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更喜欢的是曹植,但是最后却舍曹植而取曹丕,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曹植才情有余,权谋不足,平时可以滔滔不绝,但是曹植文人习气严重,该有的毛病他都有比如放浪不羁,率性而为;曹丕隐忍,有心计,善于伪装,虽然有些行为是刻意而为但却能做到滴水不漏,权谋机变很像曹操。
2、但是朝中大臣大都倾向曹丕,就连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贾诩都明确支持曹丕,而曹植的支持者主要是文学上的好友,和自作聪明的杨修。
3、继承人的选择从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正妻卞氏的两个儿子,无奈曹丕比曹植年长,更符合继承制度。
扩展资料:
一次,曹操要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一面命他们出邺城门,一面却暗中吩咐守门人,不要放出。结果曹丕退回,曹植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偷偷去问杨修。此事被曹操发现后,曹操对曹植有些失望。
曹植请杨修暗中作答教十馀条,凡曹操有问,曹植便依条对答。不料此事又被曹操发现,认为杨修、曹植在欺骗自己,便兴起改立曹丕为世子的打算。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曹植为南中郎将,兼任征虏将军,准备派他带兵解围。结果,在曹操要当面交待任务时,曹植竟喝得大醉,给曹操罢免了职务。还有一次,他也是因为喝多了酒,乘车在街奔跑,并私自偷开司马门出去。曹操下定确立曹丕继承王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植从此远离政治舞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植
其实还有一件事,曹植走白马门的那件事,就证明曹植在做世子的时候确实过于狂妄了,如果在做世子都那么狂妄的话,他以后真做了接班人谁还能管他呢?我觉得曹植后半生的才华恰恰是因为不得志才更能体现的。。。
曹植既然才高八斗,完全可以做一个作协主席嘛,干嘛要和曹丕储君呢?
谢灵运曾经评价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但那又如何呢?如果非要给曹植盖棺定论,给他一个一介书生的称号并不为过。曹植名震古今的《七步诗》是否存在,都是一个疑问。
曹植和曹丕在争夺储君上的策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曹植犯了许多致命错误。
曹丕为了达到目的,做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毛玠、崔琰和贾诩等都和曹丕交好,就连夏侯渊当时只有16岁的儿子夏侯称,曹丕也是热情结交。为什么呢。夏侯称射过虎,曹操很喜欢他,所以曹丕就接近他。
曹植在217年春天的时候做了一件对他争夺储君继位不利的事情,这件事情在《新三国》上有演出,故事除了没有荀彧这个人以外,其他都是事实。曹植乘车在帝王专用的驰道上行驶,还打开了司马门。最终,公车司马被处死,曹植也受到严厉批评。批评比降职更丢分。
到了219年的时候,曹丕已经是世子。曹操仍然在给曹植机会。关羽北伐,荆襄告急。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让他率兵营救曹仁。可惜曹植却酣酣大醉,曹操彻底失望。这件事情,如果曹植成行,即便不能做世子,至少能为自己在曹丕登基之后捞到一些“说话权”。
曹植也是成年人了,做事一定要自律,他的失败希望后人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