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
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
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父母从孩子出生以后都是花很多心思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点,家庭教育则至关重要,其中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等,下面分享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及相关资料。
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1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教养,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背后。
往往是父母素质的缺失,想要培养有教养的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在家中感到的是冷淡、冷酷,就会给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伤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良好的家庭中,那里母亲和父亲琴瑟和谐,在那里笼罩着这种气氛:对言语、思想和情感,对观点、对微微能察觉的情调的极度关心;关系良好,协调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精神上团结一致,父母的互相信任和尊重;
总之,在孩子眼前展现一切。在此基础确立起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形成心灵的安祥和宁静,形成对不良风气、不道德、危害社会的抵制能力。”为了给孩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有了事情与他们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教育孩子,就要有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场所,应该让家中的每样物品都会说话,都起到教育作用。应该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干净、明亮、整洁、有条理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感到舒适愉快,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爱整洁的习惯。
这是家风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并按美的要求搞好室内布置,以创造一个清洁、舒适、雅静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欣赏环境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逐步懂得环境因素与人的关系,受到环境知识和环境道德的熏陶,培养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天下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精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高雅的志趣,渊博的学识,才显得特别重要。而教育子女是要讲究技巧的,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
要把教育孩子学习看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父母的要尽量拿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也能在这种家庭教育中尽享天伦之乐,孩子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2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
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往往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随着彼此之间的交流,父母更懂得孩子的内心,可以随时予以指引,让孩子可以避免走错路。
父母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阅读,共同参与彼此的生活,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而父母也懂得孩子的软肋,亲子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也必然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所有。
开朗乐观的性格
孩子年龄小,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如果父母对孩子陪伴不足,那么孩子便会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父母提供了高质量的陪伴,反而可以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会更加开朗乐观。
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孩子有父母做自己的后盾,他们往往会积极乐观面对,绝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否定便放弃自己,因为他们懂得自己是父母的宝贝,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不服输的精神
总有些孩子习惯性依赖父母,他们将自己当成了父母的附庸。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反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孩子的技能,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孩子懂得成功来之不易,遇到困难也是常有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父母激励孩子不断战胜自我,方能拥抱成功。
父母陪伴孩子,要避开这几个坑
缺乏耐心
陪伴孩子时,很多父母的耐心不足,他们只希望孩子展现优秀的一面,看到孩子的缺点,很多父母往往火冒三丈,他们会批评孩子,甚至会辱骂。在这种陪伴方式下,难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必将孩子看得过于完美,出现问题才是常态,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接纳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家长也应该耐心指引,毕竟这是孩子提升的机会。
习惯性说教
很多家长都会将陪伴当成一个说教的机会,尤其看到孩子犯错了之后,他们往往忍不住会采用唠叨式的教育,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问题,殊不知,在这种习惯性说教的行为下,孩子早就已经失去了耐心。
家长应该懂得陪伴的本质,绝不能一味说教而伤害了亲子感情,不管任何问题,家长只负责提出建议,至于孩子如何选择,家长应该足够尊重。
对孩子期待过高
很多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希望孩子可以成为自己的骄傲,由于给孩子给予过高期待,导致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做到超越常人,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是一味要求孩子达到更高的目标,却忘记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提出过高的要求,往往导致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看见孩子的需求,给予回应
