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谁死的最可惜?为什么?

 我来答
家刀唱吹1s
2022-08-2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长沙太守孙坚战死,手下的兵马各奔前程,他的大儿子孙策,只带几个人投奔袁术手下。孙策为袁术立了不少战功,可总是得不到重用。袁术也知道孙策是个了不起的人,生怕重用以后,孙策有出息了,自己控不住了。孙策想,照这样下去,一辈子都要受袁术管辖,不如回到江东当年父亲的地盘去,可光靠自己一个人怎么能行呢?忽然想到一个办法,父亲当年在洛阳宫殿井中,得到传国玉玺,至今还在身边,用它可以向袁术向袁术借一些军马。

第二天,孙策捧着传国玉玺,来找袁术,说自己的舅舅在扬州被刘繇围困,母亲和妻子儿女都在城中,想借一支军马去救家人,现将父亲生前得到的传国玉玺抵押在这里……袁术早就想得到这块玉玺,没想到今天送上门来了,那个高兴劲儿可不用说了,他接过玉玺,看了看说,我不是要你的,先放这里,替你保管,你一回来,我就还你。说完,立刻借给孙策三千士兵,五百匹战马。孙策带着这三千人马,找来父亲生前的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向老家走去,路上遇到少年好友周瑜,周瑜愿意帮助孙策。

孙策到了江东,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很快打败了刘繇,收复了许多州县。地方上的文武豪杰,听说孙策是孙坚的儿子,纷纷为孙策效劳,几个月之内,江东的州县全部占领。这时,正是孙策大展宏图、成就霸业的时候,没想到在一次打猎之时,被刺客的毒箭射中,医治无效而死,年仅20岁。孙策在临死之前,把弟弟孙权和文武官员叫到床前,取出将印,交给孙权说,东征西战,攻城夺地,你比不上我;使用人才,保住家业,我不如你。从祖上到我们这一代,好不容易才开辟这一块领地,你要考虑父辈创业的艰难,好好守住这块土地。然后又嘱告各位文武官员要帮助弟弟,说完,就离开人世了。

孙策英年早逝,实在可惜,若孙策不死,占据江东,功业肯定会更加辉煌,孙权就不会费这么多心机了。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有很多人的故事流芳百世,至今谈起也会让人感慨颇多,那么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哪些人才之死让人非常惋惜呢?

1.魏—郭嘉:民间有句传言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这句话的意思郭嘉的才能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思。郭嘉的确没有让曹操失望,它的神机妙算和军事能力,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对于曹操平定北方来说,郭嘉的功劳是很大的。本来曹操想把自己的后代托付于他,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从此曹操的霸业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曹操为了郭嘉之死也是痛苦不已。

2.蜀—法正:在三国时期,如果提到蜀汉重臣,大多数都会认为是诸葛亮,但是法正在刘备心理的份量是很重的,在刘备入川和北征汉中的时候,法正的奇谋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法正为刘备重要谋士,可惜刘备的霸业刚有起色,法正就病逝了,刘备为此一连哭了好几日,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曾感叹若法孝直还在,肯定能阻止主上东征,结果刘备大败。

3.吴—陆逊:陆逊对东吴的贡献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随吕蒙偷袭荆州,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石亭之战中,击溃曹休十余万魏军,所有战绩历历在目,陆逊的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晚年却卷入了孙和与孙霸的夺嫡之争,总是受到孙权的责骂,结果陆逊郁郁而终,陆逊之死实在让人惋惜。

三国乱世,人命如草芥,兵祸加上瘟疫,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命不长久,别说老百姓了。每次看三国志或者是三国演义,总有几个人的死让人忍不住拍案叹息 ,以史为鉴把自己认为死的最可惜的三位分享出来,大家看看谁能担得上最字!
三、陈宫

陈宫性格耿直,足智多谋,天下将乱时就看好曹操,一度被曹操视为心腹。三国演义里也提到陈宫私放曹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可惜之后因为曹操的所作所为,让陈宫寒了心。(三国演义里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但 历史 上应该是曹操杀了名士边让),曹操准备讨伐陶谦替父报仇,让自己的好友张邈、心腹陈宫留守大本营。

