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帮帮我吧~~
我正在写论文,有这样一点影响我们学习德语,那就是:中德文化起源不同。我希望你们可以帮我总结下,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500字左右的中文。谢谢各位高人啦~~我要的是德语!!!...
我正在写论文,有这样一点影响我们学习德语,那就是:中德文化起源不同。我希望你们可以帮我总结下,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500字左右的中文。谢谢各位高人啦~~
我要的是德语!!!拜托~不要跟我说英语~~
2楼的,不能复制你TM弄过来干吗啊~ 展开
我要的是德语!!!拜托~不要跟我说英语~~
2楼的,不能复制你TM弄过来干吗啊~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某一种交际方式,虽然其功能交际特征一直是不变 的,但其语言表现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但又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可循的。比如说,在用词和搭配关系上,常具有固定的或相对稳定的套式,一般为约定俗成的套话、短语和句式。下面将以祝愿语为例,进 一步探讨功能
二、祝愿语的功能交际方式
祝愿语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祝愿(Wunschäußerung),它与祝贺语是有区别的,祝贺语是对 已发生的事情的祝贺(Gratulation)。祝愿语是用来表达美好祈愿和增添喜庆气氛的民俗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祝愿话语,表达他们的祝愿和希望之意。例如:祝福他人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节日快乐等,这些话语中充满了温馨和爱意。
从交际目的来看,祝愿语的功能首先是唤起他人内心的愉快、激动之情,或者达到求福避祸、趋利避害的心理满足功能。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未来 幸福的渴望,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追求和愿望。由此,根据Wilhelm Schmidt 功能交际的观点,祝愿语的交际意向属于促使行动(Aktivieren)型中的“使动情(emotionales Bewegen)”。进一步分析祝愿语交际方式的功能交际特征,其基本的和区别性的特征是“使动(inzitativ)”和“陈述”。然而,影响交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际情景(Kommunikations situation),使用祝愿语的交际情景非常多,有用餐祝酒、节日、生日、新婚、度假、探病等等,在不同的交际情景和场合下的祝愿语的功能交际特征是相同的,即“使动”和“陈述”,同时相互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异 。例如,在探病的场景下,“安心养病吧,祝你早日恢复健康!”,这一祝愿语的功能交际特征除了“使动”和“陈述”这两个主导的区别性交际特征之外,还具有“安慰”的区别性交际特征。再比如,在支持鼓励的交际场景下 ,“这次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祝你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这里的功能交际特征则另外具有“称赞”的区别性交际特征。总之,交际意向决定了交际方式及其表现形式。
三、汉德祝愿语的分类
不同内容、语义与感情色彩的祝愿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与对象,但有些祝愿语语义虽然相近,甚至相同,却仅适用于特定的场合与对象。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很多,可以把交际情景划分为一般交际情景和特殊交际情 景两类。一般交际情景的“一般”在于交际情景通常不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相对频繁发生;而特殊交际情景的“特殊”在于交际情景通常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出现频率相对较少。根据这一标准,一 般交际情景可细分为用餐祝酒、相遇、告别、支持鼓励等,特殊交际情景可包括生日、结婚、度假、节日、探病等。以下拟从九个方面分析汉德祝愿语的表达形式。
1.一般交际情景
( 1)用餐祝酒
汉语的餐桌用语有“干杯!”、“为了.. 干杯!”等等。
德语的餐桌用语有“Guten Appetit!Wünsche wohl zu speisen/Guten Hunger!/Wohl zu speisen!(祝你/您胃口好)”,祝酒时说:“Wohl bekomm´s!/Zum Wohl!/ Zum Wohlsein!/Auf Ihr Wohl!/Auf Ihre Gesundheit! / Prosit!(祝你健康 / 为您的健康干杯)”,等等。
汉德餐桌祝愿语形式近似,汉语常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如“干杯!”,德语常用介词短语和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如“Zum Wohl!”,名词短语如“Guten Appetit!”。
(2)相遇
汉语中,有一些日常见面时的问候语也包含了祝愿的成份,可以纳入祝愿语中。例如,中国人日常见面喜欢说“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在德国,日常见面时,人们一般说“Guten Morgen(早上好)!”、“Guten Tag(你 / 您好)!”、“Guten Abend(晚上好)!”,再在后面加上称呼,如“Herr/Frau(先生 / 女士)..”。若只是迎面而过,并不想交谈,则不必在后面加上称呼。这三句祝愿语不受地区、年龄、职业、语体的限制。也可以省去前面的“guten”,而直接说“Morgen!”、“ Tag!”、“Abend!”,这样比较简洁,一般用在熟人之间。德国南方人则说“Grüß Gott! /Grüß dich! /Gott Grüß dich!/Gott zum Groß(你好)!”。现在,由于交际范围的扩大,在德国南方以外的地区,也经常有人这样相互问候。“Tagchen”是“Tag”一词的小化形式,在汉诺威,人们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见面,都喜欢这 样问候。“Gesegnete Mahlzeit!(你好)”及其简化形式“Mahlzeit!(你好)”原是基督教人士中午用餐时说的祝愿语,现在,它的意义有所变化,一般作为中午12点到下午3 点间的问候语,从事各种职业和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使用。另外,原东德人见面时会说“Freundschaft( 你好,本意为友谊)!”,但自从两德统一后,这一用法就很少有人再用了。可见,问候语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一些不适合社会要求的,必将被淘汰。
相遇时的祝愿语不论在汉语还是德语中, 都偏向使用省略形式。语言的地理结构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德语日常生活祝愿语的地区差异明显,而且体现了传统宗教文化。
(3)告别
汉语中,在他人离开时,常说的祝愿语很多,在与将要 远行的人告别时常说“祝您一路顺风!”、“一路平安!”、“多保重!”,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用“您走好!”、“您慢走!”等。中国的告别语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送乘飞机离去的人时忌说“一路 顺风!”,若说了这句话,则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飞机顺风而行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德语中,在送远行的人离去时说“Gute Reise(一路平安)!”、“Glückliche Reise(一路平安)!”、“Leben Sie wohl(多保重)!”;对乘交通工具的人说“Gute Fahrt(一路平安)!”或“Guten Rutsch(一路平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说“Schönen Feierabend( 下班后愉快)!”、“Schönes Wochenende(周末愉快)!”、“Kommen Sie gut heim(您走好)!”。道晚安则说“Gute Nacht(晚安)!”、“Schlaf gut(晚安)!”、“Angenehme Ruhe(晚安)!”、“Träum was Schönes(做个好梦)!”,也可说“Guten Abend(晚安)!”等。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祝愿语在当今已难见踪迹,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这些祝愿语来自德国南方巴伐利亚地区,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使用。
由此可见,汉德告别祝愿语都惯用省略形式。不同之处是,汉语一般用四字成语、短语或动词谓 语句省略形式,如四字成语“一路平安!”、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祝您一路顺风!”。而德语则用名词短语,如“Gute Reise!”、“Schönes Wochenende!”等。
(4)支持鼓励
中国有关支持鼓励的用语延袭五千年文明,有非常深厚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例如“祝你成功”、“鹏程万里”、“马到成功”、“独占鳌头”、“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切顺利”、“一帆风顺”、“恭喜发财”、“飞黄腾达”、“更上一层楼”、“生意兴隆”、“开业大吉”、“吉星高照”、“逢凶化吉”等等,不胜枚举。
德语中,此类祝愿 语也很多,如“Viel Glück!/Viel Erfolg!/Alles Gute!(一切顺利 / 祝您成功)!”、“Alles Liebe und Gute!/Alles Gute und Schöne!/ Gutes Gelingen(万事如意)!”、“Ich drücke dir den Daumen(祝您成功)!”、“Toi, toi, toi”(顺利、顺利、顺利/成功、成功、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等等。此外,源于德国北方的有“Halt die Ohren steif! / Halt dich aufrecht / senkrecht(祝你顺利)!”。源于德国中部的有“Mach´s gut(祝你顺利)!”。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即有些祝愿语仅适用于特定的对象,颇有行业语的味道,其语义相近,都表示“祝您顺利、幸运”,试举几例,如:
Glück auf!(矿工之间祝愿平安上井、顺利归来)
Glück ab!(祝飞行员平安降落)
Schi Heil!(祝滑雪者平安顺利)
Weidemannsheil!(祝猎人出师大捷、满载而归)
Petri Heil!(祝钓鱼者运气好)
Gut Naß!(祝游泳者平安快乐)
Gut Holz!(对玩地滚球者说祝你好运)
Hipp hipp hurra!(划船手之间互祝成功)
汉德支持鼓励祝愿语都喜用省略形式。汉语仍是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的占多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远。德语祝愿形式也丰富多彩,另外,有些行业还 有独特的支持鼓励祝愿语,这在汉语中是不多见的。
2.特殊交际情景
(1)生日
