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版封神榜商纣王扮演者是谁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90版封神榜商纣王扮演者是达奇。
达奇,原名齐福君,1934年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电影演员、制片人,导演。
1953年,达奇进入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成为专业话剧演员。1956年达奇凭借出演《边寨烽火》获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青年艺术家奖。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专业电影演员。1979年,达奇主演的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1990年,因在古装剧《封神榜》中饰演纣王一角而获得关注。
1990年以后,达奇定居澳洲,并为大洋洲文联副主席。
达奇,原名齐福君,1934年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电影演员、制片人,导演。
1953年,达奇进入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成为专业话剧演员。1956年达奇凭借出演《边寨烽火》获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青年艺术家奖。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专业电影演员。1979年,达奇主演的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1990年,因在古装剧《封神榜》中饰演纣王一角而获得关注。
1990年以后,达奇定居澳洲,并为大洋洲文联副主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达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达奇
达奇,原名齐福君,著名电影演员。1934年农历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里,他在长春市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时代,在语文老师的诱导下,他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着迷的是那些情节离奇、人物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他经常将这些书中有趣的地方绘声绘色他讲给同学们听,从而锻炼了他的讲述和表演才能,为之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
1950年,达奇被学校保送到长春铁路业务所学报务。翌年,到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学习。由于他是业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调到列车段文艺车班工作。是年,刚刚成立的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把他选中了,十九岁的达奇从此成为专业话剧演员。在铁路文工团里,达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参加了《四十年的愿望》、《二七风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车》、《西藏的枪声》等剧目的演出。这段时间,他随文工团沿着铁路干线巡回演出,跑过许多地方,不仅丰富了舞台实践经验,而且使他有机会在观摩其它的剧种中汲取营养,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生活。
1956年,长影著名电影导演林农执导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他选中了达奇饰演男主角多隆。达奇做为外请演员,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水银灯下,但他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闪射着民族独特光彩的景颇族小伙子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细腻、生动,充溢着真情,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火辣辣的个性。当影片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放映后,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许,授予达奇以青年艺术家奖。
在饰演多隆的过程中,导演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给了达奇以深刻的影响。他首先要求达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颇青年的性情、了解他们的习俗,特别是景颇人民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进而要求他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上下功夫。林农告诉他: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演员,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和修养,一个没有理想和抱负的演员,是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饰演多隆的成功,使他产生了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的愿望,并希冀自己能够塑造出各种各样性格的角色。
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从此,他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他在长影拍摄的影片《独立大队》和《景颇姑娘》中分别扮演牛牯和文帅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务。
正当达奇壮志在怀,要在银幕上大展宏图的时候,空前的动乱使他同广大电影工作者一样,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农村插队落户,直到1972年才回到长影。
1975年,经过将近十年的生活磨难,他又重新登上了银幕。在尹一青导演的影片《车轮滚滚》里,他成功地饰演了支前模范耿东山。“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后在影片《熊迹》和《渔岛怒潮》中扮演老魏爷和王四江。
自从扮演多隆之后,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便在“四害”横行的时候,他仍然坚持读书,研究文艺理论,浏览文艺作品;学习绘画、摄影、弹钢琴、打球、游泳、滑冰、击剑……以此来丰富自己并掌握演员应具备的各种技能。
