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智慧作文

kuai... kuai 展开
chenshunde0
2012-06-27 · TA获得超过13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60万
展开全部
如何说服他人

说服,是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行动为目的的谈话活动。因此,说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如果单方面地述说自己的想法,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头上,说服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说服的关键,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意志。因此,说服,不是为了使对方在理论上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解说”,也不是迫使对方在无奈之下付诸行动。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从不间断的说服。”尤其是在商务领域,那里汇集着各种性格不同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大家必须同心协力,因此说服的场面更是俯 拾皆是。如果说,工作就是不间断的说服,也并不过分。
在公司里,如果不对上司或同事、部下进行劝导和说服,工作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如果是业务员的话,推销,或为了使策划或产品更符合客户的要求而征求客户的 认可,这些都是一种说服。在公司内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说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很多事情,无论你多么勤奋,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最终将会 一事无成。
但是,如果不主动出击,不积极与人交往,不向对方进行诱导,你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协作。
那么,支持说服的基本力量,是由什么要素构成的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先回顾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逆向思考一下,自己不愿接受他人的说服时,是什么样的时候。
(1)不能相信对方的时候; (2)对方叙述的事情有矛盾的时候; (3)道理也许对,但对方的讲法不合情理而产生反感的时候,等等。
由此看来,不愿接受对方的说服,其理由同谈话方式不符合说服的对象,说服的内容以及说服时的条件都有关。可以说,这一道理适合一切谈话场合。
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问题在于说服者的人格即“说服者是什么人”,劝说内容蕴含着的力量即“说什么”,还有说服者的应变能力即“怎么说”。这三者与说服力 有着直接的关联,构成说服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我将这三种要素统称为“说服能力”。说服力与其他能力即解说能力、忠告能力等一样,是谈话能力中的一种,只是其目的各不相同而已。
在说服能力中所蕴含着的人性,关键在于说服者的人格力量,即说服者的人品足以使对方心安理得地、自发地付诸行动。
人性,适合于其他一切场合,包括绘画和唱歌等场合。
日本著名画家横山大观生前说过:“要塑造会绘画的人是很难的。”歌剧歌唱家砂原美智子也说过:“歌是用心灵来演唱的。听众对歌声有好恶之分,但心灵比歌声 更能够打动听众。”
这些名字都是在某一领域里自始至终地有着自己追求目标的人。从他们的话中,我感觉到其中的分量。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说服者的悟性。
关于说服的内容,同样也是如此。如果用于说服的内容自相矛盾,或理解很肤浅,这与推动他人的功率就相差得很远。
而且,只要是有感情的人,如果不符合对方的理解思路,说服就不可能得到对方的赞同,因此会遭到对方的拒绝。
总之,说服力就是“什么人”、“说什么”、“怎么说”的综合。它是从“劝说者的人品”、“说服内容的分量”、“劝说者的应变能力”这三种要素的综合效果中 产生的,不可能被某一种单一的技巧所替代。所谓的说服,就是包括这些要素,并事先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
由此看来,培养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一种综合的谈话能力。它在谈话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说服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调节气氛,以退为进   在说服时,你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管了一个差班班主任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阴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二、争取同情,以弱克强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到上海。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她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阿拉”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阿拉”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 面对强壮的“阿拉”,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 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距离,让“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阿拉”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   三、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我们只能照统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态度要友善。   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   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反会弄巧成拙。   四、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等。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五、投其所好,以心换心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惟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某精密机械工厂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部件委托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总厂时,不料全不合该厂要求。由于迫在眉捷,总厂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见了这种局面,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六、寻求一致,以短补长   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组织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绝不能打破他“不”的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先让对方赞同你远离主题的意见,从而使之对你的话感兴趣,而后再想法将你的主意引入话题,而最终求得对方的同意。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以上方法只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总结的一些小方法,简单实用。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就依靠这些方法来取得他人信任和支持,还需要探求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