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的祝福语也有长幼和辈份的差别 。在中国,民间历来有给老人做寿的风俗,而对于小孩则有满一岁抓阄的传统。解放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的言行和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祝愿语消失了,一些民俗色彩浓厚的祝愿语也被当作四旧摒弃了。改革开放 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祝愿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文革期间不再使用的祝愿语重新再现。比如晚辈祝老人生日快乐,用“健康长寿”、“寿比南山”、“鹤寿松年”、“福星高照”,而 大人祝孩子生日快乐则一般说“长命百岁”、“一生平安”等等。
德国的生日祝愿语不如中国丰富多彩,也没有年龄的界限,不论对何人,一般都说“Herzlich Glückwunsch!/ Herzliche Glückwünsche!/ Herzliche Gratulation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等。
汉德生日祝愿语中,汉语祝愿语的文化特征明显,通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德语则很直接,直白祝贺。< BR>
(2)结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谓人生四大喜事。可见结婚在人生旅途中所占的份量了,此类祝愿语也特别多,例如“新婚快乐”、“白头偕 老”、“恩爱美满”、“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等等。
在德国,祝贺订婚和结婚的用语不像中国那样丰富多彩,且传统寓意深厚,而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Ich gratuliere / wünsche Ihnen zur Verlobung / zur Hochzeit( 祝您订婚+ 结婚快乐)!”、“Gratuliere(祝贺您)!”等等。
汉德结婚祝愿语区别较大,汉语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其内容受儒家思想(例如“多子多福”)和民俗影响,寓意深远,并且考虑到音 韵效果。而德语中,则是就事论事,简单地道一声祝贺。
(3)度假
中国人在假日出游时常说“旅途愉快!”、“假期愉快!”等。
德国人特别酷爱旅游,他们会说“Sch&oum l;nen Urlaub(假期愉快)!”、“Viel Spaß! /Viel Vergnügen(玩得痛快)!”等。
汉德假日祝愿语形式相近,汉语一般采用主谓短语,德语则用名词短语。
(4)节日
在节日之时,中西方都有许多祝愿语。在中国,春节 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了,所以这个节日的祝愿语也特别的多,而且善于使用四字成语或短语。例如“恭贺新禧”、“新春快乐”、“福寿安康”、“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恭喜发财”、“财源亨通”、“金玉满堂”等等 。此外,受千百年来民间传统风俗的影响,新春祝愿语多与!" 生肖有关,如龙年祝愿新年快乐就说“龙年大吉”,马年可祝“马到成功”等等。
在德国,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和新年了,人们祝福的话语也特别多,例如用一句话“Ich ”或是短语“Fröhliche Weihnachten!/ Gesegnete Weihnachten! / Frohes Weihnachtsfest!(圣诞快乐)”、“Glückliches Neujahr! / Prosit Neujahr! / Frohes neues Jahr! / 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 /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新年快乐)!”等等。德国节日多与宗教有关,除了圣诞节外,还有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等。复活节时大家会互祝“Frohe Ostern!/ Ein fröhliches Osterfest.(复活节快乐)!”。一般的节日则说“ Frohes Fest(节日快乐)!”。
汉德节日祝愿语都常用省略形式,汉语尤其喜欢使用四字成语或四字俗语,如“恭贺新禧”,而德语除了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外,有时还用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补足语的形式,如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
(5)探病
汉语中,在探病时一般说“多休息!”、“好好养病!”、“祝您早日康复!”等。
德语中,在探望病人时习惯说“Gute Besserung(早日康复)!”、“Baldige Besserung(早日康复)!”。
另外,在德语中还经常用到“Gesundheit”、“Zum Wohl”,意为祝您健康,但其交际情景是在别人打喷嚏时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而在汉语的语言风俗中,则通常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和“谁在想你”,这些话语都不在祝愿语的范畴内,它体现了汉 德民族的文化差异。
汉德探病祝愿语也使用省略形式,但在表达形式上有差异,汉语中一般使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或兼语句,如“祝您早日康复!”,在非正式场合表达婉转,如“好好养病!”,而德语则用 名词短语,表达比较直接。
语言结构,如书面语和口语,也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不论是哪种交际情景之下的祝愿语,都体现了这一点。“时绥”、“戎安”、“康吉”、“商祺”、“此致敬礼”等祝愿 语一般都用于信函、传真等书面语中。而且书面语一般使用较完整的形式,开头惯用动词“祝..”、“恭喜..”等。如“预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面对面交谈或打电话时,则多用简洁的省略形式,如一个短语或一 个词。
四、汉德祝愿语比较
1.句法结构对比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汉德祝愿语在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不论是在德语还是在汉语中,许多表示祝 愿意义的语句,在用词与搭配关系上,常具有固定的或相对稳定的套式。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汉语祝愿语通常使用“祝愿”、“祝福”、“祝贺”、“预祝”、“祝”等动词,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常使用完 整句。如“我代表全体同仁祝您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从句法上看,这是兼语句。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则普遍使用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变为“祝你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或“祝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动词,简单地说“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就变成了主谓短语或短语,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频繁使用这类短语,尤其是四字成语、四字短语或四字俗语。
德语祝愿语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也常用完整句。如“Ich wünsche dir ein glückliches Neujahr(我祝愿您新年快乐)!”。在口语中,省略形式,即带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使用频率极高,如“Glückliches Neujahr(新年快乐)!”,有时名词短语后带有介词修饰成份,如“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此外,也常用介词短语,如“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新年快乐)!”也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如“Grüß Gott(你好)!”。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汉德祝愿语在书面语中都惯用完整句,在口语中,都倾向使用省略句。不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表达都趋向简洁、明快,因此, 连有些书面语中,也常使用省略形式了。汉语和德语中,都具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但是,汉语很少有德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而德语则不具有汉语中特有的四字成语、四字俗语。
2.文化背景和传统对比
祝愿语是对未发生事情的祝愿,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民间一直就有福、禄、寿、喜、财(或者寿、富、贵、康、宁)“五福”之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 ”。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向来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和长寿的象征。祝愿语离不开幸福、健康、和睦、财富这些主题,这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追求的理想。因此,汉语祝愿语的内容自然与“五福” 有关。例如,“福星高照”、“五福临门”、“五福骈臻”、“长命百岁”、“阖家安康”、“节节高升”、“恭喜发财”、“财运亨通”、“飞黄腾达”、“吉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等。
另 外,它还蕴含着封建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如“多子多福”、“榴开百子”、“儿女满堂”、“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早生贵子”等,这都是深受封建宗法观念中的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生育观的影响。现在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这些陈旧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了,所以,这类祝愿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孔子云:“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在表达祝愿时,人们也遵循了这条宗旨,例如“寿比南山”、“ 更上一层楼”、“鹏程万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都不是直接表达祝愿,而是间接地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达到一种修辞效果,实现一个交际目的。
