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农场主今年告诉工人说:今年产量毛利3.5万元,种子化肥2万元,如果还按上年给工人开3万工资他就亏本了,要求给工人1.5万元工资,如果工人不同意他就不收麦子了。工人们...
案例:农场主今年告诉工人说:今年产量毛利3.5万元,种子化肥2万元,如果还按上年给工人开3万工资他就亏本了,要求给工人1.5万元工资,如果工人不同意他就不收麦子了。工人们商量着,有个工人说不同意,他不会不收麦子的。请问到底是该同意降工资还是不同意?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帮忙解释一下!!! 展开
帮忙解释一下!!!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工人的劳动已经是沉没成本了。收了麦子,农场主相当于白忙活一场,工人也会得到1.5万元的工资。不收麦子,农场主,将会亏损2万元。在这场博弈中,收麦子是双方的最优选择。只要是≤2万元的工资都可以向农场主索要,要知道,不收麦子的话,他会赔掉2万元的。仅代表个人意见。
追问
谢谢
展开全部
1不违反,需求定律的公式本来就不适用与当时的具体环境
2口罩是弹性商品,平时大众需求度低,非典时期在大众心理上成为必需品,之前又没有政府的最低或最高价格这种指定价格,涨到10倍是会发生的情况。卖10块是找准了大众的危机心理,又看准了口罩这种非消费品在当时会被抢购。
3口罩供应商会将口罩转入黑市 ,口罩生产商会主动联系市场,力求省略中间流通环节,政府可能会管控口罩生产并建立公管的渠道供大众平价购买或派发口罩
2口罩是弹性商品,平时大众需求度低,非典时期在大众心理上成为必需品,之前又没有政府的最低或最高价格这种指定价格,涨到10倍是会发生的情况。卖10块是找准了大众的危机心理,又看准了口罩这种非消费品在当时会被抢购。
3口罩供应商会将口罩转入黑市 ,口罩生产商会主动联系市场,力求省略中间流通环节,政府可能会管控口罩生产并建立公管的渠道供大众平价购买或派发口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