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
展开全部
朝鲜族,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敬老爱幼之乡
敬老爱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朝鲜族中这一传统表现得尤为突出。儿童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朝鲜族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民间有“不论生活多困难,也要孩子把书念”的俗谚。这确实是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爱。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有6所全日制高等学校、5所业余高等学校、数10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文盲完全扫除。这些成就,在我国各民族中都居于地位。正因为有这样好的教育环境,因而在朝鲜族中涌现出一大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人才。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届时,朝廷设“耆老宴”款待60岁以上的老人,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民间把敬老当作重要的道德准则。青少年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酒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对火点烟;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单设席桌。美食佳肴要摆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筷子前,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的老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赶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超前;路遇长者,不论是否熟识,都要致礼问安让路。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操办“花甲宴席”。寿星老人身穿新衣,坐于上席正中,两旁有邻里老人作陪。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 周年纪念日。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在朝鲜族不同的聚居区,几乎都过老人节,只是时间不同而已。自1984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把农历每年八月十五日定为统一的老人节期。届时各地举行祝寿大会,把6 0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台上,为他们佩戴大红花,并接受村民乡亲的庆贺。《妈妈,祝您长寿》的歌曲响彻城乡,文艺体育活动激清欢乐。老人们与晚辈同歌共舞,尽情尽兴。
老人节上当地政府为老人赠送各种礼品,预祝他们延年益寿,晚年快乐幸福。
歌舞之乡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歌舞活动带有广泛的群众性。除节日之外,即使在平时的业余和工间休息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鸣”。的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几乎人人会唱,家喻户晓。朝鲜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美育,从小便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和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会演奏长鼓、手鼓、伽(亻耶)琴、手风琴等乐器。
体育之乡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过去主要是男子参加,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摔跤的方式较独特。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0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带子。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跳跳板的起源,有种传说:封建时代,女孩足不出户,为了能看到院墙外的世界,便在院子里架起了压板(俗称跷跷板),起先让孩子一头坐一个,一上一下压着玩,后来孩子们觉得站在板上看得远,跳起来看得更远,于是便产生了跳板。民间跳板长5.5米,宽40厘米左右,厚5至6厘米。跳板中间的下面立板垫,高30厘米。比赛时有专人守护板垫,防止跳板掉下来。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在身体腾空时能表演出惊险动作者欢迎,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做造型,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者为胜。
美食之乡
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冰块、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泡菜,从狭义上来说,可理解为冬季腌制的酸辣白菜;从广义来说,可理解为包括数十种之多的各样酱腌菜,主要有小青椒、紫苏叶、南沙参、桔梗、缨菜、白芨、萝卜条、苹果梨、鱼干等。这两类食品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很容易品尝到,而且声誉极佳。当然,朝鲜族的美食绝非这两类可以代表。凉菜较的有生拌牛肉、生拌牛百叶、生拌鱼、生拌鲜菜等。汤类有30多种,不同季节要喝不同的汤。最讲究的是浓白汤,最常见的有梅云汤、牛肉汤、下水汤、雪浓汤、婴鸡汤、龙凤汤、口味汤、狗肉汤、小鱼汤等,做汤的主料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山鸡等。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喜食辣椒,每户贮备的辣椒多达100公斤。节日食品重视山珍海味,与其居住地多山靠海有关。寻常百姓家仲秋制作打糕和松饼,元日吃牛肉汤汤团,大个大馅的饺子,上元节吃五谷饭,冬至吃“小鸟蛋”粥等。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敬老爱幼之乡
敬老爱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朝鲜族中这一传统表现得尤为突出。儿童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朝鲜族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民间有“不论生活多困难,也要孩子把书念”的俗谚。这确实是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爱。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有6所全日制高等学校、5所业余高等学校、数10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文盲完全扫除。这些成就,在我国各民族中都居于地位。正因为有这样好的教育环境,因而在朝鲜族中涌现出一大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人才。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届时,朝廷设“耆老宴”款待60岁以上的老人,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民间把敬老当作重要的道德准则。青少年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酒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对火点烟;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单设席桌。美食佳肴要摆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筷子前,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的老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赶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超前;路遇长者,不论是否熟识,都要致礼问安让路。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操办“花甲宴席”。寿星老人身穿新衣,坐于上席正中,两旁有邻里老人作陪。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 周年纪念日。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在朝鲜族不同的聚居区,几乎都过老人节,只是时间不同而已。自1984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把农历每年八月十五日定为统一的老人节期。届时各地举行祝寿大会,把6 0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台上,为他们佩戴大红花,并接受村民乡亲的庆贺。《妈妈,祝您长寿》的歌曲响彻城乡,文艺体育活动激清欢乐。老人们与晚辈同歌共舞,尽情尽兴。
老人节上当地政府为老人赠送各种礼品,预祝他们延年益寿,晚年快乐幸福。
歌舞之乡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歌舞活动带有广泛的群众性。除节日之外,即使在平时的业余和工间休息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鸣”。的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几乎人人会唱,家喻户晓。朝鲜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美育,从小便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和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会演奏长鼓、手鼓、伽(亻耶)琴、手风琴等乐器。
体育之乡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过去主要是男子参加,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摔跤的方式较独特。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0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带子。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跳跳板的起源,有种传说:封建时代,女孩足不出户,为了能看到院墙外的世界,便在院子里架起了压板(俗称跷跷板),起先让孩子一头坐一个,一上一下压着玩,后来孩子们觉得站在板上看得远,跳起来看得更远,于是便产生了跳板。民间跳板长5.5米,宽40厘米左右,厚5至6厘米。跳板中间的下面立板垫,高30厘米。比赛时有专人守护板垫,防止跳板掉下来。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在身体腾空时能表演出惊险动作者欢迎,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做造型,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者为胜。
美食之乡
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冰块、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泡菜,从狭义上来说,可理解为冬季腌制的酸辣白菜;从广义来说,可理解为包括数十种之多的各样酱腌菜,主要有小青椒、紫苏叶、南沙参、桔梗、缨菜、白芨、萝卜条、苹果梨、鱼干等。这两类食品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很容易品尝到,而且声誉极佳。当然,朝鲜族的美食绝非这两类可以代表。凉菜较的有生拌牛肉、生拌牛百叶、生拌鱼、生拌鲜菜等。汤类有30多种,不同季节要喝不同的汤。最讲究的是浓白汤,最常见的有梅云汤、牛肉汤、下水汤、雪浓汤、婴鸡汤、龙凤汤、口味汤、狗肉汤、小鱼汤等,做汤的主料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山鸡等。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喜食辣椒,每户贮备的辣椒多达100公斤。节日食品重视山珍海味,与其居住地多山靠海有关。寻常百姓家仲秋制作打糕和松饼,元日吃牛肉汤汤团,大个大馅的饺子,上元节吃五谷饭,冬至吃“小鸟蛋”粥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