尊老爱幼、三从四德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一些祝愿语也反映出了这一思想。例如有许多在特定场合专门向老人祝愿的词汇,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松年”、“鹤寿遐龄”、“富贵寿考”、“日月长明”、“松柏同春”、“庚星永辉”、“多福多寿”、“ 德硕年高”、“蓬岛长春”、“南极星辉”、“义方垂范”等。而从前祝贺新婚会说“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等,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汉语语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充实和积累起来的,在它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接受了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印度的佛教文化。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发展,把中国的道家和玄学与印度大乘佛教的宇宙论会通结合,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 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说教之中。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祝愿语里,甚至也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心心相印”即出自禅宗。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心心相印,印印相 契。”原指学人开悟,要由祖师印可,也指禅宗传法世系。今指彼此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德语祝愿语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远。纵观德国历史,宗教史的发展犹如精 髓,贯穿了整个德国历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联。从德国文化的起源,本为异教徒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皈依罗马天主教,到十字军东征,从马丁•路德的宗 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哪一件不是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在德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祝愿语“Fröhliches Weihnachten(圣诞快乐)!”、“Fröhliche Fastnacht(狂欢节快乐)!”、“Fröhliches Ostern(复活节快乐)!”、“Frohe Himmelfahrt(耶酥升天节快乐)!”、“Frohes Pfingsten(圣灵降临节快乐)!”、“Frohes Fronleichnam(圣体节快乐)!”、“Grüß Gott / Gott grüß dich / Gott zum Gruß(你好)!”、“Mahlzeit(你好)!”等等,不一而足。只不过有些用法现在已几乎不用,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
德国文化本身的民族性是祝愿语的根源,其特点是:尊重妇女,注重忠诚、名声、荣誉和勇敢。再加上受中世纪骑士文化的影响,现代德国人在日常交际礼仪中,十 分讲究“女士优先”原则,这一点在祝愿语中时有体现,例如“Ich wünsche Ihrer Frau und Ihnen einen schönen Urlaub(祝您和您的夫人假期愉快)!”这句话一般用于书面语,从这句话及其中文翻译中可以看出,德语句中把女士排在先生前面,而汉语则正好相反。表达重视名声、荣誉和勇敢的祝愿语,如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 说Viel Erfolg(祝您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Mach´s gut(祝你顺利)!”等,都是通过祝愿语的形式达到祝愿和鼓励的效果,以期对方最终取得个人荣誉和声望
德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实现自我价值,这与汉民族的注重团体和谐、贬己尊人的儒家思想正 好相左。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祝必有答,从对祝愿语的回答,也可窥见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德国人回答祝愿语时总是先道谢,说“Danke!”,然后也礼貌地祝愿对方,这已经成为日常交际礼仪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了;而中国人则有时带上一些自谦之辞,如“托您吉言”、“托您的福”、“过奖”之类的话语,然后也祝愿对方。
德国人对待老人的祝愿语也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自古推崇忠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 是孝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我们仍提倡尊老爱幼,此类的祝愿语很多,而德语中相关的词句则很少见,专门涉及老人的祝愿语很少,而且主要是祝愿身体健康的,如“Gesundheit und ein langes Leben(健康长寿)!”。
汉德祝愿语是一种民俗语言现象,在用词、句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着共性与差异,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是造成差异的关键所在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交际的有效性,避免交际失败,必须考虑到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经历“描绘->解释->评价”的过程,对于祝愿语的跨文化交际也应如此,在 当今这个世界文化交融的时代,成为“第三种文化人”或“跨文化人”,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抱持一份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这样,也许各民族之间没有国界的所谓Weltdorf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实现?
二、祝愿语的功能交际方式
祝愿语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祝愿(Wunschäußerung),它与祝贺语是有区别的,祝贺语是对 已发生的事情的祝贺(Gratulation)。祝愿语是用来表达美好祈愿和增添喜庆气氛的民俗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祝愿话语,表达他们的祝愿和希望之意。例如:祝福他人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节日快乐等,这些话语中充满了温馨和爱意。
从交际目的来看,祝愿语的功能首先是唤起他人内心的愉快、激动之情,或者达到求福避祸、趋利避害的心理满足功能。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未来 幸福的渴望,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追求和愿望。由此,根据Wilhelm Schmidt 功能交际的观点,祝愿语的交际意向属于促使行动(Aktivieren)型中的“使动情(emotionales Bewegen)”。进一步分析祝愿语交际方式的功能交际特征,其基本的和区别性的特征是“使动(inzitativ)”和“陈述”。然而,影响交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际情景(Kommunikations situation),使用祝愿语的交际情景非常多,有用餐祝酒、节日、生日、新婚、度假、探病等等,在不同的交际情景和场合下的祝愿语的功能交际特征是相同的,即“使动”和“陈述”,同时相互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异 。例如,在探病的场景下,“安心养病吧,祝你早日恢复健康!”,这一祝愿语的功能交际特征除了“使动”和“陈述”这两个主导的区别性交际特征之外,还具有“安慰”的区别性交际特征。再比如,在支持鼓励的交际场景下 ,“这次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祝你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这里的功能交际特征则另外具有“称赞”的区别性交际特征。总之,交际意向决定了交际方式及其表现形式。
三、汉德祝愿语的分类
不同内容、语义与感情色彩的祝愿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与对象,但有些祝愿语语义虽然相近,甚至相同,却仅适用于特定的场合与对象。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很多,可以把交际情景划分为一般交际情景和特殊交际情 景两类。一般交际情景的“一般”在于交际情景通常不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相对频繁发生;而特殊交际情景的“特殊”在于交际情景通常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出现频率相对较少。根据这一标准,一 般交际情景可细分为用餐祝酒、相遇、告别、支持鼓励等,特殊交际情景可包括生日、结婚、度假、节日、探病等。以下拟从九个方面分析汉德祝愿语的表达形式。
1.一般交际情景
( 1)用餐祝酒
汉语的餐桌用语有“干杯!”、“为了.. 干杯!”等等。
德语的餐桌用语有“Guten Appetit!Wünsche wohl zu speisen/Guten Hunger!/Wohl zu speisen!(祝你/您胃口好)”,祝酒时说:“Wohl bekomm´s!/Zum Wohl!/ Zum Wohlsein!/Auf Ihr Wohl!/Auf Ihre Gesundheit! / Prosit!(祝你健康 / 为您的健康干杯)”,等等。
汉德餐桌祝愿语形式近似,汉语常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如“干杯!”,德语常用介词短语和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如“Zum Wohl!”,名词短语如“Guten Appetit!”。
(2)相遇
汉语中,有一些日常见面时的问候语也包含了祝愿的成份,可以纳入祝愿语中。例如,中国人日常见面喜欢说“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在德国,日常见面时,人们一般说“Guten Morgen(早上好)!”、“Guten Tag(你 / 您好)!”、“Guten Abend(晚上好)!”,再在后面加上称呼,如“Herr/Frau(先生 / 女士)..”。若只是迎面而过,并不想交谈,则不必在后面加上称呼。这三句祝愿语不受地区、年龄、职业、语体的限制。也可以省去前面的“guten”,而直接说“Morgen!”、“ Tag!”、“Abend!”,这样比较简洁,一般用在熟人之间。德国南方人则说“Grüß Gott! /Grüß dich! /Gott Grüß dich!/Gott zum Groß(你好)!”。现在,由于交际范围的扩大,在德国南方以外的地区,也经常有人这样相互问候。“Tagchen”是“Tag”一词的小化形式,在汉诺威,人们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见面,都喜欢这 样问候。“Gesegnete Mahlzeit!(你好)”及其简化形式“Mahlzeit!(你好)”原是基督教人士中午用餐时说的祝愿语,现在,它的意义有所变化,一般作为中午12点到下午3 点间的问候语,从事各种职业和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使用。另外,原东德人见面时会说“Freundschaft( 你好,本意为友谊)!”,但自从两德统一后,这一用法就很少有人再用了。可见,问候语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一些不适合社会要求的,必将被淘汰。
