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 我来答
世纪网络17
2022-07-10 · TA获得超过59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前言: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丰富便利,人们却依然忧思难安,在这物质发达内心迷茫的时代,人类将何去何从?济群法师和周国平教授从哲学,佛法角度探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类的出路。

一、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1主持人问,对这个话题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忧心忡忡,对两位智者,首先想问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2周,科技,法师敏锐,与时俱进,抓住热点,同时又和哲学佛学探讨的问题联系起来,即前沿又永恒。

3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主要威胁,可能引发了两个问题。

4第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乃至取代人类,人工智能仍然是个技术,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非常好用的工具,工具永远超不过人类也不能取代人类,不能因为这个工具强大,就说它比人类高明。

5人工智能主要优势在于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非常快,这是人类完全不能相比的。

6它仅仅在处理大数据的领域中可以领先,而人类的很多领域不是这种情况,在精神生活方面人工智能有天生的缺陷,永远不可能和人类相比。

7在哲学,艺术,宗教等精神领域,人工智能最多做些资料工作,不可能有创造性。在最高的精神领域,人工智能不可能和人类相比,也永远不可能取而代之。从人类生活来说最主要的一块是不能取代的。

8另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祸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人工智能的开发方向很明确,一定要有市场能够用于应用。但也有些很聪明的人,觉得人工智能自我更新的能力太强,而人类进化的非常缓慢,所以很忧虑。

9人工智能的危险主要有两点,一是它自我更新的失控,这有可能,但不相信会失控到无法解决的程度,二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恐怖分子掌握人工智能,并发明毁灭性的武器,这种威胁是存在的。

10一方面不要太忧虑,另一方面也要加以警惕,制定一系列防备措施,法律上规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

11主:周老师看法,在精神领域上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也无法取代,对这点比较乐观。

12济:人工智能,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达沃斯论坛的重要话题。

13人工智能确实给不少人带来恐慌,霍金认为要么是最好的,是要么是最糟的,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14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关键是谁在使用它,用它来做什么,不安定因素一是恐怖分子和核武器的危险,一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层出不穷。现在人类的聪明才智都投入在发展科技和经济上,但对自身的认识和优化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中,没有精力反观自照,如果人工智能日益先进,而人类缺少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去使用。它会使世界更加危险。

15人工智能,代表西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它的飞速发展,人类特别需要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关于人对自身的优化,正是东方文化的重点所在,儒,佛都是立足于心性修养,立足于生命自身的完善。

16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超级强大,人类的独特性到底在哪儿?要去发现作为人的不共所在,哪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甚至无法学习的。

17从佛法修行来说,是要开发生命内在的觉性,这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宝藏,人对自身的优化,不仅在于积累智识和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证悟觉性,这种唯有生命才具备的无限潜能,正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

18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开发心的无限潜能,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19总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心却越来越混乱,不必对人工智能时代过于担心,因为人类也有差异性优势,我们有情感,有精神领域可以开拓,重点是把这部分潜能,尤其觉醒开发出来。

二如何认识自己

1主:科技主要向外探索,而哲学和佛学都是向内挖掘的智慧,哲学在认识自己方面已有几千年,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2周:有两个阶段:一古希腊时期供奉太阳神的雅典德尔斐神庙刻有神域,就是认识你自己,出自阿波罗之口,强调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要骄傲,不要狂妄。

3苏格拉底:神说我是最智慧,是因为我知道人的局限性,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4第二是近代哲学家也说:认识你自己,实现你自己,两个层面:一方面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另一方面真正挖掘自己,会发现一个更高的自我,这样就能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生,让人生具有终极意义,自我-小我,大我-柏拉图说的理念世界,基督教说的上帝。尼采-大我会派出代表到小我中,人要去发现这个代表。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心就是精神世界,有个东西叫性,是和宇宙息息相通的,找到它,听教导,和大宇宙打通,觉悟了。

5主:宗教和哲学在看待自我的角度上,有很多不同吗?

6济:《奥义书》印度宗教和哲学的源头,由小我回归大我,宇宙和自身的融合,梵我一如,佛法反对这种观点,提出无我,也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

7我们认定的所谓自我,和我们只有暂时而非永恒的关系,既然是暂时的,就不能代表自我本质性的存在。

8佛法:把这种暂时的关系当作永恒,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9佛法说的无我,并不是说这个生命现象不存在,而是要纠正自我附加的错误设定,“我”从外在的色身到内在的想法情绪,所有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假象,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10总结:当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才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禅宗“明心见性”找到这个本自具足的觉性,由此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而不是被种种假象所转。

三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1周:生命的价值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生命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没有实质内容,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珍惜人生,把价值实现出来。

2要对自我有个正确认定,破解对自我低层次的误解。

3更高的层面,我们不能停留于实现自我价值,人要和更高的世界沟通,要回归那里。4缘起的自我有没有价值,价值在哪里?

