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辩论?

 我来答
一袭可爱风1718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5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2.1万
展开全部
辩论的真谛,不在于分出你死我活,而在于辨明曲直避免误解;辩论的境界,不在于输赢高低,而在于发人深省,以开放的心态达成共识。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心和,所见不同,小人同好,逐利不和。如今的社会,却只见同声一口的小人,而不见愿持理而辩的君子。

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来看,辩论都是其中的基本元素之一,辩论使人类社会能够得以产生理性而有价值的认识与决定。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脉之传承的思辨逻辑,东方有老庄孔孟,儒释道墨这些如珠之走盘圆融贯通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在他们的身上,到处体现着思辨哲学的光芒。我们也听过苏秦的纵横捭阖,桑弘羊的巧舌如簧,这些时代的领先者,也无一不是善于思考,长于辞令的达人。

可是为什么到了历史的今天,我们竟反而失去了善思的头脑和辩论的土壤?

一部分人习惯于“面和”而不争。他们不想处于一种争端,而不去考虑这争端到底是因为学术还是针对于人。比如朋友之间,若是他们对某种事物形成了不同观点,在相互的交往中,他们很可能对此避而不谈,因为对话题的深入讨论很可能走向极端。但同时这也造成了一种闭门造车的错误思想,学术不得以交流,思想不得以碰撞,这样怎么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一部分人因为姿态的高低产生了区别。人们往往仰视那些滔滔不绝的高高在上者,而忽略了自身心灵的力量,那些高高在上者亦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我满足感,只要站在这个舞台,似乎天地也唯我独尊,这种虚伪的假象往往都会蒙蔽当局者相当长久的时间,在没有破除执念之前,这甚至是追随他一辈子的迷局,哎,这可真是偌大的悲哀......

更有一部分人并非为了辩论而辩论。他们打断别人、转移话题、质疑动机、宣泄情绪、乱扣帽子,总之就是用自己的私心完全否定对方,他们不学无术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这方面尤以自称佛弟子之人居多),让原本有意义的探讨和相互学习变得无聊且毫无价值。这类人基本只想在存在相同观点的人面前找到共鸣,而对于辱骂亦或是不屑对手的态度上憎恨分明。也许,有一个字的变化能够解释这一切,古时候的“听”,其结构乃是耳聪心清目明,可简化到现在的“听”,却成了口舌之间的斤斤计较,多么辛辣的讽刺!

在现在的社会上,媒体也起了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不在乎谁是谁非,更高的收视率往往是衡量节目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电视中有很多辩论的节目,无论是情感类还是道义类,那些大声辱骂、相互指责的人往往比一个安静提出问题的人更吸引眼球,在本来就浮躁和暴戾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煽风点火。比较有名的一虎一席谈,那期的郭跳跳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接下来的文字中可能也会多次引用这个事例。

可是,故步自封的思想是无法让人取得成就的束缚,唯唯诺诺的行为是难以使人进步的枷锁,而怒不可遏时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人在面对思想交错的时候,唯一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和你意见不同的人并非魔鬼,他们不会摧毁你的道德体系,而他们也绝不是道德上的怪物。

人不可能不产生分歧,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分歧?如果辩论的双方以开放的心态来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愿意倾听反对者的意见,认真思考他们的观点和报持的理由,并适时且友好的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见解,就会发现,他们并不会失去什么,不会反目成仇,不会走向偏执,甚至有可能的是,他们彼此会接受对方的部分观点,并考虑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认真倾听。你也许不喜欢对方,但你应该尊重分歧。如果你想坦诚并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就不能从对方的成见入手,你应该做的是,去了解对方的立场和理由,而不要被对方本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去做出判断,这样你才能将激烈的冲突转化为平和的讨论,达到实质性的进展。