相遇时的祝愿语不论在汉语还是德语中, 都偏向使用省略形式。语言的地理结构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德语日常生活祝愿语的地区差异明显,而且体现了传统宗教文化。
(3)告别
汉语中,在他人离开时,常说的祝愿语很多,在与将要 远行的人告别时常说“祝您一路顺风!”、“一路平安!”、“多保重!”,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用“您走好!”、“您慢走!”等。中国的告别语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送乘飞机离去的人时忌说“一路 顺风!”,若说了这句话,则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飞机顺风而行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德语中,在送远行的人离去时说“Gute Reise(一路平安)!”、“Glückliche Reise(一路平安)!”、“Leben Sie wohl(多保重)!”;对乘交通工具的人说“Gute Fahrt(一路平安)!”或“Guten Rutsch(一路平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说“Schönen Feierabend( 下班后愉快)!”、“Schönes Wochenende(周末愉快)!”、“Kommen Sie gut heim(您走好)!”。道晚安则说“Gute Nacht(晚安)!”、“Schlaf gut(晚安)!”、“Angenehme Ruhe(晚安)!”、“Träum was Schönes(做个好梦)!”,也可说“Guten Abend(晚安)!”等。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祝愿语在当今已难见踪迹,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这些祝愿语来自德国南方巴伐利亚地区,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使用。
由此可见,汉德告别祝愿语都惯用省略形式。不同之处是,汉语一般用四字成语、短语或动词谓 语句省略形式,如四字成语“一路平安!”、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祝您一路顺风!”。而德语则用名词短语,如“Gute Reise!”、“Schönes Wochenende!”等。
(4)支持鼓励
中国有关支持鼓励的用语延袭五千年文明,有非常深厚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例如“祝你成功”、“鹏程万里”、“马到成功”、“独占鳌头”、“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切顺利”、“一帆风顺”、“恭喜发财”、“飞黄腾达”、“更上一层楼”、“生意兴隆”、“开业大吉”、“吉星高照”、“逢凶化吉”等等,不胜枚举。
德语中,此类祝愿 语也很多,如“Viel Glück!/Viel Erfolg!/Alles Gute!(一切顺利 / 祝您成功)!”、“Alles Liebe und Gute!/Alles Gute und Schöne!/ Gutes Gelingen(万事如意)!”、“Ich drücke dir den Daumen(祝您成功)!”、“Toi, toi, toi”(顺利、顺利、顺利/成功、成功、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等等。此外,源于德国北方的有“Halt die Ohren steif! / Halt dich aufrecht / senkrecht(祝你顺利)!”。源于德国中部的有“Mach´s gut(祝你顺利)!”。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即有些祝愿语仅适用于特定的对象,颇有行业语的味道,其语义相近,都表示“祝您顺利、幸运”,试举几例,如:
Glück auf!(矿工之间祝愿平安上井、顺利归来)
Glück ab!(祝飞行员平安降落)
Schi Heil!(祝滑雪者平安顺利)
Weidemannsheil!(祝猎人出师大捷、满载而归)
Petri Heil!(祝钓鱼者运气好)
Gut Naß!(祝游泳者平安快乐)
Gut Holz!(对玩地滚球者说祝你好运)
Hipp hipp hurra!(划船手之间互祝成功)
汉德支持鼓励祝愿语都喜用省略形式。汉语仍是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的占多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远。德语祝愿形式也丰富多彩,另外,有些行业还 有独特的支持鼓励祝愿语,这在汉语中是不多见的。
2.特殊交际情景
(1)生日
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的祝福语也有长幼和辈份的差别 。在中国,民间历来有给老人做寿的风俗,而对于小孩则有满一岁抓阄的传统。解放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的言行和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祝愿语消失了,一些民俗色彩浓厚的祝愿语也被当作四旧摒弃了。改革开放 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祝愿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文革期间不再使用的祝愿语重新再现。比如晚辈祝老人生日快乐,用“健康长寿”、“寿比南山”、“鹤寿松年”、“福星高照”,而 大人祝孩子生日快乐则一般说“长命百岁”、“一生平安”等等。
德国的生日祝愿语不如中国丰富多彩,也没有年龄的界限,不论对何人,一般都说“Herzlich Glückwunsch!/ Herzliche Glückwünsche!/ Herzliche Gratulation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等。
汉德生日祝愿语中,汉语祝愿语的文化特征明显,通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德语则很直接,直白祝贺。< BR>
(2)结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谓人生四大喜事。可见结婚在人生旅途中所占的份量了,此类祝愿语也特别多,例如“新婚快乐”、“白头偕 老”、“恩爱美满”、“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等等。
在德国,祝贺订婚和结婚的用语不像中国那样丰富多彩,且传统寓意深厚,而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Ich gratuliere / wünsche Ihnen zur Verlobung / zur Hochzeit( 祝您订婚+ 结婚快乐)!”、“Gratuliere(祝贺您)!”等等。
汉德结婚祝愿语区别较大,汉语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其内容受儒家思想(例如“多子多福”)和民俗影响,寓意深远,并且考虑到音 韵效果。而德语中,则是就事论事,简单地道一声祝贺。
(3)度假
中国人在假日出游时常说“旅途愉快!”、“假期愉快!”等。
德国人特别酷爱旅游,他们会说“Sch&oum l;nen Urlaub(假期愉快)!”、“Viel Spaß! /Viel Vergnügen(玩得痛快)!”等。
汉德假日祝愿语形式相近,汉语一般采用主谓短语,德语则用名词短语。
(4)节日
在节日之时,中西方都有许多祝愿语。在中国,春节 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了,所以这个节日的祝愿语也特别的多,而且善于使用四字成语或短语。例如“恭贺新禧”、“新春快乐”、“福寿安康”、“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恭喜发财”、“财源亨通”、“金玉满堂”等等 。此外,受千百年来民间传统风俗的影响,新春祝愿语多与!" 生肖有关,如龙年祝愿新年快乐就说“龙年大吉”,马年可祝“马到成功”等等。
在德国,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和新年了,人们祝福的话语也特别多,例如用一句话“Ich ”或是短语“Fröhliche Weihnachten!/ Gesegnete Weihnachten! / Frohes Weihnachtsfest!(圣诞快乐)”、“Glückliches Neujahr! / Prosit Neujahr! / Frohes neues Jahr! / 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 /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新年快乐)!”等等。德国节日多与宗教有关,除了圣诞节外,还有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等。复活节时大家会互祝“Frohe Ostern!/ Ein fröhliches Osterfest.(复活节快乐)!”。一般的节日则说“ Frohes Fest(节日快乐)!”。
汉德节日祝愿语都常用省略形式,汉语尤其喜欢使用四字成语或四字俗语,如“恭贺新禧”,而德语除了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外,有时还用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补足语的形式,如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
(5)探病
汉语中,在探病时一般说“多休息!”、“好好养病!”、“祝您早日康复!”等。
德语中,在探望病人时习惯说“Gute Besserung(早日康复)!”、“Baldige Besserung(早日康复)!”。
另外,在德语中还经常用到“Gesundheit”、“Zum Wohl”,意为祝您健康,但其交际情景是在别人打喷嚏时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而在汉语的语言风俗中,则通常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和“谁在想你”,这些话语都不在祝愿语的范畴内,它体现了汉 德民族的文化差异。
汉德探病祝愿语也使用省略形式,但在表达形式上有差异,汉语中一般使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或兼语句,如“祝您早日康复!”,在非正式场合表达婉转,如“好好养病!”,而德语则用 名词短语,表达比较直接。
语言结构,如书面语和口语,也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不论是哪种交际情景之下的祝愿语,都体现了这一点。“时绥”、“戎安”、“康吉”、“商祺”、“此致敬礼”等祝愿 语一般都用于信函、传真等书面语中。而且书面语一般使用较完整的形式,开头惯用动词“祝..”、“恭喜..”等。如“预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面对面交谈或打电话时,则多用简洁的省略形式,如一个短语或一 个词。
四、汉德祝愿语比较