于是陈宫乘着曹操外出,说动了张邈,张邈弟弟张超等人一起发动叛变,把曹操大本营兖州送给了吕布。

可惜吕布虽然有勇,陈宫有谋,但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最终落得个白门楼齐授首。

虽然曹操杀了张邈一家、杀了吕布,但对于陈宫还是想收为己用,可惜陈宫死志已决,坚持不投降,于是曹操成全陈宫忠义之名,替陈宫养活一家老小。

以史为鉴认为陈宫为人正直,足智多谋,可惜明明可以和曹操一起打天下,却最后分道扬镳成为生死敌人,最后死于曹操之手,正式太可惜了。
二、华佗
神医华佗在三国演义中被大大神话了,什么刮骨疗毒、开颅手术等等,实际上三国时期肆虐魏蜀吴三国的各类瘟疫才是当时最可怕的疾病,建安七子中的五人,司马懿大哥司马朗都是明确记载死于瘟疫的,甚至东吴的鲁肃等人都极有可能死于当时的瘟疫。

虽然华佗、张仲景等神医没有在乱世中防治瘟疫的良方,但是在贵族官员方面,神医还是很受欢迎。

神医张仲景在当时是长沙太守, 社会 地位很高,名声也好。华佗虽然是神医,可惜没有官员身份,只能跟着曹操做曹操的保健医生。

曹操对于华佗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对心高气傲的华佗来说,这种态度当然很不爽。于是华佗经常性的请假,今天说老妈病了要去看看,过几天又说媳妇病了要去看看。

结果曹操头疼的厉害,找华佗的时候华佗老不在,就让人把华佗赶紧找回来,结果刚好赶上华佗撒谎说媳妇病了,找华佗的人一看,华佗一家正其乐融融,一下子穿帮了。

于是曹操大怒,才把华佗下狱。

华佗死后,曹操也后悔了,据 历史 记载,曹操最喜欢的小儿子曹冲英年早逝,曹操长叹息说: 要是华佗还在,曹冲也不至于这么早就夭折。

以史为鉴认为这样一位神医,最后死于曹操之手,可以说是非常遗憾了。
一、蔡邕
蔡邕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文人了,一来是蔡邕是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音乐家;二来是蔡邕生了一个比他还有名的才女-- 蔡文姬 。

蔡邕一生波折,官运不畅,但是民间声望很高。等到董卓篡位的时候,强行把蔡邕征召到朝廷作为董卓的吉祥物。表达董卓对于名士大儒的喜爱。

蔡邕在董卓跟前也算是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高峰,什么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董卓都不吝封赏。

等到王允和吕布杀了董卓,把但凡和董卓有点关系的人杀的杀、关的关,蔡邕只是因为在王允下达这样命令的时候叹了一口气,就被王允借故下狱。蔡邕请求王允: 哪怕给自己刺印也行,出来后只写书不再谈论政治。

其他人也劝说王允:蔡邕如此大才,放出来写史书也是极好的。

王允不同意,蔡邕没几天就死在狱中,享年六十岁。

蔡邕死的时候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 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

蔡邕在文化、音乐、藏书、书法、经学等等方面都是一时翘楚,而且难得的是蔡邕私德也极好。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完美人设的文人。

