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旅行其实就是逃避日常生活的绝望。
我们每天重复的生活,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是很容易让人绝望的;
为了避免绝望,我们有必要每年出去旅行一两次,
看看异乡人是怎么生活的,看到不同的环境,
听到另一种语言,
吃到另一种不同的食物,
视觉、听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新鲜的体验,这种感官上的刺激能重新唤起我们生活的热情。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1
我们不断被强调:脱离舒适圈才能成长。
可是如果从舒适圈直接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那感受一定是及其不适,甚至惊恐的。很多人都是出于恐惧才困在舒适圈里止步不前。
旅行的意义就是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稍微向外走一点,探索一下,冒个险,来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自信。
比如在海岛的旅行,一般都会有浮潜这个项目,从开始的恐惧到渐渐地适应,最终彻底没有障碍了,跳海也跳了,绑着铅块沉到海底也不在话下。这并不是我有多勇敢,而是通过一次次试验,对自己的身体和设备有了掌控感和信任,这个浮潜的舒适圈就扩大了。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冒险是很恐怖的,因为一旦风险发生,我们有时会需要承担很难很重的后果。
旅行的好处在于你知道你还会回到生活里。 在旅途中冒过的险都只是旅途中的一个片段,它是可控的。但这个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冒险神经,让它强壮一点,再强壮一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里的种种冒险。
有一次长途自驾途中发现车的声音不对,下车检查后发现有个轮胎扎破了,已经瘪到没气。那时已经有些晚了,我们去了好几个地方都不能修,说需要换新的,但是都没有这种规格轮胎卖;我当时心里有个声音,今天好像有点别扭啊。
之后马上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就放掉它,心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辗转几个地方后到了当地的下班时间,我们已经放弃决定先回酒店明天再修。
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个加油站,我说拐进去碰碰运气吧。那里的工人看过后,也说没法修,但是可以换!500 元一个新轮胎,那时只要有的换我们已经不在意价格了,马上要求换。
结果那人进去了半天,出来说没有找到存货的这个型号的轮胎……但是!找到一个二手轮胎,150 元,问我们介意吗?我们当然不介意,而且求之不得!于是那人手脚麻利地帮忙换上了。原来生命让我们兜兜转转,就是想让我们用 150元办了 500元也没能办成的事儿! 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旅行中就是会遇到种种意外,开错路啊,千里迢迢奔着一个餐厅过去结果发现人家放假啊等等。
旅行的意义在于它专治追求完美的毛病,越追求完美越痛苦,越臣服于旅行中的种种,生命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2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患有肾结石,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疾病,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那时候都说泡温泉可以治肾结石,而瑞士、意大利的温泉据说效果很不错。于是蒙田47岁出门远行,去瑞士和意大利旅行,整个行程持续了17个月。
他年少时就对这个世界有充足的好奇,想看看建筑、喷泉、古战场和恺撒曾经驻足的地方,他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也借助旅行来了解古代的英雄是怎么生活的,这样可以从狭窄的个人经验中跳脱出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慧。
蒙田在旅行中不会起早贪黑地赶路,他总是从容地吃好早餐再上路,吃当地特色的食物,也尽可能和异乡人打交道,他在罗马拜会了教皇,也在威尼斯拜访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娼妓。
他说,旅行应该是平常每日生活乐趣的延续,旅行应该像在天堂中打滚一样,不用制定特别详细的规划,只要路线不重复,每天能看到新鲜事物就好。
3
当然,你还有其他选择来实现生活的平衡。
奈吉尔·马什(Nigel Marsh)是一位作家。
他曾经做过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澳大利亚分部负责人。但是,尽管事业有成,他却感到压力重重,身体超重,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以及跟四个孩子的关系。
用他的话说就是,“吃的太多,喝得太多,工作太努力,忽视了家庭”。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做出改变,辞掉工作,专注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相处一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失业的四十岁胖子》(Fat, Forty and Fired)。
马什做过一个TED演讲,非常受欢迎,主题就是“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心得。
当然,他的建议不是辞职不工作。不工作不是办法,尤其是在你没钱的情况下。
应该做的是,首先,认清自己的真实境况。他的观点是,某些职业选择,从根本上讲,就和每天跟家庭亲密相处这个生活方式水火不容。无论是弹性工作时间、周五穿休闲装上班、还是育儿假,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马什说:“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是,成千上万的人在无声的绝望中煎熬。他们夜以继日从事自己痛恨的职业,目的只是为了购买无用的商品,以博得他人的羡慕。”
