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看病难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暮色苍茫,都免不了与医院打交道。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我们除了希望能够在医院重获健康,还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今日去医院复查,自助挂号、缴费的机器带了很多便利,节约了不少时间,但还是逃脱不了排队一小时,看病五分钟到魔咒。不巧,我的主治医师卷入了一场医患纠纷,当事人指着医生的鼻子骂骂咧咧,情绪激动。说他老婆好好的来看病,吃了药反而情况每况愈下,不到三个月人就走了,说医生事后篡改病例,公安调查医院提供的病例和他们自己在机器上打印的不一致等等。且不说这位说的是不是事实会有什么误解,但对他还是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对于医患纠纷让我感叹的是现在的医学技术、医疗手段还要提高,想自己去年差一点就白挨一刀手术,还心有余悸。 都说看病难,不假。在经济学中有这样四个概念:稀缺、成本、需求、价格。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一个基本事实是资源稀缺,而且越是好东西越是稀缺。因此,凡是稀缺必有竞争,凡竞争必有成本,有成本就有了选择,有选择必有歧视,而人们应对政策歧视的办法,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看病难的问题,这就好理解了:好的医疗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尤其是医疗设施齐全的大医院,以及有丰富经验且医术高明的医生和专家,医院花了大量的资金引进技术设备,用以提升医院等级,好的医生和专家经过了十多年的求学经历和临床摸索,本来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如果因为政策的原因,导致大医院和医生们的价值大大缩水或者无法体现,或者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他们的劳动价值时,他们就只有从别处来找回丢失的价值,比如收回扣、收红包、高额药费、挂号费等等。 而对老百姓来说,同样如此,设备最齐全的医院、经验最丰富的医师队伍,本来就不是为治疗小病、小患准备的,当医疗服务的价格无法对患者进行筛选时,人们天然的动力就是不管得什么病,都要找大医院,找专家看病,从而导致大医院里挤破头,社区诊所无人问津。由于大医院里医师时间有限,能诊治的患者数量也有限,所以老百姓们自然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竞争方式,包括排队、找关系、论需求、论资格等等。因为凡竞争必导致歧视,这使得有关系、有熟人、擅长送礼的那部分人占据了竞争优势,而不擅长这方面竞争的人就处于被“歧视”的一方,为了获得医疗资源,被“歧视”的一方不得不额外付出医疗费用以外的成本,来加强进行竞争力;本来有优势的一方也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来保住优势。最终,在整个医疗资源竞争当中,老百姓同样付出了很多无形的或者有形的成本,其最后付出的总成本固然不低,甚至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这可能就是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了。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离不开高精尖的科技、精湛的技术、充足的知识储备,也同样需要人性的光芒与对生命的敬畏,如此才真正称得上仁心、仁术。对于我们自己,好好爱护、保养身体,远离医院才是正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