达奇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终于来临了。1978年,导演李光惠和齐兴家,要把部队作家陈立德的电影文学剧本《吉鸿昌》搬上银幕,达奇读过剧本后,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形象所打动,他景仰那悲壮的业绩,喜爱那箭一样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么希望能饰演吉将军!然而,尽管导演对达奇有所了解,但是对他能否塑造好吉鸿昌这个感情幅度变化较大的艺术形象,还不敢轻易下结论。当达奇把对吉鸿昌这一形象的理解写成了一叠厚厚的材料送到导演的手里时,导演仍没最后下决心。直到经过三个月的“试戏”之后,几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场戏都试过了,导演最后决定由达奇来饰演,在一同试戏的五名演员中,导演认为:达奇不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饰演吉鸿昌这一角色的过程中,达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数来着意刻画人物的性格,既细腻地表现了吉鸿昌追求真理,忧国忧民,从善如流,疾恶如仇这些性格的本质方面;同时也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固执粗暴、江湖义气、简单轻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确地展示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转变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摄制完成后,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鸿昌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着达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于1934年,而这时,达奇才刚刚出生。为了了解吉鸿昌生活战斗的特定环境和他为国为民探索、奋斗的一生,达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及有关书籍,拜访了许多老前辈,访问了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艺以及其他家属。然而,正如达奇所说:理解并不等于表现。他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处理吉鸿昌出场的戏时,开始,达奇设计骑马赶到法场后,先勒马扬蹄,随即下马,迅速利落地解开披风,“刷”地甩给老周,旋即环视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练兵台等一连串“帅”的细节动作,来展示吉鸿昌久经戎马生涯的武将风度,可是后来他觉察到这种亮相忽略了吉鸿昌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当时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调到大别山与红军作战,他本来就想不通,加上屡吃败仗,心绪烦躁,又有士兵连连开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剧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实拍时,达奇把原来设计的动作改为表情严肃沉郁、心事重重,当吉鸿昌一出场,就让观众感到他心绪不宁、“一脑门子官司”的心境。这既表现了他久战疆场的将军风度,又展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吉鸿昌》是一部传记片,其中吉鸿昌个人的镜头几乎占二分之一以上,达奇深深感到,如果仅靠面部表情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是颇为困难的,必须探寻更多的表现手段。如对道具“箫”的运用,“单骑”平叛徒立于马上的强烈动作,“偷酒喝”的细节,以及就义前吉鸿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对于吉鸿昌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声,达奇也赋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如在大别山驻地,秘书聂庆鸣心怀忐忑地对吉鸿昌说:“南京有人说你都快赤化了!”吉鸿昌笑道:“叫他们去说好了,可我还不知赤化是什么样子呢!”这笑声是豪爽的大笑,表现出吉鸿昌襟怀坦荡、无所畏惧的性格。随后,他又对秘书聂庆鸣笑说:“庆鸣,你的性情太软了,你跟我这些年,光提笔杆,可别忘了腰杆!”这笑声,是亲呢的微笑,有关怀,更有提醒,体现出吉鸿昌对小兄弟的期望;当孙梅提醒吉鸿昌,国民党可能与日本人重新勾结时,吉鸿昌一笑,说:“勾结肯定是会有的,但在军事上不可能吧!”这笑声,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现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固执;当他被捕后叛徒林万鹏摆宴劝降时,吉鸿昌冷笑着喝道:“拿你的性命担保,我活着会比死更难受!”这笑声充满了鄙夷和藐视,表现了吉鸿昌疾恶如仇的可贵品质;刑场上看到刽子手惊恐万状的样子,吉鸿昌坐在椅子上放声大笑,这笑声是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笑,它充满着吉鸿昌对祖国和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
达奇十分赞同大诗人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认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饰演吉鸿昌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远探狱一场戏。开始,达奇一见到周光远,便热泪夺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表演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使人看到这种感情形成的过程,缺少层次。实拍时,他做了改正,见到周光远没有立即流泪,而是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直到读完中央的电报,抬起头来,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接着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虽是诀别,却没有悲凄的哀叹,而是充满了对胜利的祝愿和向往,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达奇说:“感情澎湃的戏,不怕不激动,就怕没节制,控制着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在饰演吉鸿昌的过程中,达奇对于如何准确地展示人物的感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东去,惊涛骇浪般的雄伟气概,又要有小桥流水,平湖如镜般的幽静典雅;有些场次得用大笔触去勾勒,浓浓地涂上几笔;有些场次需用工笔画的手法,细致入微,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个深沉的微笑,一个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确、质朴、逼真。
当人攀上一个山峰,会觉得心胸开阔;极目远望,顿时还会发现新的高峰,当达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形象,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之后,他深深懂得,艺术的峰峦是没有尽头的,要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继续努力攀登。
1981年,达奇应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导演的历史题材的影片《海囚》(宽银幕上、下集)中,饰演男主角华工首领唐金龙,较好地刻画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宁死不屈的华工形象。
饰演唐金龙需要会武功,为此,他冒着酷暑学习拳术和剑术,饱尝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练功中,他受至很大启发,把练武功的一些要领,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为一体。比如南拳讲究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形神兼备。他觉得饰演唐金龙也应该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会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达人物的深刻本质。在影片中唐金龙有很多武打动作,但是达奇并不是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来刻画人物的。
