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如何征税的?一文带你看懂唐代租庸调制和两税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唐德宗从一个想要复兴盛世的帝王,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守财奴的,德宗继位之初满怀壮志,在经济上他采用宰相杨炎的建议,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成功为朝廷增加了财政收入,今天这篇文章就详细的介绍一下租庸调法和两税法的区别。
先说租庸调法,作为唐初开始施行的税收体制,租庸调法的实施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什么又是均田制呢?
均田制是由朝廷将大量无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再按人口数分给百姓耕作,唐朝初期均田制就规定成年男子每人可“授田百亩”,这一百亩田地又被划分为二十亩永业田和八十亩口分田。
永业田的二十亩土地是归百姓私有的,可以世代传递,也可以在百姓迁徙或者因家贫需要安葬费时出售,但一经卖出,朝廷就不再次授永业田。而八十亩口分田则归国家所有,只是暂时交给百姓使用,耕种者去世时则由朝廷收回(百姓迁往人少地多的地区时也准许出售),再根据情况重新分配。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政府就可以按照授田记录向百姓征税。百姓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唐初这一税制被称为租庸调法,其中租指田租,每年纳粟二石;庸指劳役,每年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调是户调,即按户征收一定数量的如麻布、丝、绢等农产品。
租庸调法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允许百姓交纳丝绢以代替劳役,在国家需要百姓服役的时候,如果加役超过十五天,则免其调,加役超过三十天,则同时免除租和调;再比如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则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则全免。
建立在均田制上的租庸调法使得百姓既有土地耕种,又不会因为长期服役而耽误农时,更有面对灾情时的减税方案。在唐朝初年时期,朝廷通过这一政策安置了大量流亡的百姓(授予田地建立户籍),调动了他们的生产力、推动了唐初农业的发展,而人民生活的安定又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国家的稳定,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租庸调法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
首先,唐代的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最初给百姓授田的地方,如果此人迁居别地,则登记为客户,按当时的规定,主户需要缴纳租庸调,而客户则不需要缴纳,于是许多人将手里的土地卖掉,移居别地、不再缴税;而购买土地的人则想方设法将土地隐藏起来,不在地方登记,这就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流失。
其次,一部分被授予土地的家庭,在应该归还口分田时不愿意上缴土地,而是隐瞒实际情况,导致朝廷掌握的土地数据严重失真,影响税收。
最后,由于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仍归私人所有,因而贵族阶层便常常借助家族势力和官僚权力扩大自己的土地。
到唐中期时,土地兼并的情况日益严重,随着大量本来归属国家的土地转变为私人所有,政府手中可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经过休养生息、人口在逐年增加,于是朝廷渐渐陷入无田可授的局面。
此外,土地兼并又导致大量的自耕农或逃亡成为流民,或沦为奴隶,脱离了当地的户籍。由于管理工作滞后,天下户籍久不更新,朝廷却仍按照旧户籍征收租庸调,地方官员为了交差,就把早已不在户籍的租庸调均摊到没有逃亡的百姓身上,其结果是迫使更多百姓破产逃亡。
安史之乱爆发后,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户籍更加混乱,为了平叛,皇帝在内地也设置了藩镇,授予节度使军政全权,从此地方税收经过藩镇截留,到达中央的已是杯水车薪,而每一次调动军队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依靠唐初的租庸调法已经无力支持国家的财政。于是朝廷开始对盐、酒实施专卖,但仍旧无法长期维持帝国的支出。
在这样的千疮百孔的局势下,想要有所作为的唐德宗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推出了两税法,对租庸调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两税法的征收内容包括按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征收的地税(不分主户客户)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即财产税,统计每户财产多少,按照比例纳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缴纳(主要以货币形式缴纳),取消一切租庸调和杂捐杂税。
此外,以公元779年(两税法前一年)的国家税收总额为参考,制定每年中央预计的税收额,再分摊给地方政府。在完成中央规定上缴的税收之后,若有结余,则剩余税收归地方政府支配。
两税法中地税的征收不再区分主客户籍,也不再区分土地的性质,政府也不再分配土地,只通过确定人口现在的居住地和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税;户税的征收则改变了租庸调法中所有人按同等标准征税的规定,根据贫富不同按等级征税。
可以看出,两税法简化了税目和交税流程,解决了租庸调法实施中因为户籍转移而难以收税的问题,根据贫富差别征税也相对更加公平,因而在减轻普通百姓身上压力的同时,保证了政府的税收。
唐德宗于公元780年下诏实施两税法,到公元782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大大增加,只是德宗在削藩的问题上过于心急,随后爆发的多次战乱让朝廷再次入不敷出,只得再另立名目(如间架税、除陌钱等)收取苛捐杂税,在两税之外继续盘剥百姓。
此外,由于两税制下土地买卖合法,土地兼并之风更加盛行,土地的集中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藩镇问题之外唐王朝的又一痼疾。
先说租庸调法,作为唐初开始施行的税收体制,租庸调法的实施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什么又是均田制呢?
