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影响因素;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特点是以平原为主体,整体地势地平,土地肥沃黑土为主,有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等。采纳哦
东北地区的饮食特点
喜欢吃自己家用黄豆制作的大酱,把香菜、大葱和酱伴在一起,再拌米饭,最后用白菜叶包起来,吃掉···
特点就是不吃甜食,只吃咸的。炒菜时不放糖醋之类的东西
全球变暖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有何影响么
1.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作物的生长区域扩大,使得一些在冬季无法成获得作物如今可以生长。
2.全球变暖会导致高纬度地区永冻土的减少,过大了耕地面积,单同时使得一些依赖于永冻土生长的作物将无法生长。
3.全球变暖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使得海洋蒸发加剧,旱涝灾害更明显。
4.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滨海低海拔地区将被淹没,滨海耕地将缩减
5.气候变暖,高纬地区特有的动物植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使其数量缩减甚至物种灭绝。
东北地区气候如何影响农业
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温带溼润、半溼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光照充足。降水量中等。早晚温差比较大。所以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喜阳耐寒的农作物,大部分地区一年只能种一季
东北地区的气候型别特点
温带溼润、半溼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溼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置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本区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其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从小笠原群岛(高压)发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东南季风,可以直奔东北。至于经华中、华北而来的变性很深的热带海洋气团,亦可因经渤、黄海补充溼气后进入东北,给东北带来较多雨量和较长的雨季。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溼度仍较高。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溼的特征。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都与温带溼润、半溼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关。
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有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共同组成了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于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宽阔,所以降水受地形的影响较小,降水的范围较广,加上地形平坦宽阔 所以适宜大面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适宜机械化耕作
东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什么现状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靠近工业区,机械化程度高,国家政策支援,交通便利。
东北地区的资源
煤矿、石油、金刚石、金矿、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淡水及海水鱼类。
2009年5月在辽宁本溪发现特大型铁矿,使辽宁省跃居成为全国铁矿第一大省。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大的山区,蕴育著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溼润区、半溼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为中国第四大油田,此外还有吉林油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产销地结合不理想。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东北区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东北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与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答案C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北、东、西三面为山地,中部平原,黑土肥沃,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