以史为鉴认为这样一位大才、全才,根据他一生的藏书和阅历,写出的汉史该是什么样子呢?却被王允所杀,真的是汉末时期最大的遗憾了。

个人感觉,蜀汉有两个人的死,十分可惜。如果,这二人俱在的话,有可能改变蜀汉运势的走向,即使不能一统天下,至少也能为强盛之势,也不会出现诸葛亮,姜维北伐时,那种人才,粮食,军队都缺失的苦逼情况。这两个一文一武,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武的这位,名气不算大,但是在刘备夺取蜀中时,起了关键作用。
庞统。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说得卧龙凤雏一人,便可得天下,固然是夸张吹捧之语,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了二人的才能,而且是那种综合型的人才,集战略规划,军事谋略,治理国家,思辨口才等等于一身。庞统进入刘备阵营,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帮刘备拿下蜀中,当时,刘备被邀请入蜀帮刘璋对抗张鲁,兵马已经到了葭萌关。庞统于是出了三策,上策是直接选派精兵,一举拿下成都。中策是杀杨怀,高沛,并其军,再从葭萌关推进到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以荆州为后援,步步为营。刘备于是选择了中策,从葭萌关向成都进攻。这三策,都有道理,拿下成都只是时间的问题。特别是上策,见效快,付出代价可能是最少,因为刘璋早就再蜀中威严尽失,才有张松,法正,孟达的投靠,刘备发起进攻,梓潼太守王连闭门观战,李严等人也顺势投降等等,可见上策是完全有条件的。

可惜,刘备认为恩威未立,选择了中策。于是,刘备杀了杨高二将,并了白水军,一路进军顺利,直到成都最后一道防线,雒城,这才明白中策的难度。刘备围攻了近一年,还搭上庞统中流箭牺牲,才拿下雒城。由于庞统牺牲,刘备只能调诸葛亮,并率领张飞,赵云,刘封等入蜀支援。此后,诸葛亮就留在成都治理。而荆州只剩下关羽,缺乏谋士的筹划,导致丢失。假如有诸葛亮和庞统,一人在成都,一人在荆州,至少江陵不会丢失,关羽军的家属也不会落入东吴之手。所以,关羽最多只是一次败退,不会连地盘军队性命都丢了。

另外,张松被处死,法正的早亡都是可惜了。
霍峻。
霍峻是荆州南郡的大族士家,统帅着几百家族武装,刘表去世后,投奔了刘备。霍峻如果多活个几年,汉中太守估计就不是魏延了,霍峻也会在蜀汉阵营更加出彩。而魏延自然也不差,完全可以另作他用。当然,魏延也可能仍然是汉中太守,霍峻可能会委派回荆州,协助关羽防范东吴。因为霍峻不但是荆州人,防守能力也不是糜竺,傅士仁之流可比的,更关键是,霍峻的忠诚。

刘备“反水”刘璋,葭萌关相当于刘备在蜀中唯一的根据地,如果丢失,刘备军就陷入险境中。于是,刘备留霍峻和几百士兵镇守,自己带着主力向成都挺进。结果刘备出发后,张鲁派人诱降霍峻,被霍峻严词拒绝。假如葭萌落到张鲁手中,刘备立马腹背受敌。随后,刘璋为了解围,派扶禁,向存带万馀人从水路攻打葭萌关。没想到,霍峻就几百人,竟然守了一年,可见霍峻的军事才能。接下来,更精彩,扶禁,向存久攻不下,开始懈怠,霍峻突然袭击,大败刘璋军,还斩了向存。笔者认为,这一战,比东吴朱然守江陵更加出彩,虽然曹魏军明显更强大,但是朱然还有几千人,外加外围的诸葛瑾等援军。霍峻可是孤军作战呀,还是在对手的地盘里,没有后援。

刘备拿下蜀中后,就让霍峻镇守梓潼防区,这个地区包括剑阁,江油等地,直接和汉中张鲁接壤。可见,刘备拿下汉中后,霍峻最有可能成为镇守汉中的人选,其次也可能派回荆州,协助关羽,防范孙权,因为东吴已经开始催讨荆州了。无论把霍峻在哪一个地方,必然多少会改变蜀汉的防御格局,而且影响是正向的。只是可惜,就在刘备夺取汉中的这一年,霍峻因病去世。刘备十分痛惜,亲自带着大臣们吊祭,还在墓前留宿。

值得一提的是,霍峻之子霍戈,也是蜀汉后期难得的名将。

题主好。

我觉得孙策英年早逝最可惜。

孙策,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代诸侯,汉末群雄之一,东吴政权的建立者,武艺高强,外号“小霸王”。