均田制是由朝廷将大量无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再按人口数分给百姓耕作,唐朝初期均田制就规定成年男子每人可“授田百亩”,这一百亩田地又被划分为二十亩永业田和八十亩口分田。
永业田的二十亩土地是归百姓私有的,可以世代传递,也可以在百姓迁徙或者因家贫需要安葬费时出售,但一经卖出,朝廷就不再次授永业田。而八十亩口分田则归国家所有,只是暂时交给百姓使用,耕种者去世时则由朝廷收回(百姓迁往人少地多的地区时也准许出售),再根据情况重新分配。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政府就可以按照授田记录向百姓征税。百姓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唐初这一税制被称为租庸调法,其中租指田租,每年纳粟二石;庸指劳役,每年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调是户调,即按户征收一定数量的如麻布、丝、绢等农产品。
租庸调法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允许百姓交纳丝绢以代替劳役,在国家需要百姓服役的时候,如果加役超过十五天,则免其调,加役超过三十天,则同时免除租和调;再比如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则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则全免。
建立在均田制上的租庸调法使得百姓既有土地耕种,又不会因为长期服役而耽误农时,更有面对灾情时的减税方案。在唐朝初年时期,朝廷通过这一政策安置了大量流亡的百姓(授予田地建立户籍),调动了他们的生产力、推动了唐初农业的发展,而人民生活的安定又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国家的稳定,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租庸调法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
首先,唐代的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最初给百姓授田的地方,如果此人迁居别地,则登记为客户,按当时的规定,主户需要缴纳租庸调,而客户则不需要缴纳,于是许多人将手里的土地卖掉,移居别地、不再缴税;而购买土地的人则想方设法将土地隐藏起来,不在地方登记,这就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流失。
其次,一部分被授予土地的家庭,在应该归还口分田时不愿意上缴土地,而是隐瞒实际情况,导致朝廷掌握的土地数据严重失真,影响税收。
最后,由于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仍归私人所有,因而贵族阶层便常常借助家族势力和官僚权力扩大自己的土地。
到唐中期时,土地兼并的情况日益严重,随着大量本来归属国家的土地转变为私人所有,政府手中可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经过休养生息、人口在逐年增加,于是朝廷渐渐陷入无田可授的局面。
此外,土地兼并又导致大量的自耕农或逃亡成为流民,或沦为奴隶,脱离了当地的户籍。由于管理工作滞后,天下户籍久不更新,朝廷却仍按照旧户籍征收租庸调,地方官员为了交差,就把早已不在户籍的租庸调均摊到没有逃亡的百姓身上,其结果是迫使更多百姓破产逃亡。
安史之乱爆发后,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户籍更加混乱,为了平叛,皇帝在内地也设置了藩镇,授予节度使军政全权,从此地方税收经过藩镇截留,到达中央的已是杯水车薪,而每一次调动军队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依靠唐初的租庸调法已经无力支持国家的财政。于是朝廷开始对盐、酒实施专卖,但仍旧无法长期维持帝国的支出。
在这样的千疮百孔的局势下,想要有所作为的唐德宗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推出了两税法,对租庸调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两税法的征收内容包括按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征收的地税(不分主户客户)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即财产税,统计每户财产多少,按照比例纳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缴纳(主要以货币形式缴纳),取消一切租庸调和杂捐杂税。
此外,以公元779年(两税法前一年)的国家税收总额为参考,制定每年中央预计的税收额,再分摊给地方政府。在完成中央规定上缴的税收之后,若有结余,则剩余税收归地方政府支配。
两税法中地税的征收不再区分主客户籍,也不再区分土地的性质,政府也不再分配土地,只通过确定人口现在的居住地和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税;户税的征收则改变了租庸调法中所有人按同等标准征税的规定,根据贫富不同按等级征税。
可以看出,两税法简化了税目和交税流程,解决了租庸调法实施中因为户籍转移而难以收税的问题,根据贫富差别征税也相对更加公平,因而在减轻普通百姓身上压力的同时,保证了政府的税收。
唐德宗于公元780年下诏实施两税法,到公元782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大大增加,只是德宗在削藩的问题上过于心急,随后爆发的多次战乱让朝廷再次入不敷出,只得再另立名目(如间架税、除陌钱等)收取苛捐杂税,在两税之外继续盘剥百姓。
此外,由于两税制下土地买卖合法,土地兼并之风更加盛行,土地的集中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藩镇问题之外唐王朝的又一痼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4881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合肥云端漫步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福州梦中仙子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济南夏日炎炎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