1.句法结构对比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汉德祝愿语在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不论是在德语还是在汉语中,许多表示祝 愿意义的语句,在用词与搭配关系上,常具有固定的或相对稳定的套式。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汉语祝愿语通常使用“祝愿”、“祝福”、“祝贺”、“预祝”、“祝”等动词,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常使用完 整句。如“我代表全体同仁祝您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从句法上看,这是兼语句。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则普遍使用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变为“祝你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或“祝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动词,简单地说“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就变成了主谓短语或短语,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频繁使用这类短语,尤其是四字成语、四字短语或四字俗语。
德语祝愿语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也常用完整句。如“Ich wünsche dir ein glückliches Neujahr(我祝愿您新年快乐)!”。在口语中,省略形式,即带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使用频率极高,如“Glückliches Neujahr(新年快乐)!”,有时名词短语后带有介词修饰成份,如“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此外,也常用介词短语,如“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新年快乐)!”也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如“Grüß Gott(你好)!”。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汉德祝愿语在书面语中都惯用完整句,在口语中,都倾向使用省略句。不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表达都趋向简洁、明快,因此, 连有些书面语中,也常使用省略形式了。汉语和德语中,都具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但是,汉语很少有德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而德语则不具有汉语中特有的四字成语、四字俗语。
2.文化背景和传统对比
祝愿语是对未发生事情的祝愿,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民间一直就有福、禄、寿、喜、财(或者寿、富、贵、康、宁)“五福”之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 ”。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向来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和长寿的象征。祝愿语离不开幸福、健康、和睦、财富这些主题,这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追求的理想。因此,汉语祝愿语的内容自然与“五福” 有关。例如,“福星高照”、“五福临门”、“五福骈臻”、“长命百岁”、“阖家安康”、“节节高升”、“恭喜发财”、“财运亨通”、“飞黄腾达”、“吉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等。
另 外,它还蕴含着封建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如“多子多福”、“榴开百子”、“儿女满堂”、“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早生贵子”等,这都是深受封建宗法观念中的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生育观的影响。现在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这些陈旧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了,所以,这类祝愿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孔子云:“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在表达祝愿时,人们也遵循了这条宗旨,例如“寿比南山”、“ 更上一层楼”、“鹏程万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都不是直接表达祝愿,而是间接地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达到一种修辞效果,实现一个交际目的。
尊老爱幼、三从四德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一些祝愿语也反映出了这一思想。例如有许多在特定场合专门向老人祝愿的词汇,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松年”、“鹤寿遐龄”、“富贵寿考”、“日月长明”、“松柏同春”、“庚星永辉”、“多福多寿”、“ 德硕年高”、“蓬岛长春”、“南极星辉”、“义方垂范”等。而从前祝贺新婚会说“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等,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汉语语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充实和积累起来的,在它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接受了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印度的佛教文化。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发展,把中国的道家和玄学与印度大乘佛教的宇宙论会通结合,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 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说教之中。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祝愿语里,甚至也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心心相印”即出自禅宗。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心心相印,印印相 契。”原指学人开悟,要由祖师印可,也指禅宗传法世系。今指彼此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德语祝愿语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远。纵观德国历史,宗教史的发展犹如精 髓,贯穿了整个德国历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联。从德国文化的起源,本为异教徒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皈依罗马天主教,到十字军东征,从马丁•路德的宗 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哪一件不是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在德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祝愿语“Fröhliches Weihnachten(圣诞快乐)!”、“Fröhliche Fastnacht(狂欢节快乐)!”、“Fröhliches Ostern(复活节快乐)!”、“Frohe Himmelfahrt(耶酥升天节快乐)!”、“Frohes Pfingsten(圣灵降临节快乐)!”、“Frohes Fronleichnam(圣体节快乐)!”、“Grüß Gott / Gott grüß dich / Gott zum Gruß(你好)!”、“Mahlzeit(你好)!”等等,不一而足。只不过有些用法现在已几乎不用,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
德国文化本身的民族性是祝愿语的根源,其特点是:尊重妇女,注重忠诚、名声、荣誉和勇敢。再加上受中世纪骑士文化的影响,现代德国人在日常交际礼仪中,十 分讲究“女士优先”原则,这一点在祝愿语中时有体现,例如“Ich wünsche Ihrer Frau und Ihnen einen schönen Urlaub(祝您和您的夫人假期愉快)!”这句话一般用于书面语,从这句话及其中文翻译中可以看出,德语句中把女士排在先生前面,而汉语则正好相反。表达重视名声、荣誉和勇敢的祝愿语,如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 说Viel Erfolg(祝您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Mach´s gut(祝你顺利)!”等,都是通过祝愿语的形式达到祝愿和鼓励的效果,以期对方最终取得个人荣誉和声望
德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实现自我价值,这与汉民族的注重团体和谐、贬己尊人的儒家思想正 好相左。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祝必有答,从对祝愿语的回答,也可窥见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德国人回答祝愿语时总是先道谢,说“Danke!”,然后也礼貌地祝愿对方,这已经成为日常交际礼仪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了;而中国人则有时带上一些自谦之辞,如“托您吉言”、“托您的福”、“过奖”之类的话语,然后也祝愿对方。
德国人对待老人的祝愿语也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自古推崇忠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 是孝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我们仍提倡尊老爱幼,此类的祝愿语很多,而德语中相关的词句则很少见,专门涉及老人的祝愿语很少,而且主要是祝愿身体健康的,如“Gesundheit und ein langes Leben(健康长寿)!”。
汉德祝愿语是一种民俗语言现象,在用词、句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着共性与差异,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是造成差异的关键所在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交际的有效性,避免交际失败,必须考虑到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经历“描绘->解释->评价”的过程,对于祝愿语的跨文化交际也应如此,在 当今这个世界文化交融的时代,成为“第三种文化人”或“跨文化人”,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抱持一份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这样,也许各民族之间没有国界的所谓Weltdorf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实现?