下面我就从孙策的军事成就和政治成就来阐述我的观点。

孙策年少成名,十几岁的时候多结交名士,从此声名在外, 社会 上的上流人物都来与之结交。

在孙坚死后,投奔袁术,袁术赋予孙策要职,政治通明,赏罚分明,深得袁术欣赏。后在庐江战役中夺取庐江郡。在袁术称帝后,与袁术反目,以“讨逆将军”的名义讨伐袁术。

兴平二年,孙策在周瑜等人的支持下,从历阳渡江,设计击败刘繇及其别部,后又收编前来投附的刘繇部队,一时队伍壮大,孙策也因此威震江东。

之后,孙策又带领部队继续进攻江东各地。率兵渡过浙江,直逼会稽,孙策采用声东击西的计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击败王朗,平定会稽。

经历了一系列平定战役之后,孙策统一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六郡,孙策兵强马壮,物质富庶,以一己之力终于平定江东,建立东吴政权,真正成为一方诸侯。孙策时年方才20,就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不可不谓之少年英雄。

平定江东之后,孙策善于纳言,招贤纳士,制定一系列的策略,这为江东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得东吴能立足于蜀,魏之中,与之抗衡。

在临死之前,却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这就说明孙策是个通明达理之人,有远见。

综上所述,孙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为后来东吴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惜,英年早逝。倘若不是如此,天下局势恐不是三分天下的时局,凭借孙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力量,定能在当时叱咤风云,天下形势必将多变。

我要说三国里死的最可惜的人是魏明帝曹叡,可能有人会哈哈大笑,说一个皇帝正常死了有啥可惜,但是曹叡的英年早逝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陷入了一场大灾难,若他再多活二十年,就不可能有司马家篡位,大魏有可能统一全国,五胡乱华的悲剧可能躲过,你说可惜不可惜。

曹叡是三国少有的明主,从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三国出名的皇帝只有刘备、孙权、曹丕、曹叡,刘备早死,孙权在曹叡死后十三年死,曹丕的才能不及曹叡。曹叡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五岁,正是英年时期,他死后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死后十三年司马懿死,十四年孙权死,死后二十六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因此说曹叡多活二十年才五十五岁,司马懿和孙权早死,多活三十年是六十五岁,也才和曹操一样的寿命。

曹叡当皇帝时才二十二岁,从小十分聪明,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深受曹操喜爱,经常带在身边,曾说过“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

曹叡刚一当皇帝,孙权便率军进攻江夏,江夏大守文聘坚守,大臣商议要派兵支援,曹叡则认为东吴擅长水军,这次却用陆军进攻,必不长久。果然孙权久攻不下,最后退去。接着东吴将军诸葛谨率军又进攻襄阳,曹叡派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征东大将军曹休征伐,吴军大败。同年又平定了西平郡麴英、新城太守孟达的反叛。

第二年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中原,气势凶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魏归属,朝臣们吓得都没办法,曹叡却说:“诸葛亮本来可以依靠山岳固守,现在却主动出击,并且他贪心三郡,只知道进攻而不知退守,一定会被打败的。”,于是派曹真、张郃等人率领五万兵马拒敌,自己亲往长安压阵。结果就是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诸葛亮被迫撤退回到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重新收回。

曹丕死时给曹叡留下四个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这四人掌管朝军政大权。但曹叡别看只有二十二岁,手中没有多少权利,但他利用外敌进攻的机会,将曹真、曹休、司马懿都派到边境带兵,只留下一个文臣陈群在洛阳,成功的收回了权力,做到大权独揽。

曹叡当政的十三年,成攻抵御了诸葛亮的六次北伐,把诸葛亮耗死。又打败孙权多次进改合肥,平定了辽东公孙康叛乱,刺杀了鲜卑的单于。在政治上修订新法,减少死罪,在处理政事上旷达严谨,善于纳谏。在经济上重农扶桑,进行新耕。在文化上与曹操曹丕并称“三祖”,诗歌乐府造诣甚高。同时注重选拔人才,设祟文观,重视文人。

