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关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的外语教学从基础阶段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似乎一直都在为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使原本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初衷的外语教学变了味。由于对语言的狭义理解与认识,外语教学中通常只是孤立地教语言,教语言形式,将语法、词汇、语音、书写等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及所达到的程度高低视为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外语教学很少与文化挂钩,使学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及文化的误解,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很多障碍,甚至造成交际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视了英语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例如:据说有一位女生到英国留学,好不容易租了一间房间,到了月底房东来收钱,钱到手,房东说谢谢,动身要走时,她出于礼貌,顺便练练英文就说:“Must yougo now ?Don’t you want to stay longer?”(就走了?不再坐坐?)没想到就是这句“客气话”差点没把老外吓跑。再如在英美国家,客人进入主人家,应脱掉外套以示礼貌,给人一种“宾至如归”之感。据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进入客厅时,没有马上脱下外套,当主人提出要将他们的外套挂起来时,他们起初往往会客气地说:“没事,没事,我自己来。”甚至说:“不用,不用。”主人见状便问:“Are you feeling very cold ?”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Yes,rather.”。中国学生根本没有领会英美的这一风俗习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在不同场合说得体的话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身修养
教师在文化交际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自身跨文化背景知识贫乏,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无从谈起。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英美文化,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英语的实用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功底,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英美文化素养。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现,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观察、总结、比较不同的文化。因此,要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对其加强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者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与民族文化蕴藏的内在关系,挖掘内涵,进行文化比较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进行文化比较,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比如,有个对话里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ld are you ?”时,老奶奶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教师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知识补充给学生,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讲授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Lovely day,isn’t it ? Miserable weather,isn’t it ? It is so cold today,isn’t it ? 又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m glad to hear that. ”,所以,在讲授“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
另外,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某些词义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凡是遇到具体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都应适当提醒学生。如“狗”在中文中常带有贬义。在中国如有人听到“You are a luck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 dog ”是“幸运儿”的意思。又如,“congratulations”常译为“恭喜,祝贺”。在中国,人们对新娘、新郎都是一样的道贺“恭喜”;但在英美,“congratulations”只能对新郎说,而对新娘的恭喜是“Best wishes”或“I wish you very happiness”切不可以说“congratulations”,否则会令新娘大为不快。因为congratulations是对经过努力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人的祝词。如果对新娘说此话,就意味着她曾千方百计地追求新郎,对她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不过,要是在工作上,学习上取得成就时,人们则非常乐意听到congratulations。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应注意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所说:外语教学如果只教语言而忽视文化教育,终究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而如果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则可将其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动力,为外语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词义挖掘法、习语对比法、翻译对比法等文化教学策略,配合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即兴演讲、采访等任务驱动型课堂活动。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pair work,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创造模拟情景可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语境,他们也能从容自如地应对。营造英语气氛,找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奋点,变乏味的知识为有趣的生活情景,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变教师单向灌输为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熟悉语言,学习语言,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沟通交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语言教学不应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分割开来。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使得学生对跨文化的差异有敏锐的感知,使得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需指导学生学习和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充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E. Hinkel.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先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徐力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的外语教学从基础阶段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似乎一直都在为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使原本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初衷的外语教学变了味。由于对语言的狭义理解与认识,外语教学中通常只是孤立地教语言,教语言形式,将语法、词汇、语音、书写等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及所达到的程度高低视为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外语教学很少与文化挂钩,使学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及文化的误解,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很多障碍,甚至造成交际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视了英语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例如:据说有一位女生到英国留学,好不容易租了一间房间,到了月底房东来收钱,钱到手,房东说谢谢,动身要走时,她出于礼貌,顺便练练英文就说:“Must yougo now ?Don’t you want to stay longer?”(就走了?不再坐坐?)没想到就是这句“客气话”差点没把老外吓跑。再如在英美国家,客人进入主人家,应脱掉外套以示礼貌,给人一种“宾至如归”之感。据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进入客厅时,没有马上脱下外套,当主人提出要将他们的外套挂起来时,他们起初往往会客气地说:“没事,没事,我自己来。”甚至说:“不用,不用。”主人见状便问:“Are you feeling very cold ?”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Yes,rather.”。中国学生根本没有领会英美的这一风俗习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在不同场合说得体的话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身修养
教师在文化交际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自身跨文化背景知识贫乏,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无从谈起。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英美文化,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英语的实用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功底,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英美文化素养。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现,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观察、总结、比较不同的文化。因此,要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对其加强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者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与民族文化蕴藏的内在关系,挖掘内涵,进行文化比较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进行文化比较,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比如,有个对话里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ld are you ?”时,老奶奶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教师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知识补充给学生,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讲授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Lovely day,isn’t it ? Miserable weather,isn’t it ? It is so cold today,isn’t it ? 又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m glad to hear that. ”,所以,在讲授“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
另外,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某些词义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凡是遇到具体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都应适当提醒学生。如“狗”在中文中常带有贬义。在中国如有人听到“You are a luck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 dog ”是“幸运儿”的意思。又如,“congratulations”常译为“恭喜,祝贺”。在中国,人们对新娘、新郎都是一样的道贺“恭喜”;但在英美,“congratulations”只能对新郎说,而对新娘的恭喜是“Best wishes”或“I wish you very happiness”切不可以说“congratulations”,否则会令新娘大为不快。因为congratulations是对经过努力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人的祝词。如果对新娘说此话,就意味着她曾千方百计地追求新郎,对她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不过,要是在工作上,学习上取得成就时,人们则非常乐意听到congratulations。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应注意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所说:外语教学如果只教语言而忽视文化教育,终究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而如果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则可将其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动力,为外语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词义挖掘法、习语对比法、翻译对比法等文化教学策略,配合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即兴演讲、采访等任务驱动型课堂活动。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pair work,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创造模拟情景可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语境,他们也能从容自如地应对。营造英语气氛,找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奋点,变乏味的知识为有趣的生活情景,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变教师单向灌输为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熟悉语言,学习语言,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沟通交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语言教学不应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分割开来。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使得学生对跨文化的差异有敏锐的感知,使得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需指导学生学习和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充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E. Hinkel.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先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徐力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