其次,面对现实,政府和公司不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马什说,所有公司在本质上,都想尽可能多榨取员工的价值,同时尽量多逃避责任。这是公司的基因。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重要,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掌控和规划自己生活的重任。“如果你不规划自己的生活,别人就会为你规划。我们得自己担起责任,去设定并强化生活中的各种界限。”
第三,考虑好要以什么样的时间单位来衡量自己试图实现的平衡。如果以一天为单位,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生活和工作平衡,同时照顾好家庭和办公室。因此,要把时间单位拉长来做到平衡。但是,也不能拉长到一生,把家庭时间全部留到退休之后。
第四,小事并非无关紧要,重视不起眼的努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意味着要大张旗鼓颠覆自己的生活,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小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比如,不一定要用一整天陪孩子去迪士尼乐园,而是陪他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荡秋千。
4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写过,每个人的真我都是爱,喜悦,和平。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的真我就会呈现出来。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和身份层层包裹起来了而已。
而在旅行的过程中,就是剥掉这一层层的壳,脱去身份,角色,面具,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放心做自己,而在这个时候,喜悦,平静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旅途中,可能会被一棵独木成林的苍天大树震撼到,被手触摸到树干时感受到的灵性所疗愈;
有时也可能被历史的一段记忆所驻足。
旅行的意义就是换个全新的环境,在自然而然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跟世界,自然,历史,有更多的连接,同时向内跟自己有更多的连接。
所谓万物皆有灵,当我们向内和向外充分的连接,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打开,接受并欢迎着旅途和生命带给我们的灵性和能量。
旅行其实就是逃避日常生活的绝望。
我们每天重复的生活,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是很容易让人绝望的;
为了避免绝望,我们有必要每年出去旅行一两次,
看看异乡人是怎么生活的,看到不同的环境,
听到另一种语言,
吃到另一种不同的食物,
视觉、听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新鲜的体验,这种感官上的刺激能重新唤起我们生活的热情。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1
我们不断被强调:脱离舒适圈才能成长。
可是如果从舒适圈直接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那感受一定是及其不适,甚至惊恐的。很多人都是出于恐惧才困在舒适圈里止步不前。
旅行的意义就是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稍微向外走一点,探索一下,冒个险,来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自信。
比如在海岛的旅行,一般都会有浮潜这个项目,从开始的恐惧到渐渐地适应,最终彻底没有障碍了,跳海也跳了,绑着铅块沉到海底也不在话下。这并不是我有多勇敢,而是通过一次次试验,对自己的身体和设备有了掌控感和信任,这个浮潜的舒适圈就扩大了。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冒险是很恐怖的,因为一旦风险发生,我们有时会需要承担很难很重的后果。
旅行的好处在于你知道你还会回到生活里。 在旅途中冒过的险都只是旅途中的一个片段,它是可控的。但这个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冒险神经,让它强壮一点,再强壮一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里的种种冒险。
有一次长途自驾途中发现车的声音不对,下车检查后发现有个轮胎扎破了,已经瘪到没气。那时已经有些晚了,我们去了好几个地方都不能修,说需要换新的,但是都没有这种规格轮胎卖;我当时心里有个声音,今天好像有点别扭啊。
之后马上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就放掉它,心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辗转几个地方后到了当地的下班时间,我们已经放弃决定先回酒店明天再修。
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个加油站,我说拐进去碰碰运气吧。那里的工人看过后,也说没法修,但是可以换!500 元一个新轮胎,那时只要有的换我们已经不在意价格了,马上要求换。
结果那人进去了半天,出来说没有找到存货的这个型号的轮胎……但是!找到一个二手轮胎,150 元,问我们介意吗?我们当然不介意,而且求之不得!于是那人手脚麻利地帮忙换上了。原来生命让我们兜兜转转,就是想让我们用 150元办了 500元也没能办成的事儿! 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旅行中就是会遇到种种意外,开错路啊,千里迢迢奔着一个餐厅过去结果发现人家放假啊等等。
