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谁?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全文赏析: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
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少年中国说》作为当代新文体启蒙文学代表,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影响深远。
1、从思想上来说,《少年中国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梁启超运用新文体所写成的散文,大量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带有极强的震撼性。文章慷慨激昂,且气势奔放,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殷切的期盼之感。
2、从艺术上来说,《少年中国说》的价值首先在于其颠覆性地丰富了传统散文的意象体系。文章不仅用民族的、传统的、为人熟知的形象对“老”作多侧面的展示,从而对清帝国的衰败萎顿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且大量地运用了新时代提供的丰富形象,从而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为广阔的新世界。
3、从文体语言上来说,《少年中国说》在继承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前提下,采用了西方的文学写作手法,并进行了尝试和改造,使得中国文学得到了极大的现代性转换。其中长短交替的句式、韵散结合的文风,新词汇、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创造,对中国古代散文使用的句法系统进行了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