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弊端】中等职业教育的困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科技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
1)生源减少。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的影响,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明显减少,同时近几年初中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呈下降趋势,很多地区的初中纷纷合并,甚至一个乡只有一所中学,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连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
2)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大体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各主管部门条块分割对职业教育实施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各自掌握着办学单位的“人、财、权”,负责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学校领导者的任免、人事调动等重大问题。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教育教学管理权、毕业证书办理权、招生计划的审批权等。对于学校的发展问题的“不同意见”、对于学校管理问题上的“不同看法”等往往使得办学单位无所适从,“学校办学自主权”更是无从谈起。
3)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占用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在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方面,目前国家职业资格的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适用于操作型工作岗位,而且划分较细,面向较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尚待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与学历教育要求之间整合不够,职业学校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困难。
4)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5)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多年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多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全国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按要求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很少;各种所有制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普遍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办职教的经费占职教经费的比例由1996年的11.3%下降到1999年的7.5%;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职教和培训的经费很少;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职教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1999年社会力量办职教的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1.57%;全国多数地方没有落实利用银行贷款举办职业学校政策,没有建立专项经费或利用助学贷款资助职校学生;近些年,地方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一些地方把职业学校学杂费当成财政预算外收入,并且要统筹调控学杂费的15-20%用于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使本来经费不足的职校更加困难。
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育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教学环节不能得到保证。
6)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被社会正确理解。社会上仍然存在轻视生产工人、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不少家长及学生视职业教育为“杂牌军”、“打工学校”,认为孩子实在不行了才学职业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把中等职业学校当成了“托管班”,也有家长把孩子送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等学府;同时,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保证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免试入学,甚至是初中分流的学生(所谓的分流,就是初中为了提高其升学率,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提前赶出初中校门,不让其参加中考),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修养相当低下,被称为“双差生”,这样的学生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之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除了以上面临的外在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自身也存在许多弊端。
2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弊端
1)实行有偿招生。中等职业学校中70%为民办学校,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金来源于学生,由于生源的急剧减少,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拉拢生源,采取了有偿招生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招生市场,让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起了反感;同时,很多地区主管部门把学校当年的招生指标与学校一把手的政绩挂钩,大部分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由教育为主向招生倾斜,大部分学校的每名教师都有名额,实行招生奖罚政策,这种“人人招生”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单个学校的生源数量,但也无形中牵扯了教师的精力,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教学质量。
2)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上,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教师存在懂教学规律而不懂技术的严重问题,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使职教学生不能掌握实践技能。
3)校内 教学计划 与校外实习计划比例失调。从各地情况看,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一般是按照普通中学的标准执行,很多地方甚至比普通中学的标准还要低。然而,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大的投入,以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无政府大力扶持的条件下,民办学校既要经济效益又要教学质量就有些捉襟见肘,有很多学校抓住了中职学生都需要有校外实习来做文章,把未完成教学计划的学生提前推向社会,对家长说让孩子提前带薪工作,同时也减少学生在校内实训所需的原材料的消耗,这也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艰难。
4)就业缺乏跟踪保障服务。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送孩子学习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凭一技之长能有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一所职业学校无法保障学生的就业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明年的招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就业与招生就是学校的入口与出口,只有进出保障通畅了,学校才能有序地运转起来,应该说就业与招生相比就业更为重要。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的实现其应有价值。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
1)生源减少。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的影响,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明显减少,同时近几年初中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呈下降趋势,很多地区的初中纷纷合并,甚至一个乡只有一所中学,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连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
2)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大体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各主管部门条块分割对职业教育实施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各自掌握着办学单位的“人、财、权”,负责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学校领导者的任免、人事调动等重大问题。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教育教学管理权、毕业证书办理权、招生计划的审批权等。对于学校的发展问题的“不同意见”、对于学校管理问题上的“不同看法”等往往使得办学单位无所适从,“学校办学自主权”更是无从谈起。
3)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占用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在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方面,目前国家职业资格的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适用于操作型工作岗位,而且划分较细,面向较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尚待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与学历教育要求之间整合不够,职业学校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困难。
4)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5)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多年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多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全国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按要求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很少;各种所有制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普遍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办职教的经费占职教经费的比例由1996年的11.3%下降到1999年的7.5%;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职教和培训的经费很少;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职教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1999年社会力量办职教的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1.57%;全国多数地方没有落实利用银行贷款举办职业学校政策,没有建立专项经费或利用助学贷款资助职校学生;近些年,地方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一些地方把职业学校学杂费当成财政预算外收入,并且要统筹调控学杂费的15-20%用于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使本来经费不足的职校更加困难。
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育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教学环节不能得到保证。
6)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被社会正确理解。社会上仍然存在轻视生产工人、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不少家长及学生视职业教育为“杂牌军”、“打工学校”,认为孩子实在不行了才学职业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把中等职业学校当成了“托管班”,也有家长把孩子送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等学府;同时,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保证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免试入学,甚至是初中分流的学生(所谓的分流,就是初中为了提高其升学率,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提前赶出初中校门,不让其参加中考),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修养相当低下,被称为“双差生”,这样的学生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之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除了以上面临的外在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自身也存在许多弊端。
2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弊端
1)实行有偿招生。中等职业学校中70%为民办学校,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金来源于学生,由于生源的急剧减少,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拉拢生源,采取了有偿招生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招生市场,让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起了反感;同时,很多地区主管部门把学校当年的招生指标与学校一把手的政绩挂钩,大部分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由教育为主向招生倾斜,大部分学校的每名教师都有名额,实行招生奖罚政策,这种“人人招生”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单个学校的生源数量,但也无形中牵扯了教师的精力,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教学质量。
2)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上,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教师存在懂教学规律而不懂技术的严重问题,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使职教学生不能掌握实践技能。
3)校内 教学计划 与校外实习计划比例失调。从各地情况看,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一般是按照普通中学的标准执行,很多地方甚至比普通中学的标准还要低。然而,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大的投入,以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无政府大力扶持的条件下,民办学校既要经济效益又要教学质量就有些捉襟见肘,有很多学校抓住了中职学生都需要有校外实习来做文章,把未完成教学计划的学生提前推向社会,对家长说让孩子提前带薪工作,同时也减少学生在校内实训所需的原材料的消耗,这也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艰难。
4)就业缺乏跟踪保障服务。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送孩子学习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凭一技之长能有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一所职业学校无法保障学生的就业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明年的招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就业与招生就是学校的入口与出口,只有进出保障通畅了,学校才能有序地运转起来,应该说就业与招生相比就业更为重要。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的实现其应有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