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将其亮圆同源部分进做培行碱基配对,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这种变异现象。
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膜, 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
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Ⅲ型菌。
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 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敬胡塌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答。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义: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从光滑型肺炎球菌(有荚膜、有毒性、菌落光滑、称S型)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物质,并分别与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称R型)一起培养,发现只有DNA能使一部分粗糙型细菌,转变为光滑型,而且转化的频率与DNA的纯度有关。
DNA越纯转化率越高,若将DNA事先用脱氧核糖核酸酶降解,再和粗糙型肺炎双球菌一起培养,粗糙型菌就不能转化成光滑型菌,已经转化的细菌,所获得的光滑型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这一实验充分说明了,DNA是起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