展开全部
汉文化的起源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汉文化的起源
上篇-汉族与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 下篇-古以色列与东西方文化分离与整合
上篇-汉族与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
余珞·红野(曾子后裔)
(作者所有文章仅仅是学术探讨,没有任何定论以待将来修改,任何差错敬请读者谅解。)
人类最早和真实的历史记载是圣经,很多考古学家根据圣经资料进行考察和挖掘。无疑两河流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图形文字是最早的语言。金字塔记载了人类最繁荣的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约瑟下埃及与摩西出埃及的历史也是埃及最繁荣的中古时期 (The Middle Kingdom)。从亚伯拉罕到雅各,从摩西到耶稣是圣经文化形成时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世界是从地中海、两河流域到印度半岛的整个区域,在考古上能看到非常相同的古代文物。当波斯帝国兴起的时刻,跨过喜马拉马山脉的远东 — 中国(The Middle Kingdom) 却开始了统一化东方文明的历史。在希腊称中国为Sinnai,罗马人称Serre,在埃及南部有犹太人寄居的Syene,还China源自犹太人称中国的Sinim, 可能是指秦国。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开始了对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汉化。当波斯的犹太国人回到以色列,基督教在希腊、罗马帝国发展起来。公元后七百年阿拉伯世界诞生伊斯兰教,因而世界上形成了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体系。
世界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统一与分化而又结合的发展过程。 在欧洲,到处都是鲜花、树木和美丽的草坪,我看到了原以为绝种的童年时屋前的中国勺药花,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人类文明的迁徙不得不使人思考。丝绸之路是人类近代科技文明的源由,希腊思辩与华夏实践传统的融合是文艺复兴的起点,然而东、西文明和整个人类的共同起源却是中东。人类学也已清楚南亚、印度、澳洲的人类起源与迁移。首先、印度和波斯起源于里海与黑海的雅族向东迁徙时与 蒙古利亚民族的融合。土尔其却源自中国境外的西北,并向西亚迁徙而最终定居于现在的中东,并与雅族融合。目前中东的民族与从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向东迁徙也有民族的交融。其次、印度和佛教中的雕塑、绘画也受过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影响,因而与希腊文化有关。其三、务必烈时期,蒙古人统治了整个亚洲、埃及和俄罗斯,还后来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俄国。西到埃及、北到俄国曾经是蒙古勿比烈统一的王朝而相互影响,西亚各民族曾迁徙和侵入中国也被融合。其四、从上埃及向中、南非洲,也向印度、西亚和澳洲迁徙 ,非洲文明源自上埃及向中、南非洲的迁移。其五、远在中国汉文化形成之前,印第安人迁移到华北后,从西北、华北又经白令峡迁徙到了美洲。其六、文艺复兴后,新大陆、澳洲、南非和印度等殖民地的移民也带来了民族新的迁徙 ,比如,形成了中、南美洲的印欧混学的民族等。世界各民族,包括德国的所有民族其实也都是融合的民族,种族主义的根本是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经法国大革命、东欧社会主义而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南美洲的自由基督教的发展。经过以上各期的人类迁徙,形成了全球文化新的三大宗教体系的分布格局。
圣地古城,在以色列境内有不同宗教的圣地-犹太、基督、回教、巴哈伊教,有来自不同国家及不同肤色的民族。三大宗教构成人类精神和信仰世界,也就是犹太 — 基督教、伊斯兰教 — 巴哈伊教和印度 — 佛教的体系。伊斯兰教是根据基督教而创立起来,在中世纪完成了对东、西方文化的保存和交流的贡献。巴哈伊教是经历了非常类似于基督教的方式从伊斯兰教隐藏的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和平与献身中诞生,由亚伯拉罕第三个妻子的后裔而完成。佛教也是对印度教的变革而形成,并在汉化后发扬光大。那么未来人类文明的精神将在哪里?地球已经是一个村庄,人类已经是一个全球化文明时代。首先、佛教是在中国汉化后才保存和发展下来,因此汉文化才是这个体系得以生存的基础。佛教崇拜的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的精神思想,也可看到惯穿于佛教体系中的“因缘”和报应循环的观念。当丝绸之路发展,儒家的文化与基督教的文化先后在欧洲、美洲和东方撞击和结合时,科技文明从起源、发展而到了全球化时代。当仔细考察科技史后,却能看到这种文明的生命力蕴含了汉文化的力量。无论从技术发明、人文主义或是哲学方法上都有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贡献。
汉文化和中国人的起源,中、西文明的异同就成了探讨未来人类文明走向的重要方面。古波斯帝国时代,犹太国人在居鲁士时代完善和形成了犹太民族化的宗教,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时代。上帝对亚伯拉罕的立约,是对全人类的立约。耶稣完成立约而开始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是从基督教的启发发展创立。佛教的传统却源于与汉文化的关系,因此对亚伯拉罕的立约在东方的关系就回到了中国人起源的问题。中国学者的人类学著作,其中一个单祖起源论的观点是将猿类化石考古地点相连而划出一个四边形,交叉的中心在西亚。因此,如果考察生物各种类、不同时期的迁徙的话,肯定不可直接推理出当地的高级生物从当地的低级生物起源而来。所以,中国人也完全可能不是从中国境内的古猿起源。当现代分子遗传学、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人类是共同祖先的后裔已经成了普遍接受的理论。西亚的地理、气候环境也是最适合于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因而也就是亚当、夏娃的伊甸园地。
从亚伯拉罕到摩西、耶利米时期,古以色列形成了十二个部落,当南北分裂后,北方以色列国十部落经波斯而失落,这成了历史的重大之迷。公元前2348年的中国传说与世界洪水、公元前2247年的巴比塔与尧舜为同一历史时期。公元前1766年商朝的汤与雅各下埃及同为灾年,公元前1400年以色列人安居迦南与公元前1401年磐庚迁都于殷后也是同时。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约一千五百多前,以色列人出埃并经摩西立法而奠基了完整的一神宗教。所罗门王之后,列王时期的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国。圣经中的以色列南、北两国先后于 约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六百零七年被亚叙、巴比伦征服。北方的以色列国十个部落完全离开了中东而没有再回去;南方的犹太国两部落被掳到巴比伦而在波斯时期回到了古以色列。正统的犹太教是在波斯大流士王朝所完备和系统化的,而在后来的希腊时期诞生了其改革宗并终于发展成了基督教。二战之后,当犹太国经历欧洲的时期再到以色列复国时,就只有犹太国在欧洲和中东以及非洲的后裔回到了以色列国,但在遗传上已经完全与当地人融合。没有犹太华人,因为 ,包括开封“犹太人”都已被汉族化,而且自古以来就不断与汉人融合,一直不存在独立的华人犹太族,还完全已经与汉族融合,现代,已经不可能再找回那失去的十个部落了。唯一的蒙古利亚(可能是闪族 的一支)犹太人,是印度东北角上的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他们从中国境内迁徙出来,而且与中国人长像完全一样。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是汉文化中有极为丰富的古代两河流域和犹太文化的习俗,因而引发一个问题 — 汉族是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吗?