5济:佛教认为,生命不仅有现在,还有无穷的过去和无尽的未来,人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只是关注这一生,更要关注生命的轮回。

6缘起生命的价值在于走向觉醒,只有人的身份才有理性,才能审视生命真相,并通过内在修行开启觉性。

7我们的生命现状是无明的,生命在迷惑烦恼中不断轮回,

8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在迷惑的背后,还有觉醒的生命。这个生命是和天地万物相通的,和整个宇宙相通的,认识到有限背后的无限,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改变的唯一途径是依托现有人身。

9周:缘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包括两方面:入世的方面,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事业,

10光实现个人价值也很渺小,看破,获得更高的觉悟。

11济:佛法角度,生命存在两个层面,一是现实价值,一是终极价值。佛教中的人天善法告诉我们,如何使身心安乐,人生美满,需要智慧和道德。

12佛法中因缘因果,生命延续到底遵循什么规律,所有的结果都有它的前因

13但仅停留在现实价值,不关注终极价值,终究是无法安心,关注终极价值,才能对现实保持超然,而不是把毕生精力消耗于此,忘却真正的人生大事。

14终极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对个体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15周:得到现实价值以后,看破它,去追求终极价值。

总结:生命的价值是走向觉醒,现实价值和终极价值统一。

四佛教否定现实幸福吗?

1主:普通人不论追求现实价值还是终极价值,关注的是怎样才能过好,佛教讲轮回是苦,是不是否定现实的幸福?

2济:每个人都向往幸福,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我们以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幸福,

3没有健康的心态,对幸福的追求建立在迷惑烦恼上,即使拥有再多也无法得到幸福,反而带来负面情绪

4佛法:心即是痛苦的源头,也是快乐的源头,佛教更重视心灵健康,重视解脱之乐,而不是把拥有当做幸福之本

5修行就是调心之道,只有解出迷惑烦恼,拥有良好心态,才有能力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总结:佛教不是否定幸福,是否定对幸福的错误认知,更重视心灵健康,只有解除迷惑烦恼,拥有良好,心态,才有能力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五如何静心

1主:从哲学角度有没有安心静心之类的说法中

2周:整个哲学就是让人静心,让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根本问题,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种思考的最终结果是让人超脱一些,很难从正面定义幸福。

3幸福是哲学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派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身体健康灵魂宁静,另一派是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的完善。

4中国古典哲学关注什么是理想生活,也是讨论这个问题,孔子安贫乐道,道家全性保真(保护好生命完整真实的状态,不让他特被物质破坏了)

5东西方哲学都是从价值观来说幸福,让自身最珍贵的东西保持良好状态。完善主义强调精神,快乐主义强调生命,结合说,让精神和生命都有良好状态,就是幸福。

6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是幸福的

7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对自己不能支配的命运,要以超脱的智慧对待,做到不动心

8命运,有一些是可变的,有一些是不可变的

9定金,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未来考量一个人能不能健康的活着,其中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休息的能力

10过去,人们有时间有心情和自己在一起,现代人几乎停不下来。

11身和心本身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休息就是启动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身体通过休息恢复精力,心灵通过放松恢复安宁,如何让躁动不安的心平息下来?

12首先是改变认识,以智慧审视烦恼,智慧不起烦恼,所有的烦恼都和我们的认识有关,带着强烈的我执,二元对立或负面情绪,每件事都有可能制造烦恼,反之以智慧透视真相,任何事都不会带来烦恼。

13其次,勤修戒定慧。戒是指导我们过健康有节制的生活,生命内在有观照的智慧,通过禅修,使这种智慧得以显现,就有能力处理情绪,平息躁动,不被烦恼左右。

14主:让生活尽量单纯,在精神层面则以更高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人生,学佛可以直接禅修,哲学有没有静心的做法?

15周:智慧不仅是理论,有些东西融化在你的血肉中,不是知识性的,看哲学书和思考的时候,觉得它把我本有的东西唤醒了,让我本来有的更强大,哲学好像给了我分身术分成两个我,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自我,要让他经常在场,经常处在清醒的状态,而且要让他强大,去读那些伟大的著作,去读佛经。

总结:首先改变认识,不要去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以智慧审视人生,其次是勤修戒定慧。让生活尽量单纯,在精神层面则以更高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人生,持戒,禅修。

六人性和佛性

1主:人工智能是不是有一天会具备人所有的情感或修行境界?

