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发病有哪些原因
水蛭的生存能力与抗病能力相当强,只要按照科学的饲养方法去操作,在饲养过程中极少发生病害,但是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水蛭疾病。那么引起水蛭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水蛭发病的原因
1、温度不稳定
温度不稳定是指气温过低或昼夜温差较大等,这样都会使水蛭的抗病能力下降,造成水蛭不适应或患病。寒冷时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倒春寒季节受冻,就会引起水蛭发病或死亡;炎热时未采取降温防暑措施,如水温过高,太阳直接照射等,都会造成水蛭食欲减退,甚至死亡。
2、密度过大
水蛭的养殖密度,一般和外界温度有关。温度低时,密度可适当大些;温度高时,密度可适当小些。而在实际养殖时,春季温度偏低,密度应该大些,而由于是放种期,又不可能太大。夏季温度偏高,养殖密度应当小二些,而由于水蛭大量繁殖,又显得养殖水体不足。如果放养密度高于正常密度3 倍以上,必然造成水蛭活动空间相对减小,再加上饵料不足或分配不均,排泄物过多,有可能发生互相残杀,或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水质恶化
随着小水蛭逐渐长大,池中的排泄物不断增多,再加上残饵大量存积和气温的升高,或长期处在高温季节,如果不及时换水,池水就会腐败,严重时发黑发臭,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极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
4、营养不良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一是养殖密度过大,饵料分配不均,使弱者更弱,而逐渐消瘦,体质下降,感染疾病或死亡;异是饵料营养配比不合理,长期饲喂单一饵料,造成营养不良,抵抗能力下降;三是投饵不遵循“四定”的原则,水蛭时饥时饱,有时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也会造成发病或死亡。
水蛭常见病有哪些
1、干枯病
在池塘四周岸边的水蛭,由于环境湿度太小,温度过高而引发此病。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活动力差,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
防治方法:
①将病水蛭放入1%食盐水中浸洗,每次10分钟,每天2次。
②按每千克饲料拌入土霉素2~3克、酵母片2克作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服6天。
③在池四周搭遮阳棚,水面养殖水葫芦,池内多放些木板、树枝、竹排等供水蛭栖息(经常洒水降温、增湿)。
2、白点病
本病由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引起。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
防治方法:
①提高水温至28℃以上,撒人0.2%食盐。
②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连续泼洒2天,然后排除旧水并注入新水。
③每半个月按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2克消毒池水作预防。
3、肠胃炎
本病是由于水蛭吃了难消化的食物或变质食物而引起的。病水蛭表现为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
防治方法:
①每千克饲料拌入1~2克百炎净或土霉素作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服6天。
②坚持投饵“四定”原则,多喂鲜活饵料。
4、寄生虫病
发病原因
是由于有一种原生动物单房簇虫(Monocystis )的寄生而引起的。
症状
患病的水蛭个体在身体腹部出现硬性肿块,硬性肿块有时呈对称性排列。经解剖确定为贮精囊或精巢肿大。
防治方法
据分析,蚯蚓的雄性生殖腺内常有大量的单房簇虫寄生,一旦发现后要注意消灭病原,以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