旅行的意义在于它专治追求完美的毛病,越追求完美越痛苦,越臣服于旅行中的种种,生命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2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患有肾结石,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疾病,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那时候都说泡温泉可以治肾结石,而瑞士、意大利的温泉据说效果很不错。于是蒙田47岁出门远行,去瑞士和意大利旅行,整个行程持续了17个月。
他年少时就对这个世界有充足的好奇,想看看建筑、喷泉、古战场和恺撒曾经驻足的地方,他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也借助旅行来了解古代的英雄是怎么生活的,这样可以从狭窄的个人经验中跳脱出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慧。
蒙田在旅行中不会起早贪黑地赶路,他总是从容地吃好早餐再上路,吃当地特色的食物,也尽可能和异乡人打交道,他在罗马拜会了教皇,也在威尼斯拜访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娼妓。
他说,旅行应该是平常每日生活乐趣的延续,旅行应该像在天堂中打滚一样,不用制定特别详细的规划,只要路线不重复,每天能看到新鲜事物就好。
3
当然,你还有其他选择来实现生活的平衡。
奈吉尔·马什(Nigel Marsh)是一位作家。
他曾经做过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澳大利亚分部负责人。但是,尽管事业有成,他却感到压力重重,身体超重,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以及跟四个孩子的关系。
用他的话说就是,“吃的太多,喝得太多,工作太努力,忽视了家庭”。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做出改变,辞掉工作,专注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相处一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失业的四十岁胖子》(Fat, Forty and Fired)。
马什做过一个TED演讲,非常受欢迎,主题就是“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心得。
当然,他的建议不是辞职不工作。不工作不是办法,尤其是在你没钱的情况下。
应该做的是,首先,认清自己的真实境况。他的观点是,某些职业选择,从根本上讲,就和每天跟家庭亲密相处这个生活方式水火不容。无论是弹性工作时间、周五穿休闲装上班、还是育儿假,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马什说:“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是,成千上万的人在无声的绝望中煎熬。他们夜以继日从事自己痛恨的职业,目的只是为了购买无用的商品,以博得他人的羡慕。”
其次,面对现实,政府和公司不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马什说,所有公司在本质上,都想尽可能多榨取员工的价值,同时尽量多逃避责任。这是公司的基因。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重要,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掌控和规划自己生活的重任。“如果你不规划自己的生活,别人就会为你规划。我们得自己担起责任,去设定并强化生活中的各种界限。”
第三,考虑好要以什么样的时间单位来衡量自己试图实现的平衡。如果以一天为单位,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生活和工作平衡,同时照顾好家庭和办公室。因此,要把时间单位拉长来做到平衡。但是,也不能拉长到一生,把家庭时间全部留到退休之后。
第四,小事并非无关紧要,重视不起眼的努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意味着要大张旗鼓颠覆自己的生活,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小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比如,不一定要用一整天陪孩子去迪士尼乐园,而是陪他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荡秋千。
4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写过,每个人的真我都是爱,喜悦,和平。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的真我就会呈现出来。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和身份层层包裹起来了而已。
而在旅行的过程中,就是剥掉这一层层的壳,脱去身份,角色,面具,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放心做自己,而在这个时候,喜悦,平静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旅途中,可能会被一棵独木成林的苍天大树震撼到,被手触摸到树干时感受到的灵性所疗愈;
有时也可能被历史的一段记忆所驻足。
旅行的意义就是换个全新的环境,在自然而然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跟世界,自然,历史,有更多的连接,同时向内跟自己有更多的连接。
所谓万物皆有灵,当我们向内和向外充分的连接,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打开,接受并欢迎着旅途和生命带给我们的灵性和能量。
--
2024-05-28 广告
2024-05-28 广告
深圳华景乐游,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是企业的智慧大脑,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对智慧景区“人、财、物”的可视化集中管控,所有旅游资源、服务设施、数据、事件等内容以GIS地图与大数据可视化方式进行管理与分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提供