二、拒绝标签化。既然我们说要带有诚意的倾听,那如何体现出我们的诚意?当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哦,这是一个教条派。”错,当你将对方定性的时候,这代表你的倾听和深入探讨的机会也就于此而止了。思想的固化总是难免的,但我们要努力去改变这样的思维,不要随意将一个人打上鲜明的烙印。在我和一个佛教徒对话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时时刻刻以正统自居,始终将我排斥于门外,处处体现着对我不屑一顾的态度,其中原因就是因为他将我标签化为一个佛学的研究者,而不是一个佛教徒,以佛门宽厚的包容心来讲,这实在不应该在一个虔诚的佛门弟子身上出现,所以标签化之害人,由此可见一斑。

三、拒绝稻草人谬误。什么是稻草人谬误?刻意的曲解、夸大、歪曲对方的论点,和偷换概念的伎俩,永远是加深矛盾的最佳办法,也永远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当你难于或无法辩解对方的观点时,曲解或者夸大对方的意图,并将曲解夸大后的对方论点再进行新一轮攻击,显然会容易许多,这就是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将对手进行批判的方法。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诸多的稻草人谬误,比如郭跳跳(我又提到他了,注意这里,我为什么说曲解和夸大有利于新的攻击),他说范美忠老师于学生之前的逃命,是因为他不愿意救学生于地震之中,将自己的性命看得比学生更重,以至于忘掉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这就涉及到道德问题了,且不论是否有法律要求教师必须拿自己的性命去保证学生的安全,只说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敬畏,是不是应该体现在对他人生命的敬畏上?当然,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拒绝稻草人谬误,其它暂时不表。

四、避免人身攻击。稻草人谬误造成的后果,基本上就算是人身攻击。在盛怒之下的人们往往会失去一定的理智,他们不在将论点进行认真的讨论,而开始直接针对对手本人,这是一种应该被我们认真防范的瘟疫,它会直接摧毁人的意志,让他们变得盲目而自大,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他们可能会虚构对手提出观点的真实目的,或者去弱化对手的道德修养,他们会将对手曾经犯过的错误加以无限夸大,以至于此人提出的任何观点都成为了错误。不好意思,又要提到郭跳跳了,在节目中,他的狂怒和歇斯底里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就形成了。道德绑架,它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进一步加深对立双方的矛盾。

五、寻找对方观点积极的一面。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观点因人而异,因人而存在。你说你“绝对客观”,这就已经是你的主观了,为什么不尝试去思索一下对方的想法,未尝不会有可取之处。虽然这要做到真的很难,但可以进行尝试,可是如果流于表面,又难免造成虚伪。因为那不一定是真心实意的接受,很可能是为了故意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而已。

六、保留无法调和的矛盾。之前说过,观点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辩论都会有一个结果,而且大多数的辩论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我们要做到的是在思想上尊重对方,检讨自己修养上的不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对方坚持的错误,无法使其纠正,那我们就学会包容,并将其作为对自己的警醒,用来检讨己身。

我们应该学会批判性的思考。西方的逻辑学即是如此,我们遍历一下西方的哲学历史,不都是在正、反、合的潮流中走向大同么?以我们自己的文化举例,儒家为什么提出中庸?道家为什么说上善若水?释家何以坚持正信?中庸乃圆融贯通之道,深合正反相辅相成之奥秘(当然道家亦是如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论是好还是坏,一切皆在包容里,但是非的明鉴亦在其中;修成般若,即为正信,可是般若的修成,乃是戒定慧三者之结合,你那三十七道品的法门已经掌握了否(此处的批判性理解需自查佛教声闻乘的知识)?

你以为你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其实只是个稻草人谬误;

你以为你咄咄逼人、掷地有声,殊不知那只是一种人身攻击;

你以为你的观点才是真理,却无视对方思想的闪光;

你以为你辩赢了对方,就能让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却忘记了辩论的初衷不是为了争个你死我活,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论这问题是现实中的,还是思想上的。

我们需要的是言语的缓和和敌意的减少,坦诚而周全,礼貌而持重,从容而优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