曹叡当政这十三年是曹魏国力全面发展的十三年,经济得到恢复,人口大量增加,国力全面超过东吴和蜀汉,是魏国的全盛时期。

在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人中司马懿是比较怕曹叡的,曹叡彼有政治手腕,诸葛亮离奸曹叡与司马懿关系,曹叡不信,可曹叡到长安尉军时司马懿带大队人马迎接,曹叡几句话吓得司马懿屁滚尿流,接着便解除了他的兵权。实质上诸葛亮第一次、二次北伐时曹叡派的是曹真张郃,不是司马懿,只是曹真很早死了,曹叡无人可用才派了司马懿,因此来说曹叡活着司马懿根本不敢发动政变。

曹叡非常相信一位巫女的药水,经常喝,而这种药水极有可能是一种慢性毒药,曹叡死的时候牙齿漆黑,头发掉光,明显是中毒际象。曹叡的几个儿子都夭折,很可能也与中毒有关,儿子的不断夭折又促使他沉默女色,加速了身体跨下,最后在三十五岁时便英年早逝。留下养子曹芳即位,十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二十六年后司马炎篡魏建晋。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一个好的“带头大哥”对一个政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三国时的魏蜀吴三国中,却各折损一超级谋士,从而对各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NO3:蜀失庞统

庞统绰号“凤雏”,他和有着 “卧龙”之称的诸葛亮的成名离不开司马徽的大力宣传和推荐,司马徽当时打出了惊世骇俗的广告词: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孙权而不是刘备,然而,当时的孙权只器重周瑜,因此,庞统并不得重用。尽管如此,庞统还是很快在东吴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庞统善于谋略,敢用险计,庞统自自我评价: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赤壁之战后,庞统选择了弃暗投明——投奔刘备麾下。刘备对庞统的才华十分欣赏,视为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得在对局部战争的洞察把握上见解独到,奇谋频出。然而,刘备在战争决策时却更趋向保守求稳,所以对庞统的许多计谋是听一半,信一半,执行也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庞统献上的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就只采用其中计。

刘备不用庞统的奇谋险招,只不过花费的周折多一些,在庞统落凤坡中箭死后,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

庞统死后,刘备十分悲伤,史书称为:“先主痛惜,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之前刘备也就只有诸葛亮可以重用。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明显强于军事能力。庞统正好弥补了刘备在军事方面谋士奇缺的问题。这一点从诸葛亮献计夺荆州和庞统献上上中下三计夺益州就可以看出两人的某些差距。

庞统不死,刘备的结局或将是另一种局面。但考虑他早年怀才不遇,发迹也晚,只能排第三。

NO2: 吴失周瑜

周瑜是孙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他与孙权的哥歌孙策是拜把子兄弟,同时还是亲连襟。“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应该是三国将领中最儒雅最俊秀的。

孙策死后,周瑜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拥立孙策的。后来曹操南下,整个东吴一片唱衰,除了周瑜、鲁肃等少数人之外,东吴所有的臣子包括张昭想的都是投降。

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孙权与刘备军队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在击败曹操之后,刘备趁势占据了大半荆州。而周瑜看出了刘备的狼子野心,于是提出了“两分天下”,他主张把刘备和关张分开,不让刘备拥有土地进行发展,这招过于毒辣,孙权并没有同意,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去取西蜀,然后继续吞并汉中,之后席卷北方。这个计划被孙权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整理军队要出发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周瑜一死,江东无人能担此重任,其宏大的计划被搁置了。

周瑜死后,实力比蜀汉还强的东吴基本上就没有过主动进攻对外拓展的事情发生,这也注定是要灭亡的。可见周瑜的死对东吴的影响有多大。

《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有点可惜。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周瑜病逝后,孙权痛哭不已。如果周瑜不早死,三国的 历史 恐怕就要改写了!

NO1:魏失郭嘉。

曹操坐拥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这样“豪华谋士”阵容团。但曹操最器重和信任的却是郭嘉。

郭嘉最初效力于袁绍,但他看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性格特点,所以投奔了曹操。郭嘉擅长于军事,史称“算无遗策”。袁曹大战期间曹操担心孙策作乱后方。但郭嘉准确地预测到了孙策的命运。《三国志》记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后来孙策死于刺客之手。除非刺客是郭嘉派的。否则郭嘉看人真的是太准了。