展开全部
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 游览 。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
很久以前我一直以为旅行和旅游是差不多的,后来我看过关于旅行的文章,有了新的认识,我很佩服那种可以放下人身包袱前行旅行的人,可能没有很多钱,但是那种精神很难得,我就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周游了很多地方,没钱的时候就找一个地方工作,赚到了钱然后继续上路,一直持续下去。
她那种是一种极度追求自由向上的生活态度,自立自主,想到了就去践行,把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种旅行是需要特别大的勇气,生活中充满着枷锁,来自家庭、来自好友、来自世俗,不一样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看法,懂得人会觉得真的很了不起,敢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不懂的会觉得这个人真奇怪,不好好工作,去外面游荡,但是想好了,做自己就可以了。
有些人旅行是追寻人生的意义,有些人是放松自己,还有些人是疗伤,想忘记伤痛,每一个人旅行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些人是穷旅行,一边走一边工作,有些人是攒好钱去旅行,还有些人旅行是边走边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能够把旅行变成自己的工作或者能带来收入,这个是最好不过的,我就听过很多故事,具体是某个人我忘记了,他的方式我特别喜欢,每到达一个地方,他都可以寻找到很多的商机,比如风景,比如美食,比如文化,总是能够找到商机。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才华或者商业模式,我想更多的人都是自己攒好了钱,然后去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自己不熟悉的人,看不一样的风景,吃不一样的美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一定的解放。
但是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旅行不仅仅只是看看美丽的风景,接触不熟悉的陌生人,吃不一样的美食这么简单,旅行的意义应该是把你所见所闻所想,在那个时候记录下来,一直很久以后你都可以通过你的记录来回味,或者回顾灵魂被解放的感受。
很久以前我一直以为旅行和旅游是差不多的,后来我看过关于旅行的文章,有了新的认识,我很佩服那种可以放下人身包袱前行旅行的人,可能没有很多钱,但是那种精神很难得,我就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周游了很多地方,没钱的时候就找一个地方工作,赚到了钱然后继续上路,一直持续下去。
她那种是一种极度追求自由向上的生活态度,自立自主,想到了就去践行,把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种旅行是需要特别大的勇气,生活中充满着枷锁,来自家庭、来自好友、来自世俗,不一样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看法,懂得人会觉得真的很了不起,敢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不懂的会觉得这个人真奇怪,不好好工作,去外面游荡,但是想好了,做自己就可以了。
有些人旅行是追寻人生的意义,有些人是放松自己,还有些人是疗伤,想忘记伤痛,每一个人旅行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些人是穷旅行,一边走一边工作,有些人是攒好钱去旅行,还有些人旅行是边走边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能够把旅行变成自己的工作或者能带来收入,这个是最好不过的,我就听过很多故事,具体是某个人我忘记了,他的方式我特别喜欢,每到达一个地方,他都可以寻找到很多的商机,比如风景,比如美食,比如文化,总是能够找到商机。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才华或者商业模式,我想更多的人都是自己攒好了钱,然后去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自己不熟悉的人,看不一样的风景,吃不一样的美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一定的解放。
但是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旅行不仅仅只是看看美丽的风景,接触不熟悉的陌生人,吃不一样的美食这么简单,旅行的意义应该是把你所见所闻所想,在那个时候记录下来,一直很久以后你都可以通过你的记录来回味,或者回顾灵魂被解放的感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之前出门,想着要放松一下,吃一下小吃和一些茶点拍拍照发发朋友圈,做一个干净的青年。从去年开始,我就再想旅游究竟是为了什么,游山玩水放松心情?我想以我这种神经衰弱的体质无论去哪里都没有在自家小窝睡得踏实舒服。我转变了一种出行方式,慢慢抛弃所谓的旅游,向旅行靠拢。
旅行绝不同于旅游,旅行更在于对自身的审视,面对孤独的勇气,转身而去的洒脱,是对自由的追求,在路上不受束缚不被绑架放空自我。想起了一句话:抵达从来都不是目的,出发才是终点,不在意所谓的沿途风景,只为终将与你相遇。其实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去年从成都拼车行走了川藏线、青藏线,回顾去年的旅行日记满篇都是写着做自己,寻找自己,追寻存在的意义。当时的感觉适合极了当时的自己。这次也是源于冲动吧,是内心的一种执念吧。一直都觉着骑行环岛是很酷的事,也知道自己身体负重不较大,身体素质也低,但还是想着去看看,去溜达溜达,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多怂。
