吗?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可能有的成绩优秀,作为老师的会很喜欢,当然班级内也是有让老师头皮发麻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对这两种学生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真正对待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
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给他们以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 ,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真理、与学生共同进步。 这更意味着,教师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还意味着,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家庭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对他们有所不同或者是歧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自己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甚至是否遵守学生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关心,这时,他们才会不由自主地地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产生由衷的“向师之心”, 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