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 我来答
纤月舞5k
高能答主

2022-08-03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90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557万
展开全部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投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根本不予理睬,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才好。”

这样的烦恼,我也经常从带孩子来上体能课的爸爸妈妈那里听到。

“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上体能课,每次来都可积极了,但是画画、看书就不行了,根本坐不住。”“我们家女儿和你的正好相反,她比较安静,喜欢读书、画画,习惯一个人待着。我们就想着得让她多运动运动,和小朋友一起玩才来上课的,结果她总喊累不愿意来,愁死我了。”

我们都想和喜欢的人相处,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令我们讨厌的、让我们感觉不好事情,我们会尽量回避,孩子们也不例外。

这是因为,我们是否去做一件事与我们的情绪以及对事情的态度息息相关。孩子抗拒做一件事往往因为他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偏消极。

「有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当人们有时间思考他们即将做出的行为时,最好的预测方法是考察他们的意向,而意向又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1、指向行为的态度;2、主观规范;3、知觉到的控制感。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以上的三因素来改变孩子对一件事情的行为意向,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实现:不做尝试做主动做 的改变。



01

改变指向行为的态度

想让孩子去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可以从改变孩子对事情的特定态度入手。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可以分为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和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要用理性论证来改变,对于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则要通过情感来改变。

3-6岁的孩子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是以“这件事能不能让我开心?”为衡量基础的,多秉持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因此,对小龄段的孩子“讲道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事情的态度。

对一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三岁小孩讲“阅读对我们的十大益处”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只有在他对书本的情感发生改变时,他的阅读意向才会发生改变。

把孩子“不那么喜欢的事”同他喜欢的事情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对原本不那么喜欢的事情产生更多积极的体验。

想让孩子多读书,单说“宝贝你要多读书哦,我们来看看书吧。”很难吸引本就不爱看书的孩子。

如果在孩子吃点心的时候,旁边放上一两本颜色鲜艳的立体书或者绘本,让孩子一边吃可口的点心,一边随意翻阅书籍。这样书籍和香甜的点心联系在了一起,想起书本就能感受到愉悦的感觉。

当“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变成了“喜欢的事”,谁还会抗拒呢?



02

树立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人们对自己在乎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信念。对孩子们来说主观规范来自父母或爷爷奶奶。

当孩子们的行为信念是“妈妈鼓励并支持我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就更可能去做这件事。因此,对孩子不那么热衷的事情,爸爸妈妈需要推孩子一把,多鼓励孩子去做。

就如每周两次的体能课,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坚持全勤的。在孩子表现出懈怠的时候,抚养着如果表现出希望孩子按时去上课的态度,鼓励孩子坚持下来,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坚持到底,定时上课就能变成一种规则和习惯。

规则的建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方法,规则就像围绕庭院的栅栏,孩子就知道在这个范围里我是安全的,我能做到遵守规则。

当“不那么喜欢的事”变成一种习惯,做这件事情也就成了自然而然地事情。



03

这个事情很简单

「可知觉到的控制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指的是:人们认为表现出某种行为的容易程度。人的本性让我们更愿意去做简单、不费力的事情。

直接去床上睡觉和先去刷个牙再睡觉哪个更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刷牙的原因了——想想都觉得麻烦呐!

有小朋友听到“上课”两个字就十分抗拒,不愿意来上体能课,结果上完课之后又开心地不愿意回家。

很多时候,孩子们口中的“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事情感觉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挑战,体能课当然比“玩耍”听起来难度系数更高了,听说要去上课,就会本能地退缩。

想让孩子尝试去做一件事,我们先要“简化”这件事。我们可以从描述上简化这件事,例如:

用“和xx老师一起玩游戏”来替代“上课”,此外,还可以从行为上简化: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东西,到时候直接拿上背包出门。

想得越多,事情越容易变得困难。

绿姐05
2016-08-11 · TA获得超过3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8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51.7万
展开全部
一、对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期望值
  教师一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此目标使学生既看到了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产生弥补这一差距的愿望。同时也看到了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便加强了弥补这一差距的动力,没有目标或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众所周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一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和好的分数,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加渴望学习。
  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的关系有关,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她所教科目的现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就为每一个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吗?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吗?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和所教的学科不可分,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需要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四、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
  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激发,又要引导。激发是指积极性的调动和产生,而引导是指将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指向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也是很盲目的,想学、爱学和会学,学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有既想学爱学,又能把劲使在点子上,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目的。这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如何引导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有学习热情,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学生愿意学习,掌握不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持下来,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