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广阔》的艺术传达]
展开全部
我国教育向有“寓教于乐”之传统,以此目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很多励忐类文学作品。如何其芳的诗歌《牛活是多么广阔》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笫二单元),这首诗所讲的道理很简单: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去拥抱它,应该在平凡的人生中挖掘不平凡的宅藏。简单的道理,却不一定能被很好的传达,尤其是采用诗歌的形式。说不好,就会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婆婆妈妈的唠叨,我们看看诗人足如何把它转化成一首优秀作品的。
作家创作,极重视起笔,起笔好坏关系到整部作品的优劣成败。而一部优秀的诗作,也往往有个非常不错的开头。《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一节,通过三句话以开门见山方式统摄全篇。第一句“生活是多么广阔”,起笔奠定整诗的基调――爽朗而又大气。诗人如果就此打住,完成第一节,亦未尝不可,可不免有太过抽象之嫌疑,则可能流于说教,诗味便淡了。于是,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的翅膀,把生活比作“大海”,他说: “生活是海洋。”海洋,在我们的美学印象里,总是烟波浩渺、无边无际、丰富阔大的。所以《庄子・秋水》中,才有河伯的一番关于海的见识:黄河之神看到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自觉天下虽大,实已无出其右者,但当他驾波来到海边,竞忽觉己之渺小。《庄子・逍遥游》说得更加离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儿千里也,化而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已够绝大,但与海比起来,依然不过是海中之小小生物而已,可见海之大。诗人以海洋喻生活,在审美上,是对第一句“广阔”题旨的形象化丰富,赋予抽象、空洞生活理念以现实形体,同时使其意义也有所扩展,因为,大海是慷慨而丰富的,只要勤奋,只要积极,那么到处都有“快乐和宝藏”,生活不也如此?
第二节是第一节内容的展开。诗人回答了“为什么生活是广阔”的问题。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首先是工作,工作方式多种多样:有文艺演出,有建设铁路,有科学研究,有诗歌创作,有探险。工作者们以健康的体魄,充沛的激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奋斗着,他们――
去参加歌咏,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诗人以平俗、简略之笔法写实,对诗歌来说,这种写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产生枯燥贫乏之感。我们显然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首先作者运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互不相干的画面剪辑在一起,这些画面又在短时间里蓬勃而出,强烈地刺激读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陌生的新鲜感和多样的变幻感。其次,作者以白描手法,动态描述职业特征,使得每种职业都成为一幅鲜明而生动的画图,且作者所述画面各有不同,画面特征反差极大,动感十足,时而在高山之巅滑雪,时而于波涛之上泛舟,此时还在“北极探险”,彼时已到“热带采集植物”。强烈反差与多样化、动态化的画面交迭出现,增强了语言的动感和质感。而且,诗人在一些细处的用词也颇为讲究,如“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句,同样是写夜间休憩,诗人却避免使用黑夜、暗夜、夜晚之类的词,而是以星光指代,不仅形象色彩浓,还使人产生一种辛勤劳作之后的恬静与愉悦感,到此我们会情不自禁慨叹生活之美。
第二层意思,在平凡中挖掘生活的宝藏。或许有人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生活极其向往,或者有把平凡误解为是“平庸和庸碌”,但平凡是多数人的人生常态,平凡也不等于悲观厌世、空洞乏味的庸碌,而伟人终究也是独特时代的产物,且伟人背后往往需要大多数“平凡者”的铺衬,因为“历史是千千万万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能看到这一点,便容易理解何其芳为什么在诗中反复歌咏平凡,鼓励人“去过寻常的日子”。而且,诗人对于极寻常的日子也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说――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在何其芳看来,面对平凡,除了要积极乐观之外,还应该怀有一颗真诚、关爱和奉献之心去帮助人,只有这样,才能“以心发现心”,“以火点燃火”。这几旬,在内容上是前六句的深化。在描述生活的丰富性之后,诗人想告诉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去生活,但他似乎走上了说教的路子。他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启发和教导读者,积极寻找人生的意义。何其芳之所以这样写,应该说与他的职业有很大关系。这首诗写于1941年问,当时何其芳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文系教书,加入了共产党,教学之外,同时担任领导和思想工作。作为著名诗人,也是年轻人,他很受学生欢迎,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崇拜者,当时他们还被称为是“才子派”。许多学生信任他,有了心事愿意找他倾诉,他开导他们,鼓励他们,有所得则凝而为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诗人并未因说教而流于“说教”,而是“赋理以象”。古人说诗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严羽《沧浪诗话》提出“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观点虽不免极端,但基本道理不差,意思是,诗歌创作在于“立象尽意”,且象意之间自然统一,不能让人察觉有斧凿痕迹。应该说,何其芳在涉理处的处理还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比如“睁大眼睛”的意象,容易令我们想起后来顾城的那首小诗; “以火点燃火”的意象更像在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做出回应。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诗歌乍看之下很难发现那“理”的痕迹,除非采用外科手术般的解剖分析,而诗歌之美,不更多体现为一种刹那的整体感悟吗?