达奇是一位艺术上的有心人,他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愤图强、不断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断的成功是与他总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时又踏踏实实地去顽强奋斗连在一起的。
1982年,达奇调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导演并主演了电影《倔强的女人》,导演了电视剧《桥隆飙》
90年代初期,达奇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塑造的“纣王”形象亦深入人心。
后来,达奇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http://baike.baidu.com/view/890251.html?wtp=tt
达奇,原名齐福君,著名电影演员。1934年农历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里,他在长春市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时代,在语文老师的诱导下,他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着迷的是那些情节离奇、人物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他经常将这些书中有趣的地方绘声绘色他讲给同学们听,从而锻炼了他的讲述和表演才能,为之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
1950年,达奇被学校保送到长春铁路业务所学报务。翌年,到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学习。由于他是业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调到列车段文艺车班工作。是年,刚刚成立的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把他选中了,十九岁的达奇从此成为专业话剧演员。在铁路文工团里,达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参加了《四十年的愿望》、《二七风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车》、《西藏的枪声》等剧目的演出。这段时间,他随文工团沿着铁路干线巡回演出,跑过许多地方,不仅丰富了舞台实践经验,而且使他有机会在观摩其它的剧种中汲取营养,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生活。
1956年,长影著名电影导演林农执导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他选中了达奇饰演男主角多隆。达奇做为外请演员,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水银灯下,但他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闪射着民族独特光彩的景颇族小伙子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细腻、生动,充溢着真情,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火辣辣的个性。当影片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放映后,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许,授予达奇以青年艺术家奖。
在饰演多隆的过程中,导演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给了达奇以深刻的影响。他首先要求达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颇青年的性情、了解他们的习俗,特别是景颇人民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进而要求他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上下功夫。林农告诉他: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演员,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和修养,一个没有理想和抱负的演员,是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饰演多隆的成功,使他产生了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的愿望,并希冀自己能够塑造出各种各样性格的角色。
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从此,他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他在长影拍摄的影片《独立大队》和《景颇姑娘》中分别扮演牛牯和文帅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务。
正当达奇壮志在怀,要在银幕上大展宏图的时候,空前的动乱使他同广大电影工作者一样,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农村插队落户,直到1972年才回到长影。
1975年,经过将近十年的生活磨难,他又重新登上了银幕。在尹一青导演的影片《车轮滚滚》里,他成功地饰演了支前模范耿东山。“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后在影片《熊迹》和《渔岛怒潮》中扮演老魏爷和王四江。
自从扮演多隆之后,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便在“四害”横行的时候,他仍然坚持读书,研究文艺理论,浏览文艺作品;学习绘画、摄影、弹钢琴、打球、游泳、滑冰、击剑……以此来丰富自己并掌握演员应具备的各种技能。
达奇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终于来临了。1978年,导演李光惠和齐兴家,要把部队作家陈立德的电影文学剧本《吉鸿昌》搬上银幕,达奇读过剧本后,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形象所打动,他景仰那悲壮的业绩,喜爱那箭一样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么希望能饰演吉将军!然而,尽管导演对达奇有所了解,但是对他能否塑造好吉鸿昌这个感情幅度变化较大的艺术形象,还不敢轻易下结论。当达奇把对吉鸿昌这一形象的理解写成了一叠厚厚的材料送到导演的手里时,导演仍没最后下决心。直到经过三个月的“试戏”之后,几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场戏都试过了,导演最后决定由达奇来饰演,在一同试戏的五名演员中,导演认为:达奇不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饰演吉鸿昌这一角色的过程中,达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数来着意刻画人物的性格,既细腻地表现了吉鸿昌追求真理,忧国忧民,从善如流,疾恶如仇这些性格的本质方面;同时也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固执粗暴、江湖义气、简单轻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确地展示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转变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摄制完成后,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鸿昌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着达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于1934年,而这时,达奇才刚刚出生。