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条件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2万
展开全部

长期以来,苏联的传统观点一直认 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完 成阶段,到30年代后半期,苏联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宣布1937年苏联已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1942)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开端。

可以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是发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雏形。

斯大林的这一模式的基本战略决策是,把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给予低标准的满足,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把国家高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当然,不可否认,斯大林时 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之后,仍继续沿袭这种体制,显然是战略上的失策。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

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 1950年增加了12倍。

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

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不快。

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暴露;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

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

城市中,副食供应不 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

农村情况更差。

有的农庄的工分只有 几戈比。

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旧框框。

他首先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三次重大改革措施:一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二是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取消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更多追问追答  追问

那个简单几句话概括历史条件呢

追答

就是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社会发展。

追问

哦哦谢谢

可以告诉我你的扣扣吗

那个你知道亚太经合组织当前存在的问题吗

追答

231321848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