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想要如此顺利的一统北方很难。而且在袁曹大战时期郭嘉也给了曹操极大的鼓舞和支持。郭嘉还著有《十胜十败论》,外人看来,只道他是故意写此来拍曹操的马屁,实际上郭嘉是在用此来激励曹操与袁绍抗衡,因为他明白人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曹操抱着会胜的心态去战才真的有很大的机会胜利。郭嘉还力排众议建议曹操亲征,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轻装出征,赢得了平乌桓之役,彻底肃清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和郭嘉之间惺惺相惜,君臣相知,郭嘉提的建议曹操基本都能够接纳,而在郭嘉的谋划献策下,曹操擒了吕布,打败刘备,攻灭袁绍,远征乌桓,几乎从无败绩。据说曹操昏了头犯糊涂的时候只有郭嘉一人能劝得住他。其他的谋士和将士与曹操只是君臣之谊,但唯有郭嘉被曹操当作朋友来对待。

然而,郭嘉病死在征讨乌丸的途中,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可以说,如不是郭嘉早逝,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失败。

因此,在郭嘉死后,向来只流血不流泪的曹操不顾形象嚎啕大哭。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句话虽然是后人流传的,但仍可以看到郭嘉的“神机妙算”确实不输给诸葛亮。郭嘉不死,曹操平定天下几乎成定局,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周瑜、庞统什么事了。

孙策,周瑜,庞统,郭嘉

近来几个月一直在读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所以看到跟三国相关的话题不免有些兴奋。看了这个问题,我就来列举几个死的可惜的人才。
蜀,张飞
燕人张翼德,有万夫不挡之勇。刘备的左膀右臂,跟随刘备出生入死。与刘备,关羽亲如兄弟。在长坂坡率二十余骑阻挡曹操千军万马,曹军没有敢想前与他厮杀的,从而使刘备等人脱险。后来又参加攻打刘璋的战役,破城池,降严颜。后期又在汉中,吊打魏名将 张郃。 只可惜张飞脾气暴躁,后期在刘备准备伐吴之前,被手下 张达,范强 杀死。可惜一代名将,竟死于小卒之手。

吴,孙策
江东小霸王孙策,在江东之地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给孙权打下了大片江山。只可惜为人轻率,出门毫无戒备,被 许汞 的门客所杀。死时年仅27岁,可谓英年早逝。
魏,邓艾父子
邓艾,出身穷苦人家。对屯田制办粮草,排兵布阵,带兵打仗等方面很有了解。参与众多战役。其中灭蜀之战堪称经典战役,是灭蜀第一功臣。不过为人性格刚烈,立了大功劳却不知避嫌。从而被小人诬告,后来邓艾和儿子邓忠被田续等人杀死,他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在洛阳被杀。妻子,孙儿等人被流放西域。邓艾一生忠勇,未曾想着谋反,身为名将,没有 马革裹尸, 却遭小人陷害。

以上我列举的几个或英年早逝,或死的悲壮。我我认为 邓艾死的 最为可惜,不曾想着谋反,却被贱人所害,不仅自己死亡,几个儿子也被杀死。

三国时期局势混乱,英雄辈出,其中英年早逝,令人可惜的人物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孙策、周瑜、马良、周不疑、庞统和郭嘉。他们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文臣武将,其中孙策是孙权的长兄,他是被刺客偷袭杀死的。周瑜在21岁的时候就跟着孙策平江东,他与刘备合作率军攻打曹操,并于赤壁之战中利用曹军不识水性的弱点战胜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基础。后来,周瑜提出了征伐江陵的建议,但他后来得了重病,最终死在了巴丘。

郭嘉是曹操的谋士,他见识长远,为人低调。他预见天下将会大乱就隐居在乡下。郭嘉刚开始想效忠的是袁绍,后来才转投奔的曹操,曹操统一北方就是有他的出谋划策。他刚开始去投奔袁绍的时候,袁绍却没有看重他。而此时正好曹操手下的一位谋士去世,郭嘉又与荀彧是好朋友,郭嘉就被引荐,在经过谈论后,曹操十分赏识郭嘉,便对他委以重任,从此郭嘉对曹操十分忠诚。后来在行军途中他因操劳过度而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