为了了解吉鸿昌生活战斗的特定环境和他为国为民探索、奋斗的一生,达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及有关书籍,拜访了许多老前辈,访问了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艺以及其他家属。然而,正如达奇所说:理解并不等于表现。他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处理吉鸿昌出场的戏时,开始,达奇设计骑马赶到法场后,先勒马扬蹄,随即下马,迅速利落地解开披风,“刷”地甩给老周,旋即环视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练兵台等一连串“帅”的细节动作,来展示吉鸿昌久经戎马生涯的武将风度,可是后来他觉察到这种亮相忽略了吉鸿昌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当时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调到大别山与红军作战,他本来就想不通,加上屡吃败仗,心绪烦躁,又有士兵连连开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剧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实拍时,达奇把原来设计的动作改为表情严肃沉郁、心事重重,当吉鸿昌一出场,就让观众感到他心绪不宁、“一脑门子官司”的心境。这既表现了他久战疆场的将军风度,又展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吉鸿昌》是一部传记片,其中吉鸿昌个人的镜头几乎占二分之一以上,达奇深深感到,如果仅靠面部表情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是颇为困难的,必须探寻更多的表现手段。如对道具“箫”的运用,“单骑”平叛徒立于马上的强烈动作,“偷酒喝”的细节,以及就义前吉鸿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对于吉鸿昌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声,达奇也赋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如在大别山驻地,秘书聂庆鸣心怀忐忑地对吉鸿昌说:“南京有人说你都快赤化了!”吉鸿昌笑道:“叫他们去说好了,可我还不知赤化是什么样子呢!”这笑声是豪爽的大笑,表现出吉鸿昌襟怀坦荡、无所畏惧的性格。随后,他又对秘书聂庆鸣笑说:“庆鸣,你的性情太软了,你跟我这些年,光提笔杆,可别忘了腰杆!”这笑声,是亲呢的微笑,有关怀,更有提醒,体现出吉鸿昌对小兄弟的期望;当孙梅提醒吉鸿昌,国民党可能与日本人重新勾结时,吉鸿昌一笑,说:“勾结肯定是会有的,但在军事上不可能吧!”这笑声,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现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固执;当他被捕后叛徒林万鹏摆宴劝降时,吉鸿昌冷笑着喝道:“拿你的性命担保,我活着会比死更难受!”这笑声充满了鄙夷和藐视,表现了吉鸿昌疾恶如仇的可贵品质;刑场上看到刽子手惊恐万状的样子,吉鸿昌坐在椅子上放声大笑,这笑声是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笑,它充满着吉鸿昌对祖国和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
达奇十分赞同大诗人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认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饰演吉鸿昌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远探狱一场戏。开始,达奇一见到周光远,便热泪夺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表演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使人看到这种感情形成的过程,缺少层次。实拍时,他做了改正,见到周光远没有立即流泪,而是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直到读完中央的电报,抬起头来,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接着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虽是诀别,却没有悲凄的哀叹,而是充满了对胜利的祝愿和向往,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达奇说:“感情澎湃的戏,不怕不激动,就怕没节制,控制着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在饰演吉鸿昌的过程中,达奇对于如何准确地展示人物的感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东去,惊涛骇浪般的雄伟气概,又要有小桥流水,平湖如镜般的幽静典雅;有些场次得用大笔触去勾勒,浓浓地涂上几笔;有些场次需用工笔画的手法,细致入微,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个深沉的微笑,一个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确、质朴、逼真。
当人攀上一个山峰,会觉得心胸开阔;极目远望,顿时还会发现新的高峰,当达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形象,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之后,他深深懂得,艺术的峰峦是没有尽头的,要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继续努力攀登。
1981年,达奇应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导演的历史题材的影片《海囚》(宽银幕上、下集)中,饰演男主角华工首领唐金龙,较好地刻画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宁死不屈的华工形象。
饰演唐金龙需要会武功,为此,他冒着酷暑学习拳术和剑术,饱尝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练功中,他受至很大启发,把练武功的一些要领,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为一体。比如南拳讲究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形神兼备。他觉得饰演唐金龙也应该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会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达人物的深刻本质。在影片中唐金龙有很多武打动作,但是达奇并不是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来刻画人物的。
达奇是一位艺术上的有心人,他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愤图强、不断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断的成功是与他总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时又踏踏实实地去顽强奋斗连在一起的。
1982年,达奇调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导演并主演了电影《倔强的女人》,导演了电视剧《桥隆飙》
90年代初期,达奇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塑造的“纣王”形象亦深入人心。
后来,达奇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http://baike.baidu.com/view/890251.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