人类最早的文明从泥罗河、爱琴海、两河流域、印度河到黄河的整个地区是一个相同的体系,从考古学上能看到文物的极为相似,然后看到文化与民族的分化与不同的国家体系。从人类学的考察,我们看到不同时期都存在人类的出非洲与出中东。中华民族文化上下有五千年,有史 记载的是始自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正规史官记录历史却是公元前的约八百年左右的周朝。从古至今,也是一直有外来民族到中国定居,开封在公元一千多年是犹太人在东方的文化中心。因而,人类文明其实就是一个交流而又分化,迁徙传播又创新,民族独立而又结合的开放系统。在汉朝,中原得以在信仰、民族和哲学上统一为儒家的汉文化体系;而在以后的朝代又不断地融合其他后来的民族。开封的犹太人-无论遗传及某些传统的可鉴定,已经不再可能是犹太民族,汉族和很多汉文化要素也是与古代以色列相同,并且与汉族通婚而完全汉化。在中国西北能看到丝绸之路上有古代中国人的金字塔,从新年的门联、俚鱼、雪花、舞狮、炮竹、男女服装以及儒、道教的其它习俗,都能考察与古以色列传统的明显的相类似。在希腊的十二星座中有狮子和双鱼座,在华夏的十二生肖中有鸡、蛇和龙。龙与凤,阴与阳,这都是与双鱼的吉祥符号一样与中东文化有关。狮子只产于近非洲的中东和非洲,在汉朝的中国就开始舞狮。道家的葬礼习俗,今天仍然是中东的风俗,佛家的佛掌与眼也是中东的吉祥物。印度、泰国等古代佛教国家的传统新年也是四、五月间世界佛诞节期间。南美和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一个节日却与中国的春节很近的时期和共同的炮竹赶走“年”的传统。在中国西部有古代的金字塔。犹太-基督教的希伯来文化却与华夏本来文化-儒、道家文化的很接近,因此很可能有古代以色列国南、北分裂前的文化影响。
汉族是一个融合了的民族,能见其失去的古以色列北方部落的影子,却是也同化了先后于古以色列来中国的其它民族的一个整体。汉文化是在汉朝奠基,而且成了中华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的源泉。汉族是汉朝所有人们及其后裔的整体,在汉朝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古以色列文化要素。在统一的汉朝之前的中原全部民族就成了一个整合民族,所以汉朝以先不同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古中东文化就也整合入了汉文化。在汉朝之后,不当有从西亚来的民族以及后来的开封犹太人也整合到了汉族。只有当中原汉人向南迁徙,以及后来侵入中国的其他民族就成了另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佛教也只有汉化后才在东方发展和生存,并且也就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
“天”与“道”的概念是宇宙、生命的唯一终极因。希腊、印度和华夏哲学体系不断与希伯来文化的结合而形成全球化文明。从世界起源到人类的未来,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基於人类的立约与法律 - 整个人类最高准则,爱是智慧与道德的一体化。人类社会的行为基本准则-即公义、人道、真理、平等、博爱、求知等。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人人生而平等-民族平等,任何民主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探讨宇宙和自然界,人类要研究发展科学。人类精神赋予人类创造文明的能力。唯一宇宙精神是公义,人类必须以真理治理世界。无论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不断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权力。博大的、仁慈的、宽容的爱,使人类应该相爱、理解和宽容。人类的不具有论断他人的权力,对异端和异义者的审判权力不应属于人间,人有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当西方文化在融合了希腊、罗马和欧洲文明之后,经美洲再度传播到东方时,汉文化的包含和同化的力量又一次将使东、西方文明融汇成东方文明复兴与创造的时代。圣经和四书五经的融合将不能分辨是汉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汉文化的起源
上篇-汉族与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 下篇-古以色列与东西方文化分离与整合
上篇-汉族与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
余珞·红野(曾子后裔)
(作者所有文章仅仅是学术探讨,没有任何定论以待将来修改,任何差错敬请读者谅解。)
人类最早和真实的历史记载是圣经,很多考古学家根据圣经资料进行考察和挖掘。无疑两河流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图形文字是最早的语言。金字塔记载了人类最繁荣的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约瑟下埃及与摩西出埃及的历史也是埃及最繁荣的中古时期 (The Middle Kingdom)。从亚伯拉罕到雅各,从摩西到耶稣是圣经文化形成时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世界是从地中海、两河流域到印度半岛的整个区域,在考古上能看到非常相同的古代文物。当波斯帝国兴起的时刻,跨过喜马拉马山脉的远东 — 中国(The Middle Kingdom) 却开始了统一化东方文明的历史。在希腊称中国为Sinnai,罗马人称Serre,在埃及南部有犹太人寄居的Syene,还China源自犹太人称中国的Sinim, 可能是指秦国。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开始了对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汉化。当波斯的犹太国人回到以色列,基督教在希腊、罗马帝国发展起来。公元后七百年阿拉伯世界诞生伊斯兰教,因而世界上形成了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体系。
世界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统一与分化而又结合的发展过程。 在欧洲,到处都是鲜花、树木和美丽的草坪,我看到了原以为绝种的童年时屋前的中国勺药花,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人类文明的迁徙不得不使人思考。丝绸之路是人类近代科技文明的源由,希腊思辩与华夏实践传统的融合是文艺复兴的起点,然而东、西文明和整个人类的共同起源却是中东。人类学也已清楚南亚、印度、澳洲的人类起源与迁移。首先、印度和波斯起源于里海与黑海的雅族向东迁徙时与 蒙古利亚民族的融合。土尔其却源自中国境外的西北,并向西亚迁徙而最终定居于现在的中东,并与雅族融合。目前中东的民族与从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向东迁徙也有民族的交融。其次、印度和佛教中的雕塑、绘画也受过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影响,因而与希腊文化有关。其三、务必烈时期,蒙古人统治了整个亚洲、埃及和俄罗斯,还后来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俄国。西到埃及、北到俄国曾经是蒙古勿比烈统一的王朝而相互影响,西亚各民族曾迁徙和侵入中国也被融合。其四、从上埃及向中、南非洲,也向印度、西亚和澳洲迁徙 ,非洲文明源自上埃及向中、南非洲的迁移。其五、远在中国汉文化形成之前,印第安人迁移到华北后,从西北、华北又经白令峡迁徙到了美洲。其六、文艺复兴后,新大陆、澳洲、南非和印度等殖民地的移民也带来了民族新的迁徙 ,比如,形成了中、南美洲的印欧混学的民族等。世界各民族,包括德国的所有民族其实也都是融合的民族,种族主义的根本是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经法国大革命、东欧社会主义而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南美洲的自由基督教的发展。经过以上各期的人类迁徙,形成了全球文化新的三大宗教体系的分布格局。