回看第二节,诗人在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把丰富性与深刻性,形象性与说理性有机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当年这首诗和何其芳的其他一些优秀诗篇(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一起,曾成为延安年轻人的“流行歌曲”,足见其影响之力。
通过第二节的充分展开,诗人第三节回到开头,强化主旨。指出生活不仅是“广阔的”,还是“芬芳的”,只要你努力开掘,那么他就像鲜花一样美好。前后呼应,整体形成回环闭合结构。
这首诗总体特征有四:一、语言通俗、凝练。诸如“海洋”,“快乐和宝藏”, “参加歌咏队”, “睁大眼睛”之类语汇,都是再平俗不过的日常表达,然而通过诗人的艺术处理,剔除日常表达中的哕嗦、琐碎和雍赘因素,强化了形象性和精练性,由此生出绝大的艺术魅力。二、风格明朗,感情积极乐观。之所以有此风格,原因有三。诗歌整体为“江阳”韵,此韵声调高昂洪亮,适于表现带有壮美、昂扬特征之感情,此其一;诗歌视界开阔,从北方的极处,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从广阔的海洋,到高高的雪山,从不断延伸的铁路,到翱翔于天际的飞机,开阔的视界撑开的是一种开阔的审美境界,此其二。其三,诗歌避免出现色暗语汇和阴郁环境,即使有湫暗之环境,也用亮色意象加以表现,如星光之与暗夜,火之与阴冷。种种手段,将明朗风格推到极致。三、手法写实。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所谓“写境”,按王国维意思,就是“临于自然”。在王国维看来,大诗人的作品往往难有所区分的,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临于理想故也”。何其芳虽然称不上是王静安所谓之大诗人,但他的这首诗其实很有这种特征。尤其第二节,诗人以白描手法三言两语勾勒出多幅现实图画,这些图又映射出一种鲜活的生命意义和理想,可谓深合“临于自然”之道。四、思想感情非常纯净。在这首作品中,没有愁肠百结的倾述,辗转反侧的叹惋和阴暗、狭窄的景象,有的只是快乐、宝藏、星光和芬芳……。理想主义的激情,投注于广阔的生活海洋之中,转化为充实积极、乐观向上、单纯明快的思想感情。总的看,此诗格调正如孔子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听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在昕一个刚走出大森林的天使在快乐的歌唱。我们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既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又有着极强的艺术性,是一首非常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诗歌作品。
作家创作,极重视起笔,起笔好坏关系到整部作品的优劣成败。而一部优秀的诗作,也往往有个非常不错的开头。《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一节,通过三句话以开门见山方式统摄全篇。第一句“生活是多么广阔”,起笔奠定整诗的基调――爽朗而又大气。诗人如果就此打住,完成第一节,亦未尝不可,可不免有太过抽象之嫌疑,则可能流于说教,诗味便淡了。于是,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的翅膀,把生活比作“大海”,他说: “生活是海洋。”海洋,在我们的美学印象里,总是烟波浩渺、无边无际、丰富阔大的。所以《庄子・秋水》中,才有河伯的一番关于海的见识:黄河之神看到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自觉天下虽大,实已无出其右者,但当他驾波来到海边,竞忽觉己之渺小。《庄子・逍遥游》说得更加离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儿千里也,化而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已够绝大,但与海比起来,依然不过是海中之小小生物而已,可见海之大。诗人以海洋喻生活,在审美上,是对第一句“广阔”题旨的形象化丰富,赋予抽象、空洞生活理念以现实形体,同时使其意义也有所扩展,因为,大海是慷慨而丰富的,只要勤奋,只要积极,那么到处都有“快乐和宝藏”,生活不也如此?