从海口骑行到三亚420KM我用了4天的时间,一天平均骑行100KM。骑行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有要请我喝蛇血吃竹鼠的广西哥们,有一起喝到酩酊大醉的驿站老板,有10岁跟着爸爸骑行的小朋友,也遇到说着闽南语要我吃水果的老奶奶。这些人,这些事都是旅游路上不可能遇到的,骑行的路上说来也很单调,早7晚5的,每天和车子相伴大约10小时左右,骑行的路上很少聊天,两旁的美景也是一掠而过,更多时候则是抵抗着地心的引力同一个个上坡撕扯。说白了就是埋头苦骑。这样的骑行有什么意义么?和路上的驴友聊天后,得出一致结论是没有意义。它具有的最大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人际之中的指指点点,没有现实中的因为所以,这种毫无意义,放空自我的状态不正是我整日梦寐以求的么?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需要这种放空,需要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这种自由自在的苦涩。这次旅途,我理解最深的两点是,不要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相信信念的力量。如果事情的结果不圆满那一定是你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另外就是,身体上的疲惫同精神来比根本不值一提,精神头没了整个人就垮了,丧气了。想起去年炒的很火的“佛系说”,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随和。不艾,不怨,心坦然。想了想,心淡然、随和、坦然是对于外物的切不可对自己抱有如此心态,人生短暂让我接受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真的很难,想要有无限的可能,去试错,去失败,去体验各种苦涩。外物的淡然,内化为自身的死磕。同自己死磕,同过去的自己告别,每次旅行后都以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哪怕有一点点改变。
不管怎么说,还是坚持下来,回来就好。为上半年画上了句号,要计划一下下半年了。
什么都是习惯就好了,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了。
旅行绝不同于旅游,旅行更在于对自身的审视,面对孤独的勇气,转身而去的洒脱,是对自由的追求,在路上不受束缚不被绑架放空自我。想起了一句话:抵达从来都不是目的,出发才是终点,不在意所谓的沿途风景,只为终将与你相遇。其实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去年从成都拼车行走了川藏线、青藏线,回顾去年的旅行日记满篇都是写着做自己,寻找自己,追寻存在的意义。当时的感觉适合极了当时的自己。这次也是源于冲动吧,是内心的一种执念吧。一直都觉着骑行环岛是很酷的事,也知道自己身体负重不较大,身体素质也低,但还是想着去看看,去溜达溜达,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多怂。
从海口骑行到三亚420KM我用了4天的时间,一天平均骑行100KM。骑行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有要请我喝蛇血吃竹鼠的广西哥们,有一起喝到酩酊大醉的驿站老板,有10岁跟着爸爸骑行的小朋友,也遇到说着闽南语要我吃水果的老奶奶。这些人,这些事都是旅游路上不可能遇到的,骑行的路上说来也很单调,早7晚5的,每天和车子相伴大约10小时左右,骑行的路上很少聊天,两旁的美景也是一掠而过,更多时候则是抵抗着地心的引力同一个个上坡撕扯。说白了就是埋头苦骑。这样的骑行有什么意义么?和路上的驴友聊天后,得出一致结论是没有意义。它具有的最大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人际之中的指指点点,没有现实中的因为所以,这种毫无意义,放空自我的状态不正是我整日梦寐以求的么?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需要这种放空,需要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这种自由自在的苦涩。这次旅途,我理解最深的两点是,不要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相信信念的力量。如果事情的结果不圆满那一定是你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另外就是,身体上的疲惫同精神来比根本不值一提,精神头没了整个人就垮了,丧气了。想起去年炒的很火的“佛系说”,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随和。不艾,不怨,心坦然。想了想,心淡然、随和、坦然是对于外物的切不可对自己抱有如此心态,人生短暂让我接受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真的很难,想要有无限的可能,去试错,去失败,去体验各种苦涩。外物的淡然,内化为自身的死磕。同自己死磕,同过去的自己告别,每次旅行后都以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哪怕有一点点改变。
不管怎么说,还是坚持下来,回来就好。为上半年画上了句号,要计划一下下半年了。
什么都是习惯就好了,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下雨的天气刚刚好!等下出去玩去!没有目的的去瞎玩!2、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最真实的自己。3、今天真舒服,空气清新湿润,出去玩路上也不堵车,心情好的飞起(想发自拍)。4、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见见风吹草低见牛羊。5、好久没出去玩了,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思考人生!6、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7、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7、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