圣地古城,在以色列境内有不同宗教的圣地-犹太、基督、回教、巴哈伊教,有来自不同国家及不同肤色的民族。三大宗教构成人类精神和信仰世界,也就是犹太 — 基督教、伊斯兰教 — 巴哈伊教和印度 — 佛教的体系。伊斯兰教是根据基督教而创立起来,在中世纪完成了对东、西方文化的保存和交流的贡献。巴哈伊教是经历了非常类似于基督教的方式从伊斯兰教隐藏的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和平与献身中诞生,由亚伯拉罕第三个妻子的后裔而完成。佛教也是对印度教的变革而形成,并在汉化后发扬光大。那么未来人类文明的精神将在哪里?地球已经是一个村庄,人类已经是一个全球化文明时代。首先、佛教是在中国汉化后才保存和发展下来,因此汉文化才是这个体系得以生存的基础。佛教崇拜的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的精神思想,也可看到惯穿于佛教体系中的“因缘”和报应循环的观念。当丝绸之路发展,儒家的文化与基督教的文化先后在欧洲、美洲和东方撞击和结合时,科技文明从起源、发展而到了全球化时代。当仔细考察科技史后,却能看到这种文明的生命力蕴含了汉文化的力量。无论从技术发明、人文主义或是哲学方法上都有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贡献。
汉文化和中国人的起源,中、西文明的异同就成了探讨未来人类文明走向的重要方面。古波斯帝国时代,犹太国人在居鲁士时代完善和形成了犹太民族化的宗教,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时代。上帝对亚伯拉罕的立约,是对全人类的立约。耶稣完成立约而开始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是从基督教的启发发展创立。佛教的传统却源于与汉文化的关系,因此对亚伯拉罕的立约在东方的关系就回到了中国人起源的问题。中国学者的人类学著作,其中一个单祖起源论的观点是将猿类化石考古地点相连而划出一个四边形,交叉的中心在西亚。因此,如果考察生物各种类、不同时期的迁徙的话,肯定不可直接推理出当地的高级生物从当地的低级生物起源而来。所以,中国人也完全可能不是从中国境内的古猿起源。当现代分子遗传学、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人类是共同祖先的后裔已经成了普遍接受的理论。西亚的地理、气候环境也是最适合于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因而也就是亚当、夏娃的伊甸园地。
从亚伯拉罕到摩西、耶利米时期,古以色列形成了十二个部落,当南北分裂后,北方以色列国十部落经波斯而失落,这成了历史的重大之迷。公元前2348年的中国传说与世界洪水、公元前2247年的巴比塔与尧舜为同一历史时期。公元前1766年商朝的汤与雅各下埃及同为灾年,公元前1400年以色列人安居迦南与公元前1401年磐庚迁都于殷后也是同时。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约一千五百多前,以色列人出埃并经摩西立法而奠基了完整的一神宗教。所罗门王之后,列王时期的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国。圣经中的以色列南、北两国先后于 约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六百零七年被亚叙、巴比伦征服。北方的以色列国十个部落完全离开了中东而没有再回去;南方的犹太国两部落被掳到巴比伦而在波斯时期回到了古以色列。正统的犹太教是在波斯大流士王朝所完备和系统化的,而在后来的希腊时期诞生了其改革宗并终于发展成了基督教。二战之后,当犹太国经历欧洲的时期再到以色列复国时,就只有犹太国在欧洲和中东以及非洲的后裔回到了以色列国,但在遗传上已经完全与当地人融合。没有犹太华人,因为 ,包括开封“犹太人”都已被汉族化,而且自古以来就不断与汉人融合,一直不存在独立的华人犹太族,还完全已经与汉族融合,现代,已经不可能再找回那失去的十个部落了。唯一的蒙古利亚(可能是闪族 的一支)犹太人,是印度东北角上的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他们从中国境内迁徙出来,而且与中国人长像完全一样。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是汉文化中有极为丰富的古代两河流域和犹太文化的习俗,因而引发一个问题 — 汉族是古以色列失去的部落吗?
人类最早的文明从泥罗河、爱琴海、两河流域、印度河到黄河的整个地区是一个相同的体系,从考古学上能看到文物的极为相似,然后看到文化与民族的分化与不同的国家体系。从人类学的考察,我们看到不同时期都存在人类的出非洲与出中东。中华民族文化上下有五千年,有史 记载的是始自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正规史官记录历史却是公元前的约八百年左右的周朝。从古至今,也是一直有外来民族到中国定居,开封在公元一千多年是犹太人在东方的文化中心。因而,人类文明其实就是一个交流而又分化,迁徙传播又创新,民族独立而又结合的开放系统。在汉朝,中原得以在信仰、民族和哲学上统一为儒家的汉文化体系;而在以后的朝代又不断地融合其他后来的民族。开封的犹太人-无论遗传及某些传统的可鉴定,已经不再可能是犹太民族,汉族和很多汉文化要素也是与古代以色列相同,并且与汉族通婚而完全汉化。在中国西北能看到丝绸之路上有古代中国人的金字塔,从新年的门联、俚鱼、雪花、舞狮、炮竹、男女服装以及儒、道教的其它习俗,都能考察与古以色列传统的明显的相类似。在希腊的十二星座中有狮子和双鱼座,在华夏的十二生肖中有鸡、蛇和龙。龙与凤,阴与阳,这都是与双鱼的吉祥符号一样与中东文化有关。狮子只产于近非洲的中东和非洲,在汉朝的中国就开始舞狮。道家的葬礼习俗,今天仍然是中东的风俗,佛家的佛掌与眼也是中东的吉祥物。印度、泰国等古代佛教国家的传统新年也是四、五月间世界佛诞节期间。南美和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一个节日却与中国的春节很近的时期和共同的炮竹赶走“年”的传统。在中国西部有古代的金字塔。犹太-基督教的希伯来文化却与华夏本来文化-儒、道家文化的很接近,因此很可能有古代以色列国南、北分裂前的文化影响。
汉族是一个融合了的民族,能见其失去的古以色列北方部落的影子,却是也同化了先后于古以色列来中国的其它民族的一个整体。汉文化是在汉朝奠基,而且成了中华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的源泉。汉族是汉朝所有人们及其后裔的整体,在汉朝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古以色列文化要素。在统一的汉朝之前的中原全部民族就成了一个整合民族,所以汉朝以先不同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古中东文化就也整合入了汉文化。在汉朝之后,不当有从西亚来的民族以及后来的开封犹太人也整合到了汉族。只有当中原汉人向南迁徙,以及后来侵入中国的其他民族就成了另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佛教也只有汉化后才在东方发展和生存,并且也就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
“天”与“道”的概念是宇宙、生命的唯一终极因。希腊、印度和华夏哲学体系不断与希伯来文化的结合而形成全球化文明。从世界起源到人类的未来,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基於人类的立约与法律 - 整个人类最高准则,爱是智慧与道德的一体化。人类社会的行为基本准则-即公义、人道、真理、平等、博爱、求知等。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人人生而平等-民族平等,任何民主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探讨宇宙和自然界,人类要研究发展科学。人类精神赋予人类创造文明的能力。唯一宇宙精神是公义,人类必须以真理治理世界。无论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不断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权力。博大的、仁慈的、宽容的爱,使人类应该相爱、理解和宽容。人类的不具有论断他人的权力,对异端和异义者的审判权力不应属于人间,人有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当西方文化在融合了希腊、罗马和欧洲文明之后,经美洲再度传播到东方时,汉文化的包含和同化的力量又一次将使东、西方文明融汇成东方文明复兴与创造的时代。圣经和四书五经的融合将不能分辨是汉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给你个参考: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89466.html?fr=qrl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89466.html?fr=qrl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