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我们可能忽略的几件事
「让孩子喜爱阅读」这件事已成为父母心中的焦虑之一。
「让孩子喜爱阅读」这件事已成为父母心中的焦虑之一。
从学龄前图书馆就有「阅读起步走」BOOKSTART活动,各类文教机构推行孩子的读书会、心得写作,更别提上小学之后,每周都有类似「集点」意味的阅读卡、阅读存摺…;教育主管单位甚至派员至学校进行访察,看看各级学校如何「提倡阅读风气」,于是动态静态的活动纷纷出炉:话剧引导、说故事角落…,老师和家长们无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只希望孩子主动拿起书本阅读。
然而这件事让不少家长感到挫折,除了和学校老师「里应外合」,明明也听了专家建议在家布置阅读角落、让孩子自己选书,怎么还是不见他们爱上阅读,一本接一本地陶醉在书香世界里?
别怀疑,我也有过焦虑的心路历程。
从妹妹两三岁开始,我们就有睡前的说故事时间,因此每周固定和孩子到图书馆挑书借书,或者买自己也喜欢的绘本跟她分享;妹妹也习惯这样的模式,晚上会主动捧著绘本来找我,让我以为她对书的兴趣也很浓厚。
上小学之后,一开学便发了黄色的阅读学习卡,规定一周最少阅读几本,并奖励集满多少点就有奖状,一开始妹妹还兴致勃勃地赶进度,想提早拿到奖状,但很快地一两个月后就索然无味,除了老师规定的本数之外再也不会主动拿书,阅读的情况急转直下。原本我还不以为意,猜想或许是桥梁书的字数突然变多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不过后来发现她的识字量不少,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也不见改善,看来不是这个原因。
我们睡前说故事的习惯并未改变,念的书从绘本到桥梁书都有,只是我发现她再也不会拿著书黏着我讲;直到有天妹妹为了写学校的「阅读心得单」闹别扭,才正式跟我开口说「她不喜欢阅读」。
问原因也问不出来,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猜测和实验。也许是书的内容不合胃口?字数过多负担太大?甚至突发奇想邀请妹妹玩手工书、作小故事本,不料通通被「识破」被打回票。
当一切该做的都做了之后,孩子这句话让我心情低迷一阵子,不过很快地被另一种好奇的情绪取代:也许不是该作什么, 会不会反而是「做错」了什么?
放下对「喜爱阅读」的行为想像
这世上当然有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而且随处可见;他们着迷于书本里的故事,或许涉猎领域甚广,什么主题都能翻一翻,时时刻刻身边都想带本书,仿佛像是大人迷日剧般的挂念主角的喜怒哀乐和情节转折。
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孩子,然而一旦我们心中有这样的角色,就越不容易理解孩子的困难,也容易忽略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征兆。
到底怎样才算「喜爱阅读」?要读多少才是有「阅读习惯」?我们根本不该有这个问题啊!
阅读单和心得单的副作用
另外一个关键则是「外在推力」的出现—学习单、心得单。
尚未有这两样作业出现前,孩子是随心所欲的阅读,想读就读、发现想找什么才读;心情好就多翻几页或多念几本,或者更想做别的事就随时停止;没有固定的进度,当然也不会有「必须完成」的压力。
就妹妹的例子而言,急着想在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心情,取代单纯享受想读就读、想停就停的随兴,阅读已经不再是一项可以自己选择的「活动」,反而被视为是学校的功课或作业。
对于原本就热爱阅读的孩子来说,是作业还是活动根本没有差别,但对于尚在摸索阅读口味,或者刚开始频繁接触课外书的孩子们来说,作业规定的阅读频率并没有因人而异,当自己无法决定学习的节奏时,显然成为打坏胃口的原因之一。
说好的兴趣引导呢
相信大家绝对同意引导阅读以孩子兴趣为主,不论孩子喜欢什么书都很好。既然这样,怎么还会有孩子不爱阅读呢?
说归说,也许实际上孩子的选择没有想像中的多。
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传统索书号的分类方法无法帮助孩子快速找到有兴趣的书籍,大块陈列也多以新书为主,若孩子没有寻找特定范围或主题(如:恐龙、昆虫、历史人物),那么想要在茫茫书海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不是容易的事。当孩子正在摸索兴趣、培养阅读喜好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喜欢的书,成为第一个挫折孩子的原因。
比如说:喜欢画画的孩子该怎么找书?喜欢车子的孩子又该怎么找书?如果还没有特定兴趣又该怎么办?孩子有多少的耐性一本一本寻找?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前的孩子尚未熟悉电脑,这时候也许就需要父母师长的积极协助。
仔细分析完这三项原因,我也似乎找到调整的方向。妹妹仍旧得面对每周的阅读卡和学习单,因此第一步先尝试把「阅读活动」和「作业」分开,让妹妹重新掌握决定阅读的自由。我们讨论之后发现,最快完成作业的方式就是选五本绘本念完填上,安了自己写完作业的心情才能回到一般状态,可以慢慢挑书、慢慢品味、慢慢完成读完一本书。
在这过程里,我也不免担心写完作业后是否会失去主动阅读的动力,于是第二步就是协助妹妹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书,让阅读的动力来自内心的求知与好奇。接下来的一阵子,我刻意只字不提读书这件事,专注在妹妹有兴趣的活动里,例如:捏陶、赏鸟、画画,然后我们可能在活动摊位上、独立书店里,或是老师手中的资料发现专门的书籍,好几次妹妹忍不住惊呼:「我都不知道有这种书耶。」
把握时机,那就去图书馆借吧,借不到的就买回家细细收藏。有了具体的目标,妹妹对图书馆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跳脱儿童区探索其他区域,开始知道「阅读」该怎么丰富她的兴趣、她的生活。有时候借回家的书翻没几页,也有些爱不释手就买下收藏,就这样一点一滴,妹妹的书柜里再也不是我挑的书,而是展现她自己的选书风格。
这样再过了一学期,妹妹已经建立对自己能力的信心,阅读卡上渐渐不再只有规定的五本书,也不再只挑绘本写,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不再是定义她阅读能力或喜好的任何证据。
一路走来,喜好明显的妹妹不见得学识渊博,也不会过目不忘,但至少她不再依赖外在的学习模式探索阅读,也知道书本对她的功能为何,而我认为这才是阅读的真义。
更多文章请见fb专页「孩子教我们的事」
近期出版:「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宝瓶文化出版)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