2周:人工智能可以对佛经做得很好的整理,但永远不会有佛性,也不会懂得佛性。

3主:人性和佛性的区别在哪里?

4济:首先要了解人性,人性是代表人类本质性的存在

5佛法对人性的认识有两方面,一是知的方面,一是行的方面,从知的层面,认为理性是人性的重要特点,从行的层面,认为人有贪嗔痴只也有悲悯之心,说明人性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存在

6所以人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发展哪一方面

7相对于二元的人性来说,佛性是超越二元的,代表更深层更本质的生命内涵,一旦证悟佛性,就能彻底摆脱迷惑烦恼,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了解佛性对我们更为重要。

8周:佛就是觉悟,佛性就是觉悟的本性,人性-也有理性,动物没有

9从道德的角度,中国关于人性善恶有很多争论

10西方近代哲学对人性的分析,社会怎么对人性因势利导,把人性分为两面,一利己乃人的本能,无法对本能做道德判断,还有另一种本能叫同情心,两种观点一认为同情心是独立形成的特性。另一认为它是有利己心派生的,

12二者都承认,人既有利己心又有同情心,社会就该因势利导,在利己时不能损人,鼓励利己,惩罚损人的制度,叫做法治。

13法治的根本原则是,每个人可以追求自身利益,但不能损害他人利益,中国儒家思想中对于追求个人合理利益是有压制的,很多社会问题,可以从中找出原因。

14主:误解:利他,自损,利己,损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捆绑关系。

七利人和利他

1济:处理好义与利,自利和利他的关系非常重要,义与利,并不对立,用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和道德并不矛盾

2利他是做大平台得到人脉的重要前提

3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具备利他心,互惠互利,才能在地球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世界是缘起的,不论人和人之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都是彼此依存的,利他既是利己,害他终将害己。

八从同情心到慈悲心

1主:同情心和慈悲心的区别

2济: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把这念恻隐之心不断发扬,就会成为慈悲心,同情心是成就大慈大悲的重要基础,没有同情心就没有慈悲心

3周:道德在人性中是有根据的,生命和生命之间是有通感的,看到别的生命受苦时,你会本能地产生痛苦。这是道德的基础,同情心是西方哲学强调的道德基础

4另一个基础,人是精神性的存在,有灵魂有理性,所以有自尊心,尊严也是道德的基础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爱的开始,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做人是有尊严的,不能亵渎这个尊严,中外相通。

6济:今天的社会,道德在民众心中并不是很有份量,和对道德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觉得道德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个体生命的需要

7道德的源头来自内在的同情心,羞耻心,但现在人太无明,内在源头未必有多少力量,道德不仅是社会的需要,遵循道德时,自己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想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必须从身口意三业开始改变,这离不开对道德的实践。

8道德行为会在私立的同时造福他人,不道德的行为会在自害的同时伤及他人,真正认识到这一原理,自然会遵循道德。所以道德需要以智慧为前提,看清这些行为的结果,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否则靠社会监督或同情心来落实道德,是没有多少力量的

9总结:还是要从观念上重视,从根本上改变人心和人性,知道所有的事都和自己息息相关。

九认识人心,人性的意义

1主:往外找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向内探究我们讨论人心,人性,这些古老而根本的问题意义究竟在哪里?

2济:自16世纪以来,基本上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主导,改造世界服务人类,人口膨胀,资源消耗,生态脆弱,关注移民外星,不断向外探求,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2寻找出路,必须向内而非向外,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有没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心净则国土净,世界是由人组成的。

4相对无限的宇宙,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已知越来越多,未知也越多,看到的物质世界只有5%,人就容易焦虑-未来到底在哪里?

5佛法认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因为心是无限的,哪怕世界有无限的外延,但在本质上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有能力看清自己的心,就有能力了解无限的世界。科学发现对佛经的印证,因为佛陀证悟了心的本质,证悟了诸法实相。

6向外永远找不到出路,只有转而向内,立足于对心的认识,重新造就人格,建立目标,才能不断提升生命品质

7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选择什么样的未来,佛法自古被称为心学,对认识心境和解决心理问题,有着透彻的智慧。开发潜能,认识世界真相,没有困惑

8周:人类的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类中的多数人,他们的生命能不能觉悟

9我们需要佛法,世界没有本质,也就是佛法说的无自性

10总结:每个人找回自己的本性,找到生命的出路,人类就能找到共同的出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中智卫安
2024-11-20 广告
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作为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新成果,集成了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它能够精准理解用户问题,迅速从海量知识库中检索信息,提供准确、高效的回答服务。无论是业务咨询、知识查询还是日常对话,都能实现流畅互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智卫安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