第二节是第一节内容的展开。诗人回答了“为什么生活是广阔”的问题。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首先是工作,工作方式多种多样:有文艺演出,有建设铁路,有科学研究,有诗歌创作,有探险。工作者们以健康的体魄,充沛的激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奋斗着,他们――
去参加歌咏,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诗人以平俗、简略之笔法写实,对诗歌来说,这种写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产生枯燥贫乏之感。我们显然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首先作者运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互不相干的画面剪辑在一起,这些画面又在短时间里蓬勃而出,强烈地刺激读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陌生的新鲜感和多样的变幻感。其次,作者以白描手法,动态描述职业特征,使得每种职业都成为一幅鲜明而生动的画图,且作者所述画面各有不同,画面特征反差极大,动感十足,时而在高山之巅滑雪,时而于波涛之上泛舟,此时还在“北极探险”,彼时已到“热带采集植物”。强烈反差与多样化、动态化的画面交迭出现,增强了语言的动感和质感。而且,诗人在一些细处的用词也颇为讲究,如“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句,同样是写夜间休憩,诗人却避免使用黑夜、暗夜、夜晚之类的词,而是以星光指代,不仅形象色彩浓,还使人产生一种辛勤劳作之后的恬静与愉悦感,到此我们会情不自禁慨叹生活之美。
第二层意思,在平凡中挖掘生活的宝藏。或许有人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生活极其向往,或者有把平凡误解为是“平庸和庸碌”,但平凡是多数人的人生常态,平凡也不等于悲观厌世、空洞乏味的庸碌,而伟人终究也是独特时代的产物,且伟人背后往往需要大多数“平凡者”的铺衬,因为“历史是千千万万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能看到这一点,便容易理解何其芳为什么在诗中反复歌咏平凡,鼓励人“去过寻常的日子”。而且,诗人对于极寻常的日子也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说――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在何其芳看来,面对平凡,除了要积极乐观之外,还应该怀有一颗真诚、关爱和奉献之心去帮助人,只有这样,才能“以心发现心”,“以火点燃火”。这几旬,在内容上是前六句的深化。在描述生活的丰富性之后,诗人想告诉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去生活,但他似乎走上了说教的路子。他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启发和教导读者,积极寻找人生的意义。何其芳之所以这样写,应该说与他的职业有很大关系。这首诗写于1941年问,当时何其芳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文系教书,加入了共产党,教学之外,同时担任领导和思想工作。作为著名诗人,也是年轻人,他很受学生欢迎,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崇拜者,当时他们还被称为是“才子派”。许多学生信任他,有了心事愿意找他倾诉,他开导他们,鼓励他们,有所得则凝而为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诗人并未因说教而流于“说教”,而是“赋理以象”。古人说诗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严羽《沧浪诗话》提出“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观点虽不免极端,但基本道理不差,意思是,诗歌创作在于“立象尽意”,且象意之间自然统一,不能让人察觉有斧凿痕迹。应该说,何其芳在涉理处的处理还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比如“睁大眼睛”的意象,容易令我们想起后来顾城的那首小诗; “以火点燃火”的意象更像在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做出回应。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诗歌乍看之下很难发现那“理”的痕迹,除非采用外科手术般的解剖分析,而诗歌之美,不更多体现为一种刹那的整体感悟吗?
回看第二节,诗人在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把丰富性与深刻性,形象性与说理性有机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当年这首诗和何其芳的其他一些优秀诗篇(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一起,曾成为延安年轻人的“流行歌曲”,足见其影响之力。
通过第二节的充分展开,诗人第三节回到开头,强化主旨。指出生活不仅是“广阔的”,还是“芬芳的”,只要你努力开掘,那么他就像鲜花一样美好。前后呼应,整体形成回环闭合结构。
这首诗总体特征有四:一、语言通俗、凝练。诸如“海洋”,“快乐和宝藏”, “参加歌咏队”, “睁大眼睛”之类语汇,都是再平俗不过的日常表达,然而通过诗人的艺术处理,剔除日常表达中的哕嗦、琐碎和雍赘因素,强化了形象性和精练性,由此生出绝大的艺术魅力。二、风格明朗,感情积极乐观。之所以有此风格,原因有三。诗歌整体为“江阳”韵,此韵声调高昂洪亮,适于表现带有壮美、昂扬特征之感情,此其一;诗歌视界开阔,从北方的极处,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从广阔的海洋,到高高的雪山,从不断延伸的铁路,到翱翔于天际的飞机,开阔的视界撑开的是一种开阔的审美境界,此其二。其三,诗歌避免出现色暗语汇和阴郁环境,即使有湫暗之环境,也用亮色意象加以表现,如星光之与暗夜,火之与阴冷。种种手段,将明朗风格推到极致。三、手法写实。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所谓“写境”,按王国维意思,就是“临于自然”。在王国维看来,大诗人的作品往往难有所区分的,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临于理想故也”。何其芳虽然称不上是王静安所谓之大诗人,但他的这首诗其实很有这种特征。尤其第二节,诗人以白描手法三言两语勾勒出多幅现实图画,这些图又映射出一种鲜活的生命意义和理想,可谓深合“临于自然”之道。四、思想感情非常纯净。在这首作品中,没有愁肠百结的倾述,辗转反侧的叹惋和阴暗、狭窄的景象,有的只是快乐、宝藏、星光和芬芳……。理想主义的激情,投注于广阔的生活海洋之中,转化为充实积极、乐观向上、单纯明快的思想感情。总的看,此诗格调正如孔子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听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在昕一个刚走出大森林的天使在快乐的歌唱。我们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既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又有着极强的艺术性,是一首非常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诗歌作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