很多父母努力的生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可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充足的物质。相比较物质而言,他们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应该试着看到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相应的回应。
孩子们需要父母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注,很多父母一味敷衍孩子的需求,难免会让孩子产生失落,只有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给予孩子前进的力量。
将主导权还给孩子
我们大多认为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他们不放心让孩子处理事情,习惯性帮孩子代劳一切。在父母眼里,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希望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家长应该试着将主导权还给孩子。
当孩子做出某种选择时,父母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一定要记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孩子做错事情,家长也只能提出意见,不能代替孩子做选择,尊重孩子,方能让亲子感情更融洽。
全力支持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不贴合实际,因此,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否定孩子,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支持者,全力帮助孩子实现心中的梦想。
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奔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让孩子找到正确的突围方式,家长做孩子的后盾,为孩子的前进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孩子大于勇往直前。
家长的用心孩子的优秀3
父母“有节奏”的陪伴,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陪伴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适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则故事。
有一位父亲,他陪伴女儿的日常,成为全世界家长们的标榜。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充当女儿的保镖,把惧怕水的女儿培养成游泳达人。
平时工作太忙,他就选择周末陪伴女儿,和孩子一起徜徉在欢乐的世界里。
女儿10岁前,陪女儿读完7本哈利波特,享受最亲密的亲子共读时光,为女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女儿长大,每晚和女儿共进晚餐,做女儿最忠实地“听众”,倾听孩子的心声。
女儿临考大学前,他陪着女儿参观了6所不同的大学。
这位父亲,他并没有每时每刻陪伴着女儿,但他会在女儿不同时期“有节奏”的陪伴,他教会女儿游泳,培养女儿阅读的好习惯,倾听女儿的心声。
最终,女儿如愿考入哈佛大学。
这位陪伴“学霸”成长的父亲,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父母的陪伴,是教育孩子最有力的武器,也是见证孩子成长奇迹,最近的那条路。
专家说,0-18岁,是父母陪伴孩子的黄金期,错过这个阶段,付出再多精力都无法弥补。
而父母“有节奏”地陪伴,更是给孩子的未来,种下自信和安全的种子。
就像奥巴马的陪伴,使得女儿和他一样,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和果敢,无论何时出现,永远是满面春风,激情四射。
为人父母,陪伴孩子把握好尺度,不做“直升机”式监控孩子,给孩子成长留有空间。
如此这般,在父母“有节奏”地陪伴下,孩子才能越飞越高。
父母“360度无死角”的陪伴,束缚孩子的成长
印度电影《直升机伊拉》中的单亲妈妈伊拉,是一个360度无死角陪伴孩子的妈妈。
爸爸离家出走后,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
妈妈为了陪伴儿子,放弃了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时刻陪在儿子身边。
就连儿子在学校组织出游活动,妈妈也要跟着去,遭到拒绝后,妈妈百般阻挠。
在干涉无果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在孩子临上车前,趴在窗口,旁若无人地喊:晚上上厕所,一定要人陪着!
长大后,儿子为了逃脱妈妈无时无刻的陪伴,鼓励妈妈去上大学,可妈妈偏偏选择与他一个学校。
妈妈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无法挣脱。
儿子拼命逃,妈妈拼命追。
儿子参加戏剧社,不想让妈妈参加,可老师却要留住,有音乐天赋的妈妈,选择开除儿子。
老师的决定,把母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极点。
儿子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到妈妈身上,愤怒地说,都是妈妈害的!
在妈妈的监管下,儿子5岁不会自己吃饭,7岁不敢独自睡觉,8岁晚上不敢上厕所……
长大后,更是无法处理生活中的任何矛盾,遇到问题,只会逃避和埋怨。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力量。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成天陪伴着孩子,束缚孩子的成长,孩子得不到独立成长的力量。
身为父母,我们无需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拥有独自决断是非的能力,拥有结实的“翅膀”,才能独自飞翔。
父母密不透风的陪伴,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空间,是对孩子人生自主权的剥夺。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更稳定长久的陪伴。
父母“360”度无死角的陪伴,对孩子是一种“捆绑”式的教育,禁锢孩子的心灵,掐断了孩子与世界之间的链接,束缚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高效陪伴,是孩子奋斗的催化剂
曾看过一个来自湖南的,寒门双胞胎的故事。
双胞胎兄弟赵稞和赵棣,出生在湖南慈利县,一个山村家庭。
刚上高中时,每天的作业多到写不完,兄弟俩曾一度感觉压力很大,在一次跟父亲的通话中,告诉了父亲。
从此,父亲便有了一个固定动作:每个周末,都搭乘班车从农村赶到县城。
跟两个孩子坐下来,谈谈心,说说话,开导、鼓励他们。
孩子考砸了,伤心大哭,父亲告诉孩子,成绩进步或下滑不重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才是关键。
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陪伴着他们。
这样的“每周一约”,父亲一坚持就是三年。
有一个周末,大雪封山,父亲无法如期赶到县城陪孩子们,专程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直到老师拍了视频,看到两个孩子状态很好,父亲才放心。
父亲的“高效”陪伴,给赵稞和赵棣,带来了学习上的动力,加倍激发了孩子们上进的心。
兄弟俩时刻牢记父亲的话:大山里的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才有出路。
在父亲的陪伴下,2020年高考,兄弟俩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父亲的陪伴,是我们这三年来最大的动力。”
孩子们的话,是对父亲陪伴的最高奖赏。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陪伴孩子,并不是要求时刻陪在孩子身边。
陪伴,不限时间,不限形式,只要和孩子产生,高品质的互动,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父母高效地陪伴,就像给孩子输送养料,是孩子奋斗的催化剂。
孩子跌入谷底时,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孩子的需求,及时托举;
孩子进步时,要加油鼓劲,让孩子突破自己,未来才能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