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中,作者为何将北国之秋比作悲凉的秋?
展开全部
在1933年,郁达夫移居杭州,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搬家的一个原因,是国民党白色恐怖愈演愈烈,让曾从事左翼文学创作的郁达夫感到了威胁。之后的几年里,事业不顺心,加上个人生活的问题,郁达夫一直处于一种苦闷的状态,精神比较压抑,只能寄情山水。
1934年,他去北平,也不是因为什么好事,而是他的大儿子夭折了,他去处理丧事。这是他人生中的秋天。这时候,重新回到年轻时生活过的北平,难免不想起往昔岁月,想起北平的秋季美景。就在这种积极和消极情绪并存的复杂感情下,郁达夫写下了《故都的秋》。
扩展资料: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都的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