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理学参考文献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了解相关论文写作 查阅更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学参考文献2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
论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事务,同时又面临着职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与自我价值体现的矛盾,是职业压力的高发群体。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指个体的身心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职业压力看作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压力则是指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47%①。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存的压力
从教学方面来讲,青年教师一般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评教制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师顾忌到评教结果往往对学生不敢严加管教,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自身良心的谴责,处于一种矛盾的煎熬状态,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从高校的考核制度来讲,有研究者曾针对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50.6%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教学和科研并重②。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消耗的脑力劳动,科研成果的创新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青年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个方面。有调查显示,89.3%的教师感到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外,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搞好科研以外,还要面临各种考试考核、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教学比赛、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种种压力。
2.职业发展的压力
从学历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高校学历竞争更加加剧,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青年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性环境,如时间、金钱、机遇等,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难重重,压力甚大。
从职称晋升的角度来讲,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普遍集中于助教到讲师、讲师到副教授这一阶段,因此,那些教学任务对多而没有时间精力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晋升问题难以解决,有晋升要求的青年教师自然会觉得压力过大。
另外,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处于知识更新的风口浪尖,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教师必然会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与价值体现的矛盾
社会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可现实的状况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对较低,因而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方面,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以及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这些无疑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加上教师工作成果的延迟性,教师在学生毕业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因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便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是个体性较强的职业,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许多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单调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心理疲劳,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5.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的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购置住房等,面对这些问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教师群体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家庭不和谐,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师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
相对于一般人群,高校教师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商和更为广博的知识,有着对成才和成功更为强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把社会人中少数迅速成功的同龄人作为他们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导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产生压力。
心理学参考文献3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了解相关论文写作 查阅更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学参考文献2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
论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事务,同时又面临着职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与自我价值体现的矛盾,是职业压力的高发群体。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指个体的身心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职业压力看作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压力则是指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47%①。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存的压力
从教学方面来讲,青年教师一般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评教制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师顾忌到评教结果往往对学生不敢严加管教,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自身良心的谴责,处于一种矛盾的煎熬状态,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从高校的考核制度来讲,有研究者曾针对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50.6%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教学和科研并重②。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消耗的脑力劳动,科研成果的创新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青年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个方面。有调查显示,89.3%的教师感到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外,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搞好科研以外,还要面临各种考试考核、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教学比赛、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种种压力。
2.职业发展的压力
从学历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高校学历竞争更加加剧,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青年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性环境,如时间、金钱、机遇等,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难重重,压力甚大。
从职称晋升的角度来讲,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普遍集中于助教到讲师、讲师到副教授这一阶段,因此,那些教学任务对多而没有时间精力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晋升问题难以解决,有晋升要求的青年教师自然会觉得压力过大。
另外,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处于知识更新的风口浪尖,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教师必然会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与价值体现的矛盾
社会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可现实的状况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对较低,因而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方面,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以及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这些无疑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加上教师工作成果的延迟性,教师在学生毕业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因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便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是个体性较强的职业,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许多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单调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心理疲劳,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5.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的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购置住房等,面对这些问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教师群体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家庭不和谐,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师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
相对于一般人群,高校教师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商和更为广博的知识,有着对成才和成功更为强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把社会人中少数迅速成功的同龄人作为他们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导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产生压力。
心理学参考文献3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邦彦创立于2000年4月,是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是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创会会长单位,深圳市工业总会副会长单位,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软件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邦彦于2022年9月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688132。...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